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11 16:14:52
阅读:

作者:来的都是客(旅行家)

在苏州的十天,每日都在过桥,我相信跨过的每一条河,无论宽窄都曾假手于人,小到仅是堤岸修缮,大的则是河道裁弯就直,或者沟通彼此。经过苏州的京杭大运河,其实也是巧借天然水道,在不同时代若干条小运河的基础上修修补补缝缝连连而成的,而且就以我跑到的几个节点看,大运河必非一条孤立的沟,可算是苏州水网的一部分。

遥远的宝带桥

当我们从轨道2号线的宝带桥南出来,真有点傻眼,如果说是城乡结合部,我们会看到混乱,既有城市的街道、建筑,甚至行政管理部门,也会有乡间的习惯,比如人、动物、通过的、停留的,所有都没规矩。而这里仿佛是齐刷刷的断头——路没了,地铁边虽然在挖着大沟,但主路上的柏油等级不低,再往东几步,脚下就几乎是乡村土路了;建筑不是从城里的高楼变矮楼或者平房,而仅有为建筑工人搭的临时板房,之外就是荒地。如果不是查好地图,我真怀疑这里能不能通到宝带桥。

虽然有电子地图指路,但心下也不是没有疑惑,毕竟临时截断路的事也不是没遇到过。走着走着,路边开始有围挡了,围挡里很远的地方有着奇怪的工业烟囱,这一带的空气很差;围挡边是负载很重的电线杆,这一带是在疯狂发展的阶段;围挡外的地面上有大小水坑各积了不少水,这一带正在为城市的新区做着准备……担心更重了!根据地图的路径,转了几个弯,终于离开围挡,来到不宽的运河边,河岸有树和草,一看就曾经被整治过,然后是我们步行的路,另一边是一个又一个工厂的大门。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终于,在路的尽头,有一个简易的公园起始标志:一段短短的粉墙上挖出简约的方门洞,穿过小青砖的路。踏上已经布满荒草的小路,右手就是运河,而左手是一块石碑,上刻1995年邹家华的题词:整治苏南运河,繁荣国民经济。难道这整理不是为了旅游?挺好,没有现在旅游区的纪念品摊点的前奏,马上就进入主题——宝带桥。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宝带桥位于苏州城南,南北方向的大运河,遇到了东西方向玳玳河(这是百度百科上说的,百度地图上没标明),而且还有个湖,于是这条当年为纤夫修筑的道,就不再像我们在绍兴走过的几处纤道那样傍着河岸,而是成为了真正的桥,尽管它的有三个高孔供船行,大部分孔都是低低的,整个桥面距水面不高。不过,因为建在湖中,不同于傍岸而行,所以桥墩比在绍兴所见厚重很多。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因为是当日游程的第一站,从火车一趟地铁就到了,所以时间很早,宝带桥上基本没人,桥的中段停着一辆三轮篷车,看上去放置了很久,估计是当地人把这桥当自家后院了。沿着漫长的桥上向湖中间走,经过了两只风化十分厉害的石狮,我很怀疑是不是这里的原物。空荡荡的长桥,除了中间横着两头竖着砌在一起的大青石,便是一尊在桥边水中,一尊在桥尽头的墩上,应该是经幢吗?同样剥泐严重,仅能看到上段数层佛龛的形状,下段是波浪,是镇水的作用还是航标的作用呢?桥靠运河的一侧隔不远就竖着亮黄亮黄的新航标。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一路走过去,散布青石上的一些浅凹算是诱人的了,不是每块青石上都有,排列方式也没啥规律,很难想像是为纤夫使用的,有可能是当年运送石料时为拴绳子留出榫头被敲掉后留下的痕迹。除了低头数浅凹,再就是抬头看往来的大驳船,电视里看航母也没有大的感觉,运河上看驳船却生出这样的感觉,特别是时不时有一两只水务船务的小船从它的旁边经过时。再一个感觉是快,以前总认为航运很没效率,乘船放洋一走两个月,但站在宝带桥上想拍交汇的船,稍一迟疑,最好的角度就没了。

宝带桥最北端有个墩,有大运河申遗的标志、石亭,几乎没有成材的树,夏天至此一定很晒,所以只能算个遗址,公园算不上。要想重新搭上公交,只能是原路返回,一去一返要三四公里,从这一点看,也缺乏旅游的必要条件。

