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黄庭坚精品行书欣赏,,结体严整、笔法圆熟,遒媚秀逸,真书法也

黄庭坚精品行书欣赏,,结体严整、笔法圆熟,遒媚秀逸,真书法也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19 23:54:08
阅读:

前言:

 欢迎您来到清雅阁,清雅阁的创办之初就是传播中华书画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敬请关注我们,您的每一次参与都是我们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作者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黄庭坚精品行书欣赏,,结体严整、笔法圆熟,遒媚秀逸,真书法也

黄庭坚精品行书欣赏

黄庭坚精品行书欣赏,,结体严整、笔法圆熟,遒媚秀逸,真书法也

黄庭坚精品行书欣赏

黄庭坚精品行书欣赏,,结体严整、笔法圆熟,遒媚秀逸,真书法也

黄庭坚精品行书欣赏

黄庭坚精品行书欣赏,,结体严整、笔法圆熟,遒媚秀逸,真书法也

黄庭坚精品行书欣赏

黄庭坚精品行书欣赏,,结体严整、笔法圆熟,遒媚秀逸,真书法也

黄庭坚精品行书欣赏

相关推荐

  • 黄庭坚精品行书欣赏,,结体严整、笔法圆熟,遒媚秀逸,真书法也

    黄庭坚简介,清雅阁的创办之初就是传播中华书画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

    诗词赏析
  • 黄庭坚的草书,奔放且宽博

    黄庭坚,​黄庭坚,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宋代在草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更加特殊的是,这种地位几乎由一个人以一已之力所造成他就是黄庭坚。草书发展到盛唐,狂草成熟,在流动中求得笔法、节奏、线条、结构的丰富变化,成为草书不可移易的定则。

    诗词赏析
  • 黄庭坚 草书《德敷谈道传灯诗八首》

    黄庭坚的诗,宋刻本《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收录其诗十首,现帖只残存八首,多一篇跋文,其标题为行书,诗文为草书。第一至九章题目与刻本同,缺“语默难测”一章,而第十章“僧德润赠道者”,实为僧德润诗三首之一。

    诗词赏析
  • 戒酒的黄庭坚遇酒宴,馋得不行写下首趣词,无一酒字却句句不离酒

    黄庭坚简介,对于诗人们来说,钱可以没有,但酒不能少!说他“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而转身他自己却又在《曲江二首》中调侃自己。

    诗词赏析
  • 黄庭坚《砥柱铭》价值4.6亿元,高清放大!

    黄庭坚书法,卷高32厘米,长824厘米,加上拖尾纸上历代名家题跋,共卷长1500厘米左右。黄庭坚书法,草书打底,力破千年王体框架,虽曾被苏轼调侃为“死蛇挂树”,但估计这俩基友都没有猜到能拍出如此天价。

    诗词赏析
  • 一天一首古诗词|宋词,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仆算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佳句赏析
  •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平冈细草鸣黄犊,春街小雨润草生,拂堤杨柳飞絮轻,鸟语花香增春色,游人如织踏春山。绵绵的细雨,柳絮轻轻,纸鸢乱空舞蹈,蝶飞鸟鸣,这些让人惬意的景色,共同构成了春天。

    佳句赏析
  • 黄庭坚:花气薰人欲破禅,用随意自在的笔法写出了禅意

    黄庭坚简介,明代沈周曾经在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题跋中写道:“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

    诗词赏析
  • 黄庭坚《山预帖》,瘦劲健雅,奇逸洒脱

    黄庭坚,黄庭坚《山预帖》,行书,纸本,31.2×26.8cm,凡6行,84字,书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四、五月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黄庭坚《山预帖》黄庭坚的书法成就主要是行书和草书的创作。以其独特的笔法形成瘦劲健雅、奇逸洒脱的个胜特征。

    诗词赏析
  • 读名篇 | 苏 轼:浣溪沙

    浣溪沙苏轼,朗读 姚 科 ‖ 中国之声主持人听名嘴读课文,好声音带你穿越回少年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