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14 18:35:43
阅读: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李泌出山图

李泌这个人真是个神奇的人,平常装成个喜欢黄老鬼神之说的荒诞人物,到了用他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才智令人惊讶,对于天下大事的方向判断之精准,异于常人。面对权贵的妒忌,他又能飘然而去,毫不留恋,周旋于四位皇帝之间,又不以为父子之忌,招惹祸端。观其一生,他为国家社稷百姓做了很多影响久远的事,在他自己生活的年代却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荣誉。后人观史才发现,李泌这个神仙人物,开始给与他应有的荣誉,自李泌后,再无此人物。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李泌的故乡

家学渊源

李泌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论起他们家祖上,说出来也是能吓倒一片,他六世祖是北周八柱过之一的李弼!但据此说李泌的成绩跟他这个出身有关,就有些不着调了。因为李弼孙子辈、曾孙子辈里面的李密和李仲文造反造反被杀,之后李家的势力就开始衰落了。到了李泌的父亲李承休这一辈上,仅仅是一个吴房县县令的官职罢了。

对于李泌影响最大的怕是李泌父亲的一个爱好了。《困学纪闻》记载:“公(李泌)父承休,聚书两万余卷,诫子孙不许出门,有求读者,别院供撰。”李父虽然一生未能显达,但是他能重视子孙的教育,积攒图书,李泌就是在父亲的教育下,才会博学多才的。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李泌家也有个图书馆

要说李家的家世不行了,一点用也没有,这个也不能这么说。毕竟是百年的大家族,虽然无钱无势了,却也能唬唬人,不是一般出身的人可比的。在姻亲嫁娶方面,当时的人还是讲家世的,别看李承休家不行了,但是捋捋自家的亲戚,还有通天的阶梯的。

李家有一门亲戚叫员半千,这个员半千文武双全,又是中国第一位武状元,累封至平原郡公(正二品),是朝廷大员了。李承休的姐姐嫁到员半千家做儿媳妇了,因此两家就成了姻亲。李承休的姐姐有了一个儿子叫员俶,他的年纪比李泌要大一点,两个人是姑表亲。因为李承休家开着图书馆,员俶也是年少聪慧,很喜欢读书,经常出入李家,跟李泌的关系很好。但是现在员家的势力比李家要大的多。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唐玄宗

幼年出名

唐朝的举士手段很多样化,不想后期限于科举考试,同时唐朝对于学术研究也比较重视。

开元十六年(728),也就是李泌六岁的时候,玄宗召开全国性的儒、道、释三家学术研讨会,当然邀请的人都是有名有号的人物,像是李泌这样七品官家的小孩是不在邀请之列的。但是员俶是员半千的孙子,平时又有些名号,家中有这个条件,让小孩早点出来锻炼一下,他是被邀请之列的。这时员俶才九岁,他就是聪明,学术水平也未必有多高,但是由于小时候接触的东西比其他人多,他能说出来个一二三四,不打怵,比同龄的小孩强得多,这就足以让人惊讶了。

唐玄宗一看有这么个聪明小孩,觉得很惊讶,就问旁人这是谁?得知是员半千的孙子,玄宗叹曰:半千孙固应然。现在唐玄宗43岁了,古代也是要当爷爷的年纪了,遇到这么可爱的小孩,自然忍不住要逗一下,于是玄宗就跟员俶闲聊天:“你们家家教好,自然教出你这么聪明的孩子,像你这么聪明的小孩,家里还有没有啊?”员俶这孩子还挺仗义,说:“有啊,我表弟李泌就是啊,他把我还聪明呢。”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李泌的思维很有一种围棋的意味

