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甲午风云之唐景崧

甲午风云之唐景崧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17 01:10:53
阅读:

甲午战争,绕不过去的就是台湾。在台湾被割让给日本的时候,时任台湾巡抚便是唐景崧。

“唐景崧,字维卿,广西灌阳人。同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

任京官18年,郁郁不得志。

“光绪八年,法越事起,自请出关招致刘永福,廷旨交岑毓英差序。”

“明年(公元1883年),抵保胜,见永福,为陈三策,谓:‘据保胜十州,传檄而定诸省,请命中国,假以名号,事成则王,此上策也;次则提全师击河内,中国必助之饷;若坐守保胜,事败而投中国,策之下也。’永福从中策。战纸桥,敌溃,为作檄文布告内外,檄出,远近争响应。”

在中法战争初期,唐景崧充当了一个说客和谋士的角色。

“会张之洞令其募勇入关,乃编立四营,号景字军,为规越广军之一。朝廷赏加五品卿。景崧遂取道牧马,行千二百里,箐壑深岨,多瘴厉,人马颠陨不可称计。既至,数挫敌锋。毓英高其能,复以潘德继滇军属之,兵力乃益厚,进顿三江口。逾月,法人攻刘军吴凤典营,景崧率谈敬德驰救,大捷。”

唐景崧募景军四营,屡有胜绩,不失为书生英雄。

“台湾自设巡抚,首任刘铭传,治台七年,颇有建设,详铭传传。铭传去,友濂继之,丈地清赋,改则启徵,迭平番乱,建基隆炮台。及景崧莅任,日韩启衅,亟起筹防。永福分镇南澳。景崧自与永福共事,积不相能,乃徙永福军台南,而自任守台北”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唐景崧任台湾巡抚。

“割台议起,主事邱逢甲建议自主,台民争赞之。乃建‘民国’,设议院,推景崧为总统。和议成,抗疏援赎辽先例,请免割,不报,命内渡。台民愤,乃决自主,制蓝旗,上印绶於景崧,鼓吹前导,绅民数千人诣抚署。景崧朝服出,望阙谢罪,旋北面受任,大哭而入。电告中外,有‘遥奉正朔,永作屏藩’语”

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早在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之初,唐景崧坚决反对割台,他7次致电清廷,表示“台湾属倭,万众不服”,“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若战而不胜,待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清廷回电训斥唐景崧“台湾虽重,比起京师则台为轻。倘敌人乘胜直攻大沽,则京师危在旦夕。又台湾孤悬海外,终久不能据守……不可因一时义愤,遂忘以前所陈种种患害于不顾也”。

唐坚决表示,大局利害所关,自己“天良未泯,甘蹈危机,万死不悔”,若“割台,臣不敢奉诏”。

唐景崧反复说明割台的极大危害性,指出“北辽、南台,二者失一,我均无以立国;外洋谁不生心,宇内亦必解体。“他的说法是对的,十几年内清廷果然瓦解崩溃至灭亡。

应该说,在割台初期,唐景崧做了种种努力,避免台湾被沦陷,这一点应该被肯定。

清政府在决意割台求和后,于1895年5月20日电令唐景崧“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其台有大小文武各员,并著饬令陆续内渡”。而唐景崧却在5月25日接受台湾士绅丘逢甲等人的拥戴就任台湾民主国总统。当天唐致电清政府说明原委,称台民齐集衙署”强臣暂留保民理事,臣坚辞不获。伏思倭人不日到台,台民必拒;若炮台仍用龙旗开仗,恐为倭人藉口,牵涉中国,不得已暂允视事,……倭事稍定,臣能脱身即奔赴宫门,席藁请罪”。

然而,“命陈季同介法人求各国承认,无应者。无何,日军攻基隆,分统李文忠败溃。景崧命黄义德顿八堵,遽驰归,诡言狮球岭已失,八堵不能军,且日人悬金六十万购总统头,故还防内乱,景崧不敢诘也。是夜,义德所部譁变。平旦,日军果占狮球岭,溃兵争入城,城中大惊扰乱,客勇、土勇互仇杀,尸遍地。总统府火发,景崧微服挈子遁,附英轮至厦门,时立国方七日也。”

唐景崧无领袖之才,外不能抗日军,内不制溃卒哗变,台北一时成了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唐惊惧,微服内渡。

“台民奋起,拥景崧为总统,建号永清,此实国民自主之始,七日遽亡。” 叹哉!

此时的唐景崧和中法战争时候的他,不可同日而语。英雄懦夫仅仅是一念之差。

在民族危亡、满清腐朽不堪的19世纪,不能对唐景崧求全责备,他似乎已经做到力所能及的了,他未能成为民族英雄,但却不似满清那一帮卖国贼。

《清史稿》的列传三百一十六卷里,绝大多数都是三人以上(有的甚至十数人)集中在一篇里做传。而唐景崧却是在一篇两人合传的传记里,实属罕见。他所在列传中的另外一位人物是刘永福。

甲午风云之唐景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