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为什么说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可能是杜撰的?

为什么说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可能是杜撰的?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14 16:47:25
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这篇文章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但是我们再仔细思考一下,认真看下全文的内容,却可以发现文章一些情节有很大的漏洞,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更可能是编造的,而不是真实的历史!!!

为什么说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可能是杜撰的?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全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为什么说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可能是杜撰的?

翻译如下: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为什么说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可能是杜撰的?

我们可以看到,唐雎在博弈过程中能有的优势就是他能够拿着剑和秦始皇同归于尽,但是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一个他国来的使臣,能够和秦王当面谈话就不说了,(看能够威胁到秦王的样子估计也靠的很近,周围也没什么臣子),最主要的是他竟然能够拿着剑参与对话。。。

秦始皇好歹一国之君,这个时候年纪估计也有三十四岁,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按道理说安保工作可谓是重中之重,可是竟然会让他国使臣带着剑上来。

而且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225年,在两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27年,发生了一件特别重大的刺杀事件-荆轲刺秦王。荆轲拿了樊於期的人头和燕督亢的地图才好不容易靠近秦王,按道理说在经过这件事之后秦王的安保措施肯定会加强,秦王不太可能会无知到让这样弱智的事情发生吧。

在荆轲刺秦王中我们可以看到秦朝法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连自己人都这么防着,何况是他国使者呢?所以,唐雎持剑逼迫秦王一事,很有可能是杜撰的。

为什么说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可能是杜撰的?

后世文人评论此文时,也提出过质疑。

比如:

清代林云铭:“篇内有灭韩亡魏之语,似在始皇二十二年以后之事,时三晋皆属秦,何处更容得安陵五十里之地?荆轲事在先,彼时犹以督亢图藏匕首而进,兹何独许唐雎带剑上殿耶?纵令此回安陵尚存,唐雎果有劫秦之事,始皇亦未必肯学齐桓,不背曹沫也。但其文摹写入神,大为孱弱吐气。

清代余诚:“以吕政(即秦王嬴政)之暴横而雎仗剑数语,至使悚惧谢罪,妙人妙事妙文。按《通鉴》始皇十七年灭韩,二十二年灭魏。篇中有灭韩亡魏等语,唐雎之使自应在二十二年之后,其事之有无,殊不可靠。或曰:此辩士之寓言。”

可见,此文很可能是杜撰的,甚至只是完全编造出来的一篇寓言故事而已,历史上可能有唐雎这个人,但他有没有做出这样的事那就不得而知了,我们一直赞扬的大智大勇的唐雎很有可能是一个杜撰出来的故事,这就有点不太严谨了。

我们的课本却试图在引导我们相信有其人其事,老师讲解时也不提出一些疑问。可见,“王之蔽甚矣”。

为什么说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可能是杜撰的?

我们的课本总是试图教会我们一些看上去可能非常正确的道理,但是为了完成得出“正确”的道理这个目的,经常傻乎乎地用一些没有任何根据的、甚至完全是杜撰的故事来证明。我们自然有疑问,连前提都错了,这结论到底还是不是正确的呢?当我们从学校学了一些道理之后,来到社会,却发现完全不起作用,然后我们就会说:“这就是社会啊”,并进而怀疑所接受的教育。这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呢???

为什么说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可能是杜撰的?

我们学校应该做的,或者说更应该重视的,应该是规则、法律、制度的教育。道德教育当然要有,但绝对不可完全就是道德教育。否则当学生到达社会之后,便开始质疑学校的教育正确性,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相关推荐

  • 为什么说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可能是杜撰的?

    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

    文章阅读
  • 《战国策》10句千古名言,妙语连珠,句句有内涵!

    战国策燕策,1.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对于天下的士人,最可贵的是能够排除忧患,消除纷争,解决困难,而不去索要任何回报。

    美文欣赏
  • 《战国策》10则经典名句,读史明鉴、阅古知今

    战国策魏策,《战国策》又称《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今本33卷,为西汉刘向所编订。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美文欣赏
  • 孟尝君为何会被秦王列入死亡名单?

    孟尝君,身为齐国宗族的孟尝君田文,在齐国担任着宰相的职位,而当时的齐国国君是齐闵王,他们的年龄相差不大,在。

    佳句赏析
  • 词牌欣赏: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牌《破阵子》

    梦里挑灯看剑,《破阵子》,唐教坊曲,一名《十拍子》。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

    佳句赏析
  • 贾谊之《过秦论》,为汉王朝谋划长治久安之道,是否只是个幻想?

    过秦论翻译,本文乃“素颜1”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贾谊是一位杰出的政论家和文学家,也是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他的散文,议论畅达,气势雄伟,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著有《新书》十卷,是后人为他编辑的。政治论文除《秦论》外,还有《陈政事疏》(即《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诗词赏析
  • 楚汉相争 韩信拜将

    韩信拜将,公元前209年,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反秦农民大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也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公元前207年,楚义帝遣刘邦、项羽两军反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咸阳者为关中王。

    诗词赏析
  • 韩非子是被李斯陷害致死的吗?

    韩非子简介,提起韩非,大家想到其身上的标签就是法家、口吃、韩国公子,而说起韩非之死,几乎没有异议的认为是李斯害死的,因为司马迁的《史记》就是这样记载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

    诗词赏析
  • 韩非子的悲剧

    韩非子,至少在战国那会儿,法家学派对富国强兵是有很大的正面作用的,而法家学派中,能整合前人学术并加以发展的人里面,最为优秀的,莫过于韩非子。

    诗词赏析
  • 韩非是怎么死的?韩非和李斯谁厉害?

    韩非子简介,韩非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非的杰出的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这个理论对后世的各个朝代影响都非常大,几乎都是沿着君主专制的道路走,关于韩非。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