就这样,李泌就要C位出道了,唐玄宗派人去找李泌过来面圣。李泌跟着太监到皇宫时,玄宗正跟中书令张说下棋,玄宗就让张说考考这个小孩。张说对于神童之事压根就没放在心上,都是大人教说话儿,争着在皇上面前露脸的事情罢了,何况这个小孩才只有六岁,他能懂个啥?正好在下棋,就顺口让李泌用“方圆动静”为题目,说几句话吧。小李泌之前确实没有经历过这种事,也不知道按什么标准来回答。就问张说:能不能给举个例子啊,我不知道您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啊。张说有点轻视他了,但是毕竟是中书令,做事还是有头有尾的,就说:“方,好比棋盘;圆,好比棋子;动,好比活棋;静,好比死棋。这样说,你能明白吗?”李泌回答:”嗯嗯,知道了,方如行仁义,圆如用智慧,动如施展才能,静如心领神会。”

话一说出来,张说就有点惊。假如张说出题目时,李泌这样回答,也没有这样的效果,是张说一开始就低估了李泌,举了一个十分简单的例子,以为李泌会照猫画虎,也说一个类似的,没想到李泌一下子说了一个道德层面这样抽象例子,超乎了自己的想象,故而觉得很惊讶。于是在玄宗面前大加称赞他的能力,玄宗对李泌的印象也很深刻,说:是子精神,要大于身,这个印象很重要,成为他第一次出仕的门票。玄宗不仅赠送了李泌父母礼物,还介绍李泌跟别的官员认识。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张九龄

宰相张九龄也喜爱李泌,没事就把他叫家去玩。先是张九龄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严挺之,一个是萧诚,严萧二人却是不和的,严挺之还在张九龄眼前说,萧诚这个人不实在,别跟他来往。自己两个朋友不和,让张九龄有些头疼,有一天他就在心里比较二人的优劣,不知不觉地说出声来:“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之后就要召见萧诚。李泌就在旁边侍立,听了张九龄的话,他就点了一句:“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宰相为天下公器,岂可以一人的好恶而失直道耶?若是一个国家的宰相开始有了私心,那么这个国家还能有好么?这是个公理,但身在其位的人却往往迷失自我,喜欢软美者。李泌虽然年纪小,也是旁观者清,一语点醒了张九龄。张九龄也不是糊涂人,一下子就警醒了,“改容谢之,因呼‘小友’”。

搭上了这个通天梯,只要李泌继续跟着这些叔叔伯伯们混一下,很容易就得到一官半职的,前途无量啊。《旧唐书·李泌传》记载:张九龄、韦虚心、张廷珪皆器重之。但是李泌什么反应呢?泌操尚不羁,耻随常格仕进。以前小,家里面有期望,让他跟达官贵人一起学习学习,等到他大了些,他觉得这种攀附富贵的做法有些不体面,不去了,就推说要好好学习,还经常出去旅游,到嵩山、华山、终南山这些地方玩,访寻修仙之法去了。

《新唐书·李泌传》: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慕神仙不死术。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唐肃宗

青年待诏翰林

历史上有些人说李泌“诡诞好谈神仙”,大家看看他的一生就发现事情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其知略实有过人者”(司马光),谈神仙只不过是他自我保护的方法罢了。

李泌青年时有一首诗,里面写了他自己的志向: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要不然就修道成仙,要么就身居高官,陪王伴驾,做人怎么能平平庸庸度过,白白有一副男儿皮囊呢?正是因为他有这个“鸣珂游帝都”的心思,所以平日里他对于天下大事有很多深思熟虑,才有那么多真知灼见的。

史书又说他善治《易》,也许真的他能未卜先知,精确地把握时机,选择进退。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他已经29岁了,太子李亨40岁了,距离安史之乱仅有四年。李泌原在嵩山隐居的挺好。突然他想起来,给唐玄宗献上了《复明堂九鼎议》,这个文章具体内容已经遗失,但是他一定说中了玄宗的心事,他一下子想起二十年前那个聪明的小孩,就把他叫到长安来,让他讲解《道德经》。因为他讲的得法,唐玄宗任命他为待诏翰林,让他辅佐太子李亨,就在这些时候,他跟太子李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似乎这个就是他此次下山的目的。