工地中的横塘驿

同样难行的另一处运河上的景点——横塘驿,被我安排在宝带桥的同一天,从城南的大学城乘公交北返至南环西路,这时的运河虽然仍在城南,不过已经向西再折向北了,在这里与运河交汇的是胥江。其实胥江也是运河,而且比大运河要早许多,据说是第一条从苏州出发的人工运河,伍子胥主持开挖的。胥江从苏州西南的胥门护城河起步,向西南从胥口镇入太湖,东西横渡,自宜兴继续循自然河流改造沟通的运河,一路过溧阳、高淳,从芜湖过长江,再向西至巢湖,北上抵淮河。天哪,就是今天的人也未见得有这么宏大的地理观,别看乘了飞机北美欧洲、好望角、南极洲都到的人比比皆是。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从东北而来的胥河,分成两岔,分别流入南北走向的大运河,形成一块三角地,横塘驿站就坐落在这三角洲的南尖上。如何抵达是一个问题,因为公交车都在大道上,以这三角洲为中心的一片地区被绕开了,换句话说,下了公交需要步行才能抵达驿站,这就需要精确地知道哪一条路是可以通行的,万一走错,退回换路,都颇费时间和体力,特别是在水乡,如果是路只是走得远近的问题,遇到河那就真没辙了。出发前在网上找攻略看地图,无意间发现百度卫星和地图的不同,终于选定了从梅亭苑小区进入。

下了公交,从小区的东门进入,一路正常,但出了北门,登时就傻眼了,原来网上所说的倒闭的啤酒厂、荒凉的空地都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是围墙、在建的楼房。心想:坏了,又都围起来了。头一天找文徵明墓就是几条路都走不过去。问一个过路的男人,他说不行,不过去了,前面根本不通。果然,他开了一辆汽车的门,掉头走掉了。我们不死心,继续向前探,围墙有个豁口,里面在修路面,正好有两个戴安全帽的工人走出来,又上前问。这次是好消息:就在那边,往那边拐。我多问一句:那个大土包后面?“不,不。土包前面,工棚的后面有一条路。太好的定位!

我们走在正在修的路面上,毕竟比两边要平些,即使有很多处都绑了钢筋,要像跳竹竿舞一样小心。很近工棚到了,我们离开路面,开始爬坡,工程土堆能够堆得这么高,简直就是一座山啊。我们仿佛越发地向工地深处走去,冬天的太阳已经开始在我们面向的正西方下坠了,妈妈有点气馁:这能过得去吗?渐渐地快到最高点了,忽然看到一座拱桥的顶部,看,彩云桥!这是我做过的功课,横塘驿边上有一座三孔石拱桥,名叫彩云桥,原来是横跨在驿亭西边南北走向的大运河之上,1992年,大运河拓宽,将桥转了个身儿,挪到胥江上了。紧走几步,看全了彩云桥,更看到了桥的那头有亭翼然!不过一道红砖墙也挡在了眼前,墙脚下还扔着些可能是保温材料的泡沫。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完了,这工地的边界到了,我们过不去了。”我的心也凉下去,可是一转念,“那工人为什么说能过去?”脚就继续下坡靠近墙,“咦,墙有豁口。”凑近豁口,外面果然如我所愿,不是水,也不是沟,而是平地,我们顺利地迈过豁口,来到彩云桥下,反身才看到紧靠着那堵工地边墙的桥的保护四至碑。上桥,真的不低呀这个拱,但好容易临近了横塘驿,再高也能翻过去。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横塘驿,一个能引人无限遐想的词儿,两宋交替的年代,一下子留下两首被人记住的诗词,“凌波不过横塘路”、“年年送客横塘路”,最初我以为那个写著名的“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崔颢的另一诗句“妾住在横塘”也指的是这里,可是诗的另一句“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点明了是南京,所以“横塘”估计就是横在眼前、脚下的塘而已,不起个专名。比如1997年在皖南,我问当地人:这河叫什么名,那人答“河”。什么河?“河!”那是提高了嗓门。贺铸和范成大都住在苏州,他们诗词中的横塘应该指的就是此地,而不至于托名它处吧?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我们最熟悉送别诗“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客舍”,其实就是“年年送客横塘路”上的驿馆,现在我站在它的大门前,可惜只剩下大门了,客舍已然荡然无存。即使这个大门,可能也是不在现代交通要道上、没被地产商看中等等原因,不碍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的事儿而保存下来。现在把这处建筑叫作“横塘驿亭”,除了四角翘檐、四根石柱,它并不像个亭,前后是木栅栏(上面有铁质合页,已经锈了),两旁是砖墙,各开一窗也是竖的木栅栏。正面两柱上刻的“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是人们最爱引用的。室内有几方旧碑,最清楚的是西墙上的碑,右直书小字“光绪元年九月”,中直书大字“酒业福禄会公助”,左直书小字“首募夏礼周”,碑首有与中直书大字一样规格的左行横书“浙宁”二字。光绪元年即1875年,不知道当时重修该驿站的行为是古迹保护呢,还是民间捐资维护政府已经无力维修但仍有价值的驿馆呢?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成为景区的枫桥

