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跟着国宝学成语:与和氏璧有关的文化故事

跟着国宝学成语:与和氏璧有关的文化故事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25 16:10:53
阅读:

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和氏篇》记述,又称荆玉、和璧、和璞,为历史上有名的美玉。说它有名,是因为在它身上发生了太多的神奇故事,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也诞生或关联了很多成语俗语。笔者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四组成语,既涵盖了和氏璧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也体现了中华文明波澜壮阔发展历程的侧影。

一、白璧三献【卞和献玉、随珠和璧、有眼不识荆山玉】

跟着国宝学成语:与和氏璧有关的文化故事

卞和献玉

据《韩非子》记载,楚人和氏于荆山中得到罕见的玉璞,先后献与楚厉王和楚武王,但都以欺君之罪遭砍足之刑。和氏抱着璞玉跪在荆山脚下痛哭三天三夜,连眼睛都哭出血来,楚文王即位后命人剖开璞玉,终得国宝并取名为“和氏璧”,才让这个悲伤的故事有了个好结局。相关的成语也常被用来比喻不识良材、忠贞守节或怀才不遇。

二、完璧归赵【价值连城、白璧微瑕、怒发冲冠、负荆请罪】

跟着国宝学成语:与和氏璧有关的文化故事

智勇双全的蔺相如

这可以说是与和氏璧有关的最著名、也是最引发读者极度舒适的故事。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秦王凭强大国力,假意欲以十五城与赵国换和氏璧,蔺相如临危受命携璧使秦。在看到秦王无意履行约定后,蔺相如假称白壁上有些小瑕疵把璧拿了回来。《史记》在此处寥寥数语却堪称神来之笔: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到手后,蔺相如马上退后几步,靠紧柱子,愤怒得头发直竖,激愤地说:“赵王斋戒了五天,才派我专程送宝。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正殿接见我,拿到宝物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看,一字不提换城之约,当面冷落、戏弄我,所以我把宝物取了回来。大王如若相逼,我就用头把宝物撞个粉碎!”之后,又借拖延之机,差随从连夜将和氏璧送回赵国。

跟着国宝学成语:与和氏璧有关的文化故事

廉颇负荆请罪

由于护宝有功,蔺相如回国后受到赵王火速提拔,受到传统势力廉颇等人的不满和打压,蔺相如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最终感动了廉颇,上演了一出负荆请罪、将相和好的完美结局。

三、约法三章【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秦始皇统一六国,拿到了和氏璧并将其打磨改造成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成为之后历朝历代所谓延续正统、宣示执政合法性的一个象征,和氏璧从此被赋予了政权和政治属性,其前世今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始皇的愿望很快落空,秦朝江山既不“寿”也不“永”,仅传三世即告终结。在咸阳城郊外,三世子婴跪着把传国玉玺(和氏璧)献给起义军首领之一刘邦。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刘邦怀抱玉玺,纵兵士在都城内恣意享乐。大将兼连襟樊哙都看不下去了:“你到底是要做个享乐一方的富豪,还是一统天下的皇帝?”张良也对刘邦苦苦劝谏:“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大家对刘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触动了他。随即,刘邦向全城颁布安民告示,约法三章,并整肃军纪,停止滋扰搜刮百姓。

跟着国宝学成语:与和氏璧有关的文化故事

约法三章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 · 高祖本纪》

楚汉之争中,“约法三章”的刘邦面对“坑杀降卒”的项羽,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愣是从战五渣成功逆袭,建立汉朝。

四、猪狗不食猪狗不如

传国玉玺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汉宫200年,西汉末年,外戚做大,王莽篡位,为求正统派人进宫找自己的亲姑姑、太皇太后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

跟着国宝学成语:与和氏璧有关的文化故事

历史上在后位时间第二长的王政君

诺大个太皇太后也气得大爆粗口,“就连猪狗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却也无济其事,恨得把玉玺摔在地上,断了一角。

“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汉书· 元后传》

王莽却不管那么多,他喜滋滋地拿到传国玉玺,找能工巧匠将缺失的一角以黄金镶之,成就了中国最早的“金镶玉”。后来,王莽失败,传国玉玺从农民军又流回东汉王朝,直到东汉末年,战乱又起,皇城大火,传国玉玺从宫井里打捞上来,自此,传国玉玺就像西方魔幻小说里的魔戒一样,遭到各方军阀孙坚、袁绍、刘表、袁术等人的沉迷和争夺,刘表败、袁绍误、孙坚袁术皆身死。

跟着国宝学成语:与和氏璧有关的文化故事

《三国演义》剧照,可见到金镶玉的一角

再后来,传国玉玺历经晋隋唐等朝代,直至五代后唐末年神秘失踪,从此再无踪迹。五代以降,不断有所谓传国玉玺重见天日的记载,也都不断被证伪。

面对和氏璧和传国玉玺传奇经历,有人眼中看到的是价值连城的珍宝;有人眼中看到的是喊打杀伐的争夺。如果和璧有眼,看到的则是卞和、蔺相如、王莽等人的大智大勇、大忠大奸;如果苍天有眼,看到的必将是中华五千年连绵的历史和国家的风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