接着他就写了讽刺宠臣杨国忠等人的感遇诗,还偏偏让杨国忠看见了,结果李泌就被押送到蕲春郡去了,李泌正好脱身长安,而且旅费还不用自己出钱,于是“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

没两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得罪过李泌的杨国忠在马嵬坡被乱兵所杀。

这段历史细细读起来,有点汗毛直竖。唐玄宗做了四十年太平天子,到了后期,气数已尽,也有些昏聩了,辅佐他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但是太子还是有希望的。早来了,终究要搅合进杨国忠这些人里头去,留也不是去也不是。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蕲春风光

天宝十年是个好时机,此时离安史之乱不远,太子也有一些预感,急需高人指点,他这个时候就慢不悠地从嵩山上下来,跟太子相处一段时间,让太子认可自己,留个念想,好有个后来。但是此时的长安虽然表面上歌舞升平,却已然势如累卵,随时可能爆发危机,不是久留之地。如何脱身才能不受损失呢?他就要小小得罪一下杨国忠。这个力度要拿捏刚刚好,得罪重了,给他上个刑,就不划算了;得罪轻了,杨国忠背后给他穿小鞋儿,也不好受。他怎么就这么精,能得罪杨国忠得罪的刚好叫他送自己一次游呢?这个人的智商不是一般高啊。杨国忠押送李泌到了蕲春后,李泌远离了是非之地,悠然自得,逍遥得很。

《新唐书·李泌传》: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

《旧唐书·李泌传》:杨国忠忌其才辩,奏泌尝为《感遇诗》,讽刺时政,诏于蕲春郡安置,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肃宗登基,一次出山,向肃宗进献平定方略

很快,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匆匆逃出长安,逃往蜀地,太子李亨和世子李倓、李俶则逃往宁夏灵武。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7月12日李亨在灵武登基,是为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李亨现在的处境十分危险,他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如何,大唐的未来何去何从。积他四十多年的经历里,李泌是他见过的最有学问的人,他现在急需寻求李泌的指点迷津,撒出人去,四处寻找李泌。

李泌早就得知了消息,李亨一到灵武,他就起身赶往灵武。正当肃宗忧虑不安的时候,李泌恰如其分地出现在了肃宗眼前。这时候对于肃宗来说,真是遇到亲人了,他此时所在的朔方军表面上是效忠于他的,但是他心里面能完全相信么?毕竟自己跟他们不是很熟啊。在离乱之时,迷茫之际,遇到了自己从前的师友,大家应该能体会肃宗的心情吧。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宁夏灵武

肃宗拉着李泌的手,泪眼婆娑地说:你咋才来涅!立刻入室请教现在天下的形势。李泌耐心地给他分析了一下现在的局势,虽然紧迫,但是一定会平息下去的。肃宗最是信服李泌,听他分析的也极有道理,仿佛吃了一丸定心丸,心里也不那么慌了。

肃宗高兴之余,自然要封李泌官职了,李泌自己又不傻,这个时候得个官职,万一有个变故,自己肯定跟着吃瘪,我才不要呢,我就当个宾客,你有啥事,我跟你说啥事,不要那个虚名。

于是呢,李泌就以山人之名,行了宰相之实,帮助肃宗收拾旧山河。肃宗对他很是尊敬,只称他为先生,不称名号。做人做到这个份儿上,应该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羡慕的了吧。

《旧唐书·李泌传》:天宝末,禄山构难,肃宗北巡,至灵武即位,遣使访召。会泌自嵩、颍间冒难奔赴行在,至彭原郡谒见,陈古今成败之机,甚称旨,延致卧内,动皆顾问。

《旧唐书·李泌传》:泌称山人,固辞官秩,特以散官宠之,解褐拜银青光禄大夫,俾掌枢务。至于四言文状、将相迁除,皆与泌参议,权逾宰相,仍判元帅广平王军司马事。

《新唐书·李泌传》: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

肃宗李亨此时最关心的是啥时候能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和洛阳。李泌对肃宗说的一番话,完全切中时弊,说明他对于天下事的判断是很准确的,绝非是一个只知道诡诞好谈神仙、隐居终南以图捷径的名利之徒,他是确有两把刷子的。

