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蒲松龄到底有多穷,你想象不到

蒲松龄到底有多穷,你想象不到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03 05:54:43
阅读:
蒲松龄到底有多穷,你想象不到

“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兴腾腾的门儿你不去寻,偏把我的门儿进?”一封蒲松龄写给“穷神”的信《除日祭穷神文》登上了综艺节目。

这位生活在300多年前的大才子,似乎和今天的你我有相似的苦恼,总结成一个字,就是穷。他埋怨“穷神”,自从你进了我的门,我是万般不如意,百事不顺心,不仅兜里没钱,还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衣裳都拿去当了……

确实,在蒲松龄的一生中,“穷”一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主题。

大概是因为年关难过,他不止一次在文章中写到过年前后的穷苦之状。比如他的《穷汉词》,开头便说“止有一身破神,夜间盖盖苍生,掉号名为‘大起灵’,一起满床光胶”。写的就是一个穷汉大年初一面对财神的独白。事实上,自从和几个兄弟分家,蒲松龄就和“穷神”打上交道了。他当时分得“养五斗、秉三斗”和“农场老屋三间”。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时是旷无四壁、蓬蒿满之。更要命的是,家里孩子越来越多,种地的收成却因为旱灾、水灾、虫灾、霍灾不见好转。加之官府催缴租税,蒲松龄当乡村塾师的那点微薄收入,肯定是入不敷出。

大约写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一首诗《日中饭》记录了他窘迫的家境——盛夏时节,家中的粮食便已不多了,一家人的午饭只好熬些稀粥,勉强充饥;家里的两个儿子为这点粥抢了起来,刚开始学步的小儿子像饿鹰一样翻盆倒盏,一,个女儿就远远地看着蒲松龄,甚是可怜。

几年后,蒲松龄的母亲去世,“穷神”依旧赖在家中不走。

蒲松龄当时甚至没钱给母亲置办丧事,幸好有好朋友王如水解囊相助。可过了好多年,蒲松龄都没能还上这笔钱。六年后,王如水家中急需用钱,蒲松龄却因家贫拿不出来钱,悔恨不已,只能写诗表达歉意:“我乃负君贷,无乃太乖方!清夜时一念,身如负芒刺。”

有文章算了一笔账,清朝初年,一个私塾先生一年的工资大概只有8两银子,而维持一个三四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至少需要20两银子。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蒲松龄有多穷。更悲摧的是,蒲松龄年少成名,此后却屡试不第。如果将时间回溯到19岁的时候,蒲松龄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一生会和“穷神”相伴。那时,他正春风得意,是一生中过得最顺心的一年,至少在考场上是这样的。

顺治十五年(1658年),蒲松龄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进学,成为秀才。但这次初战大捷,其实带有几分偶然。

当时,任职山东学政的是文学大家施闰章。考试中,蒲松龄用八股文的格式,写出了近乎记叙体的文章。在那个规矩严格的年代,如此新颖的答卷让施闰章眼前一亮,他对蒲松龄在考试中展现出的才华颇为欣赏。

这次显得太过顺利的童子试,给蒲松龄接下来的“屡试不第”埋下了种子。打击随之而来。

我们可以梳理出这样一张蒲松龄考试的年表:顺治十七年,应乡试未中;康熙二年,应乡试未中;康熙十一年,应乡试未中…

考场失利后,蒲松龄闷闷不乐,卧病在床,还写了一首《拨闷》诗,其中有这样几句:“生涯聊复读书老,事业无劳看镜频;何日得钱十万贯,烟波深处买芳邻。”虽然有些灰心,可他仍旧没有放弃。

结果是,康熙十四年,蒲松龄应乡试未中;康黑二十六年,应乡试,因“越幅”被础:康熙二十九年,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到康熙三十五年,年过半百的蒲松龄仍没考过。

科举是培养人才的,蒲松龄却是个“天才”。可在这样的错位中,他仍旧执着地坚持自己。

大概在康熙五十年,已到古稀之年的蒲松龄最后一次走进考场。

在挣扎大半生后,蒲松龄总算拿到了一个“岁贡生”的头衔。只是这对于风烛残年的他而言,已是聊胜于无。当亲朋好友前来祝贺时,蒲松龄还颇觉羞愧:“腐儒也得宾朋赏,归对妻挚梦亦益。”

和今天人们望子成龙的心态类似,蒲松龄晚年其实仍希望自己的子孙通过科举实现“跃云津”的梦想。几乎就在蒲松龄考中的同一年,他的长孙蒲立德以第一的成绩考中秀才。

垂垂老矣的蒲松龄似乎回想起多年前那个春风得意的自己,作诗勉励:“天命虽难违,人事责自励。无似乃祖空白头,一经终老良足羞。”

显然,他希望自己的后代一登青云。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寄予厚望的孙子和他一样,最终在科举之路上“空白头”。

直到康熙五十四年,蒲松龄倚窗危坐,流然而逝,走完了自己跌宕的一生。

在人生的最后,他似乎依旧不愿向命运妥协,仍然有自己的坚持,就像他对科举的执着,就像他在写给“穷神”的那封信里说的一样。虽然在信里痛骂“穷神”,但骂过之后,蒲松龄又以“穷神”的口吻给自己写了一封回信:“您也别怨别人,没钱都是您自己找的,过不下去日子那也是您自己闹的。加上您‘既好吃,又好饮,衣服要建心,奢费不谨慎’,您还有脸怪别人?知道您喜欢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兜里但凡有一分钱,那腰挺得跟有一毛似的……”

回信中,“穷神”还念了一首《免穷歌》:

“穷神”让蒲松龄别再学四书五经,也别再学大家古文,只要学吝啬、一毛不拔,只要学利已损人、行乖弄巧,只要学伤天害理、瞒昧良心……保管脱贫致富。这些,蒲松龄不是不知道。可在信的最后,他又借

“穷神”之口否定了这一切:“那时节,百事不足虑……只怕那天火来烧,强盗进门……叫苦连天央四邻,只落的合庄快乐,一个个喜的都打滚!”

意思是,如果真是靠这些

“本事”发家致富了,虽然百事不足虑,万事不求人,可就怕家里着火、强盗进门。若要问为什么?因为您就是被火烧死了也没人管,就是央求街坊四邻也只是给大家添个乐,不会有人来救你。

蒲松龄的一生都与“穷”相伴,却能有这样乐观、正义的见解真是不容易。他虽然兜里没钱,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这难道不是一种无价的财富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