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蒲松龄不仅会写小说,还会写歌!你听过吗?

蒲松龄不仅会写小说,还会写歌!你听过吗?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01 08:44:19
阅读:

蒲松龄这位文采斐然却一生沉沦下僚的老书生,在他身后终于凭一本写鬼写狐的《聊斋志异》荣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而在蒲松龄的精神世界里,除了有一个为世人耳熟能详的众仙灵栖息的圣洁乐土,还有一座贴近生活真相、却不被人熟知的俚俗田园。

2006年5月20日,聊斋俚曲被国务院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聊斋俚曲,这笔蒲松龄遗留下的文化遗产用戏曲的方式引导着我们去认知文学巨匠另一个角度的剪影。

蒲松龄自创聊斋俚曲

俚曲又称俗曲,是明清以来流行于城乡百姓阶层、社会影响深广的民间歌曲的泛称。在蒲松龄故居所在的淄博市淄川区一带,尤为盛行。

蒲松龄不仅会写小说,还会写歌!你听过吗?

蒲松龄所留残稿

聊斋俚曲传承人、蒲松龄第11代世孙、蒲松龄纪念馆名誉馆长蒲章俊介绍说,俚曲全国各地都有,淄川蒲家庄的俚曲之所以被称为聊斋俚曲,就因为它是由蒲松龄创作的,后来的那些就不能这么叫了。

蒲松龄不仅会写小说,还会写歌!你听过吗?

聊斋俚曲传承人、蒲松龄第11代世孙、蒲松龄纪念馆名誉馆长蒲章俊

蒲松龄研究专家、山东大学教授袁世硕在为《聊斋俚曲集》所作的序中指出,蒲松龄自小就深受当时颇为流行的这种民间曲调的熏陶,他不仅会唱,兴致来了之后还经常自撰新词,当地名流唐梦赉写的《七夕宿绰然堂,同苏贞下、蒲留仙》诗中,有“乍见耆卿还度曲,同来苏晋亦传觞”一联,上句用宋代词人柳永之字指代号柳泉的蒲松龄,“还度曲”三字便说明他早有此爱好,并且颇为人所知。

蒲松龄不仅会写小说,还会写歌!你听过吗?

今天人们能够演唱的聊斋俚曲共有15种,它们是:《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靥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曲》《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也有说是14种的,因为《磨难曲》是由《富贵神仙曲》发展而来,故并为一个)。

蒲松龄不仅会写小说,还会写歌!你听过吗?

蒲松龄创作的这些俚曲,不像戏剧作品按场次、分折子,而是采取标题类的章回形式。开头一般多用开场、说楔子、讲梗概等方法,逐渐引入正题。每回或每段大都有说有唱,有独白,有对白,有旁白,有数白;有独唱,有对唱,有分唱,间或有帮腔等曲艺艺术表现手法。聊斋俚曲所用的曲牌有耍孩儿、银纽丝、叠断桥、呀呀油、劈破玉、跌落金钱、倒板浆、房四娘、皂罗袍、黄莺儿等50个。

蒲松龄不仅会写小说,还会写歌!你听过吗?

由于聊斋俚曲采用当地方言和流行于淄川一带的民间小调写成,通俗易懂。因此,它一问世,便深受人们欢迎,逐渐在淄川、周村、博山一带流传开来。到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寇入侵中国,人民生活不得安宁,聊斋俚曲的演唱活动日益稀少。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曾组织人员对聊斋俚曲进行过专门的挖掘整理,并在当地进行巡回演出,从而又唤起了人们对它的兴趣。但到了“文革”期间,聊斋俚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再次逐渐无人问津,及至寂杳无声。

据悉,聊斋俚曲之所以并没有像《聊斋志异》一样得到学者的关注,与它里面运用了大量的淄川方言,外人难以理解有很大关系。但也正因为这样,使它保留了当初的原汁原味,历经300余年而没有多少变化,因而也被称为“明清俗曲的活化石”。

借俚曲“劝世醒世”

关于聊斋俚曲的创作年代,曾有学者进行过认真考证。它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蒲松龄60岁以前,计有《琴瑟乐》《穷汉词》《快曲》《丑俊巴》四种;二是在蒲松龄60岁以后至72岁前后,计有另外十种。《俊夜叉》介于前后两个阶段之间,可以看做是蒲松龄的俚曲创作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由此也不难看出,蒲松龄的大部分俚曲,是在他的《聊斋志异》基本成书之后创作出来的。

蒲松龄不仅会写小说,还会写歌!你听过吗?