《新唐书·李泌传》:因从容问破贼期,对曰;“贼掠金帛子女,悉送范阳,有苟得心,渠能定中国邪?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馀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夫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今诏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将也。随禄山者,独阿史那承庆耳。使子仪毋取华,令贼得通关中,则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卒劲骑,不逾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劳,来避其锋,去翦其疲,以所征之兵会抚风,与太原、朔方军互击之。徐命建宁王为范阳节度大使,北并塞与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阳。贼失巢窟,当死河南诸将手。”帝然之。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安禄山

这段话包含了有几个内容:

一、安禄山之辈胸无大志,不会长久。

安禄山这些人把所抢到的金银财宝,布帛美女,都集中到范阳(河北幽云一带)去,这是贪图眼前的利益,并没有统治整个国家的志向啊。汉人中真正效忠于他们的只有周挚、高尚等几个人罢了,其他的不过是迫于形势,不得不跟从他们而已,至于夺取天下的大计,他们更没有去谋划。这群乌合之众,别看着现在势头这么猛,不消两年,就会土崩瓦解,陛下你不要急在一时,欲速则不达啊。

二、我方应该做好万全准备,提前安排,以备不虞,也不要留下什么隐患。

史思明、张忠志、安守忠、田乾真这四人分居三地,我们不能叫他们联合起来,必须分而治之,有机会才可以各个击破。要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这样就可以以最小的兵力分割四位叛将,也令他们不敢轻离守地,等待机会,逐个剿灭。

不但要围困他们,还要令他们疲于奔波。追随安禄山的死党阿史那承庆,随时准备保卫安禄山。让郭子仪不要坚守华阴,做做样子就可以了,给他们在范阳和长安之间留个通道,不时地去骚扰范阳和长安两地,让他们一会去救范阳、一会去救长安,在两地之间来回奔波,累死这帮孙子。我们以逸待劳,随时可以干掉这帮游旅。

让世子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使,与李光弼互为犄角,可以攻打范阳,安禄山等人失去范阳,就撑不了几天的。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在确定了玄宗不再想复位后,肃宗把他爹接回去了

一番安排听得肃宗心花怒放,非常佩服。我们从李泌这个安排来看,确实这个人是懂政治、懂军事的。肃宗按照李泌的布局来用兵遣将,果然取得了登基以来的第一次胜利。随着情况的好转,肃宗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和一开始遇到李泌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肃宗还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是君王的私心,非独为天下也。

李泌是站在整个江山社稷的高度上,进行谋划,务必彻底肃清叛军。但是随着战事的顺利进行,肃宗开始有了些担心:自己老爹还在四川呢,万一自己分兵取范阳,支持自己老爹那帮人在自己身后先打进长安,重新登基。自己这一场不是白忙活了么?现在自己已经四十多岁了,再回头去当太子不成?这个险我一点也不能冒!必须先取两京!这个情形跟之后的赵构的处境差不多的。于是肃宗就跟李泌产生了不同意见。

李泌可不是岳飞,他把该说的话说了,肃宗不听,他也不争辩,你爱咋咋地。于是肃宗就让郭子仪去借了回纥兵,先取了两京。再后来果然如李泌所料,留下了后患,史思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本来李泌计划的是公元758年就可以肃清一切叛军,最后迁延到了公元763年才结束一切。

《新唐书·李泌传》:会西方兵大集,帝欲速得长安,曰:“今战必胜,攻必取,何暇千里先事范阳乎?”泌曰:“必得两京,则贼再强,我再困。且我所恃者,碛西突骑、西北诸戎耳。若先取京师,期必在春,关东早热,马且病,士皆思归,不可以战。贼得休士养徒,必复来南。此危道也。”帝不听。

可能因为在取两京问题上,肃宗开始有些忌讳李泌了,之后权臣崔圆和李辅国开始排挤李泌的时候,肃宗的态度也有些暧昧不清,也有纵放的意味。李泌也瞧出来了,反正现在天下也已经差不多平定了,自己应该退隐了,再说观这个李亨做事急切,怕也不是长久之人,跟这样的人一条道走不到黑的。史书说李泌是畏李辅国,不过讳言君王罢了,实则避肃宗也。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衡山风光

于是李泌请辞,入衡山修仙,肃宗此时巴不得他走了,立刻答应了,还给了他他三品俸禄,赐了隐士服饰,给他在衡山建了修仙的宅子,李泌功成身退,飘然而去,何其潇洒!