在360doc个人图书馆里查到一位用户名为“我的杂记材料”所写的一篇文字及配图《寻访京杭大运河(2)之苏州段》,他说:“为了弄清楚苏州古运河的所在和历史变迁,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精心绘制地图”。非常简明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时期京杭运河的路径。现在运行京杭运河: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1→7→8→9→6,京杭古运河原路线:1→2→3→4→5→6,京杭古运河原支流:1→8→4→5→6。

由此看来,宝带桥是苏州段新老运河的交汇处,而枫桥则是另一个节点,在这里大运河与上塘河交叉。又是一首著名的唐诗,其实1986年游西安时,我就感觉到唐代的东西无真,莅临遗址很难引发出历史感了,所以对枫桥本来没抱多大的期望,只因为苏州看寺少了,寒山寺总是要去的,枫桥就在边上,于是安排在最后一天。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果然是的,完全的现代旅游范儿,仿古的建筑,广阔的广场,远远的就看到河堤上写着“夜泊处”,是很宽敞的码头,还有一尊张继的座像。行到像前,一位导游正在说张继的进京赶考,一口一个北京,多少印证了唐代的久远,我们习惯性的思维对应的都是明清。就像对导游无需多高的要求,对于枫桥景区,我们也是走到为止,迈过因为长度比较充裕而不显得那么高耸的枫桥,直接就进了铁铃关。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苏州的标签是小桥流水,浸淫了十日,乍见此关,倒真的有点雄壮之感。虽然这关隘比不得那些真正的边关,无需严阵以待,所以体量小得多,但在这温柔乡中着实有些突兀。从这关名看,民间性大于官方意味,战争的气息不那么浓重,好像比较正规点的战事,就明代曾经据此抗过倭、1949年解放军由此攻入城内。枫桥直插关门洞,石阶上的凹槽不知道是不是过去的旧痕,据说上面的楼阁是仿建的,而下面的基台仍是明清古物。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出门绕到河边去看跨越在上塘河上的枫桥,正中桥柱上竟刻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这是为啥?再仔细看桥身上还有刻着“仁济善堂、安仁善局董事募资经办”的石柱,这就对了,慈善机构出的钱嘛,当然要宣扬自己的理念了。比如当下政府做街道美化,不是处处24个字吗。只是这对愁眠的枫桥与这句俗语太不贴边,算是混搭吧。

雨中空荡的吴门桥

如果说铁铃关是苏州城外的防御工事,那么盘门则是苏州最后防线的代表,特别是经过整治后的景区,盘门的气势相当可观,同样的,作为水城的城门,它比北方常见的一条通路穿门而过更复杂,尤其在雨中拜访它,更多了迷离凄惶。旅游指南上将吴门桥与瑞光寺塔、水陆城门全称盘门三景,但其实它并不在景区中,到苏州的第二天,睁眼就看到酒店外面烟雨茫茫,还误等了车很少的公交,最终打车抵达吴门桥。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虽然不在景区内,但周遭也被环境整治了,比如加建仿古的建筑作为旅游商铺,好在时间早,天气条件又不好,所以都还没有营业,空空荡荡的吴门桥显得有些寂寥。据百度百科说这是苏州最高的一座单拱桥,可能就因为它高吧,所以没有像横塘驿边的彩云桥那样被挪开,当然更多的原因是现代大运河不走古道了,船少了,自然对道路的要求就降低了,尤其是成为景区,更要保持原貌。

立于桥顶,东望有两架石拱桥分跨两道岔河上,而桥北头则与一架石梁桥相连,梁桥下的水则通过一道拱门流入苏州城内,这里便是著名的水盘门了。没有进盘门,只盘桓于城外,四下打量这吴门桥,是为了一个人,曾经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网上《无锡史志》刘桂秋所撰《众说纷纭的“杨荫榆之死”》中记述与吴门桥有关。“一位叫张英霖的作者写的《关于杨荫榆殉难的一些情况》一文。文中叙及有一名吴兆奇者,是杨荫榆的学生,并和杨住在‘贴隔壁’。吴兆奇在和哥哥、姐姐一起回忆后,曾写了一个材料给该文作者。”材料中说:1937年11月上旬,因对日作战情势日紧,我们全家均迁至乡间避难,只留下自幼带领我的保姆薛妈和一个男佣工老杜看守家园,十一月中旬苏州快沦陷时,城内更加混乱,杨荫榆因独身一人,就临时住到我家来,以便有人作伴。日军进城后,对居民骚扰甚烈,亦到我家来翻箱倒箧,抢走财物。我五哥兆基房中一张长沙发已被日军抬至大门口,后由杨与日兵说理,日兵理屈无奈,又将沙发搬了回来。之后杨荫榆又到城外日驻军处苏纶纱厂,找日军头目谈附近日军扰民事,大约后来日军头目对部下有所申斥约束,而肇事的日兵由此对杨怀恨在心。几天后来了几个日兵,声称城外日军头目要杨马上去谈一谈,杨在胁迫下不能不去,同时又心存疑惧,便一再要薛妈陪其同往,薛妈便和杨一起去了。走到吴门桥顶,日兵突然举起手持的枪刺,将杨挑落桥下,随又朝其开了几枪,杨坠河中即刻殒命。