对于蒲松龄为什么要创作这些俚曲,蒲松龄的儿子蒲箬在《柳泉公行述》中作过说明:如《志异》八卷,渔搜闻见,抒写襟怀,积数年而成,总以为学士大夫之针砭,而犹恨不如晨钟暮鼓,可参破村庸之迷,而大醒市媪之梦也。又演为通俗杂曲,使街衢里巷之中,见者歌,而闻者亦泣,其救世婆心,直将使男之雅者、俗者,女之悍者、妒者,尽举而匋于一编之中。呜呼!意良苦矣!

蒲松龄创作聊斋俚曲,并不单纯只是为了娱乐,他的目的是想通过这种最易为人接受的方式,起到一个“劝世醒世”的作用。

蒲松龄不仅会写小说,还会写歌!你听过吗?

据蒲松龄纪念馆原馆长周雁翔总结,聊斋俚曲的内容指向多为讽谕世情、扬善惩恶,所表现的主要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最为人惊讶的,是蒲松龄的《磨难曲》标志着他所创作的聊斋俚曲已经达到并超出《聊斋志异》的思想高度。

古艺术再焕生机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聊斋俚曲、接受聊斋俚曲,如今的蒲家庄在建设聊斋城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还在城内专门开辟了一处俚曲茶座。四位蒲氏后人定期在这里为游客表演俚曲唱段。琴师蒲新业、蒲章兴和表演者王霞、郭爱枝,分别是蒲松龄的13代世孙、11代世孙和13代世孙媳妇、12代世孙媳妇。蒲新业是老师,王霞、郭爱枝都是他的徒弟。来茶座前,蒲新业是松龄中学的退休教师,其余三人都是普通村民。

蒲松龄不仅会写小说,还会写歌!你听过吗?

另外,村里还有几位老人对聊斋俚曲颇有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吕佩琦老人。他虽然不是蒲家后人,但自幼就非常喜爱这一民间艺术。“记不清是从哪一代传下来的,代代都会唱,俺不识谱,只会清唱。茶余饭后,哼上几句就心中舒畅。”吕佩琦说。采访的时候,我们听过他演唱的《蓬莱宴》选段,抑扬顿挫的曲调,有板有眼的唱腔,从老人口中传出,古风古韵,沁人心脾。

蒲松龄不仅会写小说,还会写歌!你听过吗?

说到聊斋俚曲,还有一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已经去世的蒲松龄的第12代世孙蒲先明。早在读私塾的时候,蒲先明就抄录过部分聊斋俚曲。1980年退休之后,他对于聊斋俚曲的收集兴趣就更大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研究,蒲先明在1999年当时已经年逾七旬的时候自掏腰包整理出版了80万字的《聊斋俚曲集》,并对方言全部加了注释。这对聊斋俚曲的流传和推广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蒲松龄不仅会写小说,还会写歌!你听过吗?

蒲家庄村党委书记兼村主任、蒲松龄第12代世孙蒲长春说:“早在几年前,我们就要求村民每个人都要会唱几首聊斋俚曲,并且搞了一场聊斋俚曲大奖赛,唤起了村民(或者说蒲氏后人)以及社会的一种俚曲情节。对聊斋俚曲慢慢有了了解之后,我们又成立了聊斋俚曲剧团,专门让他们来搞这方面的宣传,让大家对聊斋俚曲有更全面的了解。”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扩大聊斋俚曲的影响,有关部门还在蒲松龄故居景点,指派专人排演聊斋俚曲情景剧,不仅推陈出新,在内容和形式上对聊斋俚曲进行改革,而且让广大游客参与到聊斋俚曲的演出和传唱当中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聊斋俚曲这一曾经面临失传的古老艺术再次焕发生机。“村里1400多人,现在基本上都会唱聊斋俚曲,并且不是唱一两首了,好的能唱到十几首。走到外面,一听说我是蒲松龄的后人,好多人也经常谈起这个,说我们的聊斋俚曲很有味道。”蒲长春欣慰地说。

更多关于山东好吃的好玩的,请关注趣游山东微信订阅号:qysdf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