《新唐书·李泌传》:崔圆、李辅国以泌亲信,疾之。泌畏祸,愿隐衡山。有诏给三品禄,赐隐士服,为治室庐。

《旧唐书·李泌传》:寻为中书令崔圆、幸臣李辅国害其能,将有不利于泌。泌惧,乞游衡山,优诏许之,给以三品禄俸,遂隐衡岳,绝粒栖神。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唐代宗

代宗登基,再次出山,受到排挤,数次贬斥

果不其然,如李泌所料,没多久(公元762年)肃宗就挂了,其长子李俶继位(改名为李豫),是为唐代宗。李泌辅佐肃宗的时候,对于李豫也很好(肃宗曾欲杀李豫,李泌以《黄台瓜辞》救之),李豫也崇拜这个叔叔。当时李泌献计的时候,他也在眼前,知道父皇不听李泌之言,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个李泌确实是个高人。

代宗一继位,赶快让人把李泌从衡山请回来。代宗这个人很有意思,因为李泌修仙,没有结婚,也不吃肉,代宗为了留住李泌,赐给他大宅子,给他娶老婆,强迫他破戒吃肉,并且封他做翰林学士。

代宗和上两任皇帝还不同,他是权臣拥立,现在的宰相元载力量强大,代宗就是要宠信李泌,他的力量也不足以保护李泌,这也是李泌不愿意来的缘故。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元载剧照

元载也忌讳李泌的才能,毕竟在前朝的时候,他虽然没有正式官职,却行过宰相的职权。李泌这个人又太精了,他能看见很多自己看不见的事,是不会依附自己的。前面李辅国就不知不觉被代宗干掉了,留着李泌在代宗跟前,保不齐哪天自己也会被干掉。于是找了个外地的空缺,说李泌太有才了,你去外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吧,就把李泌贬到了江南西道。岂不知这正好合了李泌的心思,自己又可以出去避祸了。

当然代宗实际上是很尊敬李泌的,他们二人时常有书信往来,代宗看见了他爹不听李泌的话的严重后果,对于李泌的建议是言听计从的。这段时间,李泌的状态是不在朝而在朝。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常衮剧照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公元777年,元载终于伏法,全家被赐死。代宗就想让李泌回来。但是唐朝终究是衰落了,没有了一个元载,又起来一个常衮。常衮这个人倒是不太坏,但是用人方面也是凭自己的好恶私意而定,他也排挤李泌,先后把李泌贬到澧州、郎州、峡州去做团练使,又贬到杭州去做刺使。

好在李泌随遇而安,不太计较这些虚名,即在澧州,就做澧州的事;即到杭州,就做杭州的事。所到之处,官声极好,也做出了不错的政绩,造福了当地的百姓。“杭本江海之地,水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故井邑日富”(苏轼)。这不是个神仙人物吗!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西湖

德宗继位,泾原兵变,临危受命,最终拜相

公元779年,代宗驾崩,德宗继位,四年后即发生“泾原兵变”,唐德宗逃到梁州,用得着李泌的时候又来了。德宗急诏李泌到梁州工作,李泌现在已经57岁了,天天留在中书省值班。

在李泌的一番神操作下,德宗平定李怀光;凿山开道,陆运粮草,解决粮食紧缺问题拒绝吐蕃无礼索地;逼走陕虢都知兵马使达奚抱晖;平叛之后没有残酷镇压,进行大清洗;大败淮西军,很快局势就得到了控制,李泌也在年近花甲之时,正式拜相,也实现了他青年时“鸣珂游帝都”的抱负。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唐德宗