杨绛在《回忆我的姑母》一文中的说:三姑母住在盘门。而提供资料的、住在杨家边上,并且是杨荫榆学生的吴兆奇所称的五哥吴兆基,很有可能就是著名的吴门琴派宗师吴兰荪的五子。辛亥革命之际,吴兰荪应邀到同学朱熙麾下当军需官,当时朱熙任民国陆军第九旅旅长,驻军苏州,吴氏就在苏州盘门瑞光塔畔置地筑园。两下相对照,原来杨荫榆还与以古琴闻名的吴家有一段这样的因缘。

医院里的侵华日军沪宁宪兵司令部

地处盘门外苏纶纱厂(今苏纶里)住的是侵华日军的野战部队,而苏州的侵华日军沪宁宪兵司令部则在广济路上的市立医院北区内,现在是苏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那日离开横塘驿是从另一条路探过去,沿河旁着菜地一路向北,过胥江枢纽,便是荒地了,只有收废品的人在这里搭建了临时的住处,好在原来的一条小柏油路还在,虽然被重型车辆碾压得不成样子,起码还让我们相信能够接上正儿八经的大道。终于我们回到西环路,在我们下车的南环西路的后两站索山桥南重新登上公交车,下一个目标就是侵华日军沪宁宪兵司令部。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这里紧靠着护城河,应该算是当年的城外了,如今这片楼群由一圈高大的树围着,想来过去可能是一片树林。日本人很喜欢把建筑藏在林间,当年京郊的华北农事场就是这样,离开公路是一片树林,穿过林间的路才能到达大院的门口。院子的主楼整体是黄色调的,造型非常简洁,可惜已经被拆了,看来北京没有苏州文物保护的意识强。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苏州位于南京和上海之间,宪兵司令部设在这里,大约有踞守整个区域的态势。整个楼群是灰色调的,倒与用途相一致,主楼下段是涂了水泥面的石头,上面为砖砌,大约是为了牢固吧。建筑风格很平实,应该是战时的需要,也是军人肃穆精神的体现,当然就中国人看来应该是肃杀之感,大约也是为了有震慑作用。在华北,日军的宪兵司令部一直设在北大红楼,好像到很晚才把楼退红所谓的伪红大,是自建了新楼吗?没查到,好像日本人在北京没有什么太像样的建筑,都用的是旧的建筑。那么这栋沪宁宪兵司令部是战争的哪一阶段建的呢?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不过用处到是一样的,日本宪兵说是整肃军内纪律,其实大部分时间还是作为镇压中国人的机构而存在,比如听说过侯仁之与孙道临曾经同关在北大红楼,而这栋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沪宁宪兵司令部呢?好像没有什么著名人物的故事啊。据说配楼是关押犯人的地方,而主楼则是办公室,之间的水泥回廊、藤蔓,还有角落里的假山石,在太阳下山后也很有些阴森。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网上有篇新闻说,这医院做工程时曾经出土过一堆日军使用的饭盒,明显的特征是腰子形,打开盖里面还有一个同形的菜盘,最外面带有提手。印象中,我很小的时候,家里也有这么一只饭盒,是去食堂打饭用的,经常加热,外表已经黑乎乎的了,家里人也说是日本人的东西,不知道怎么流落到我家的。

天正准备黑下去,医院的大院里也开始安静下来,忽然一辆救护车停在急诊门前,除了担架,后面还跟着一位哭泣的女人……

相关推荐

  • 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运河

    横塘范成大,我相信跨过的每一条河,无论宽窄都曾假手于人,小到仅是堤岸修缮,大的则是河道裁弯就直,或者沟通彼此。巧

    诗词赏析
  • 冷门旅游文化:南宋御街,北山路,小河直街,南高峰

    南高峰,于是这条街上的老房子基本都被保留了下来,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风格,老式房子透露出的沧桑之感,让人仿佛像穿越了一样。

    佳句赏析
  • 登高望明月,乘船览胜景

    望明月,很简单,水城之眼摩天轮是全球首座建筑与摩天轮相结合的建筑,总高度133米是亚洲第三、江北。第一高,这样的殊荣足以享誉海内外,人们不仅可以一睹她的雄伟壮观而且可以坐在摩天轮上俯瞰水城,给您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更何况在今年夏天摩天轮欢乐城的成功运营给。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