在唐朝经历了多年的动荡之后,最需要的就是安定和修养生息,李泌成为宰相之后,就开始做这一部分工作。

一、维护皇室稳定。

李唐宗室自李世民始,每每都会发生骨肉相残的事,尤其是太子,更是个危险的位置,动不动就被废被杀。唐代宗的弟弟李倓就被李辅国、张良娣诬陷,被肃宗赐死。代宗的太子也险些被杀。代宗的太子是李诵,娶了自己姑奶奶郜国公主的女儿萧氏,也就是自己的姑妈。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热情好客的郜国公主

这个郜国公主特别好客,改嫁的丈夫死后,她也不闲着,整天招些小青年在自己家玩。詹士李升、彭州司马李万、蜀州别驾萧鼎、丰阳令韦恪经常出入公主家,原本这是德宗姑母的风流事,别人也不爱管。

偏偏这里面为首的姘头李升的爹---剑南节度使李叔明和川西节度使张延赏有矛盾,于是张延赏就想办法在德宗面前告李升的状。头一次,李泌敏锐地发现,这件事有可能会被利用来动摇太子的地位,提前把张延赏和李叔明的矛盾跟德宗解释了。德宗知道这是大臣之间的攻讦,于是这件事就化解于无形了。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唐顺宗剧照

但是郜国公主依旧不收敛,很快又有朝廷的其他势力拿着这个事做文章,陆陆续续地上书。还说,明面上看着是太子的丈母娘好客,其实是太子利用他丈母娘在笼络朝廷中的青壮派,这个时候的矛头就更明显地对准了太子。

这下子击中了德宗敏感的神经了,他自己经历过的争储的险恶经历一下子重现眼前,原本他就不喜欢这个太子,这次他处理太子的丈母娘,也就是自己的姑妈十分不客气,幽禁了郜国公主,杖毙了李升,其他姘头、亲属都被株连,发配的发配、打板子的打板子。

最后德宗决定要废太子,太子自古被称为国本,没有大错不能随意废立的,尤其是现在唐朝这个状况,更是需要稳定。这时李泌一反以前明哲保身的态度,坚决拥护太子,不惜与德宗反复十几次地申辩,直到德宗明白其中的道理,太子李诵中没有被废,稳定了朝中人心。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李泌有宰相之度

二、维护朝中大臣,举荐人才。

德宗和李泌在掌权之前都受过一些奸臣的迫害,按照常人的思维,一旦掌权,就要报一下当年的仇。一开始德宗担心李泌会开始整人,还规劝李泌,自己会补偿李泌,要他不要心怀怨恨。李泌笑笑说,自己原来也不怨恨他们,我还担心陛下心中还有些记仇呢,这样我们君臣就约好,不记仇,只为把国家恢复到盛唐之时便好。尤其希望德宗不要杀害功臣,“李晟、马燧有大功于国,闻有谗言之者。陛下万一害之,则宿卫之士,方镇之臣,无不愤怒反厌,恐中外之变复生也。陛下诚不以二臣功大而忌之,二臣不以位高而自疑,则天下永无事矣。”这样其他人也人人自安,稳定了君臣关系。

另外李泌对于有才能的人一点也不妒忌,只要有才能就向皇帝推荐,他在宰相位置的时候,向皇帝推荐了韩滉、王纬、元友直、窦参、董晋、赵憬、阳城、张建封等人,这些人在唐朝恢复建设中,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千年长安

三、裁撤冗员,调整官员俸禄,安置番邦使者

常年战乱令唐朝人口损失过半,但是官员的数量却一点没有减少,令百姓难以承担。骤然减官又会引起反对,李泌只改革编外人员,同时赋予编外官员晋升编内的机会,这样既减少了官员数量,又受到了他们的支持,虽然现在没有完全改变冗员问题,但是也不是时机,只能如此变通了。

在长安的官员的工资相对地方官的更低,就没有人在长安安心工作了,李泌又增加了长安官员的工资。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唐朝胡人很多

安史之乱,番邦留长安有不少人,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都由鸿胪寺和长安店铺供给,也是个不安定因素。李泌发告示,他们有愿意回国的就送路费,不愿意回国的,就提出申请,发给绿卡,正式成为大唐居民,可以自己找工作谋生。也减轻了普通人民的负担。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屯田是个好制度

四、推行屯田,加强边防

原本李泌曾经推荐德宗实行府兵制,但是现在唐朝养不起那么多兵了,只好想办法自给自足。

朝廷原有一些库存丝帛,吐蕃边境有些闲置的牛,价格不高。现在唐朝和吐蕃关系不好,唐朝就叫党项人把这些丝帛拿去跟吐蕃人换牛,结果换来六万多头耕牛。然后招募士兵在边境种地,地租优惠,多余的粮食,政府出钱收购。这样吸引了大批失地农民前往边境戍边,愿意永守边境的,地就成了他们的永业田。等到人口多了,再用府兵制进行管理,很快就充实了边境的兵力。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吐蕃一度是唐朝的强敌,被李泌化于无形

五、困吐蕃

唐德宗时,几个邻国中要数吐蕃最强,是唐朝的威胁。李泌提出“北和回纥、南通南诏、和大食、天竺,如此,则吐蕃自困”。尤其是在和回纥的关系上,因为德宗在做太子的时候,受过回纥的侮辱,一直不愿意跟回纥打交道。在李泌的反复劝说下,德宗终于决定和回纥和亲,将咸安公主嫁到回纥,使困吐蕃的计策得以实行。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李泌劝德宗结交回纥(《资治通鉴》)

唐德宗又封南诏的冬蛮鬼主骠旁为义和王、苴梦冲为怀化王、苴乌星为顺政王,开凿云南同内地的青溪道,加强两地的往来,在南诏兴办学校,推行儒学,渐渐地云南就和唐朝关系越来越密切,跟吐蕃的交往就减少了。

唐朝的宝藏男孩李泌: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南诏

吐蕃和大食、天竺原来就有矛盾,李泌又派宦官杨良瑶去联络大食、天竺,支持他们跟吐蕃的战争。这样吐蕃四面都是敌人,渐渐地国力就衰落下去。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吐蕃遣使入贡。到唐穆宗时,吐蕃与唐罢战言和,举行长庆会盟,两国边境得以处于和平的状态。

这个困吐蕃的计策就是这样兵不血刃,也不用花太多钱,就达成了和平的目的,这种棋局,不是胸中有大丘壑的人是想不出来的。

贞元五年,李泌在宰相位上病逝,时年六十八岁。在他去世后,他生前所安排的事依然在静静地发挥作用,对后世产生着影响。

结语

唐朝取士比较多样化,除了有科举制,只要有才能,皇帝都愿意启用。玄宗时就有走“终南捷径”卢藏用,所以李泌也得以从隐居状态直接到皇帝身边工作,不干了就辞官归山,皇帝想起来了又能不按常规给予拔擢。正是唐朝这种灵活的用人机制,才有李泌这种潇洒的状态。以后以科举取士,什么都按规矩来,就再也不能出现李泌这样的人了。

在唐朝,人们推崇道家,李泌的思想也受道家的深刻影响,有着自己的处世理念和哲学。处理问题大多数以柔顺而取,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与奸臣同流合污。他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对于天下形势的论断是如此的条理清晰,方向也把握的很对,不是大智慧是无法做到的;困吐蕃的计策,兵不血刃,在死后多年还是削弱了吐蕃的国力,达到了两国的和平。眼光之长远,好似神仙。

《新唐书》的作者之一宋祁赞叹道:泌之为人也,异哉!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

胡三省赞叹:自李泌为相,观其处置天下事,姚崇以来未之有也。

到了清朝康熙六十一年,朝廷选了历史上的功臣四十一人入祀历代帝王祠,其中就有李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