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宁乡龙田祝融峰和南宋名相张浚、理学家张栻:湖湘文化源远流长

宁乡龙田祝融峰和南宋名相张浚、理学家张栻:湖湘文化源远流长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15 13:46:49
阅读:

龙田祝融峰和南宋名相张浚、理学家张栻 ▌廖秧坚

原创: 美丽新宁乡

宁乡龙田祝融峰和南宋名相张浚、理学家张栻:湖湘文化源远流长


宁乡龙田祝融峰,风景如画,人文荟萃,历史悠久。

几千年以前,黄帝派祝融来南方管理东夷苗人,传播火的文明,领兵驻守在宁乡龙田与涟源交界的大山之上。自此祝融教会了九夷苗民用火的文明:教他们用火烧熟食物,用火赶走蚊虫野兽,用火驱赶瘴气为自己治病。祝融又把从喜马拉雅山脉传到长江中下游的樱花种子带来驻军之地,撒播在周围的山峰上。后来东夷苗民慢慢演变成了楚人。祝融也就被楚国人称为始祖,楚人为了纪念始祖祝融,把祝融很长一段时间驻军的一个高峰命名为祝融峰,此峰位于龙田古双峰西上方,高高耸立,和宁乡最高峰瓦子寨遥遥相望。

宁乡龙田祝融峰和南宋名相张浚、理学家张栻:湖湘文化源远流长


《龙田古双峰华严寺图记》:“距沩宁西南七十余里,惟双峰独古擅胜,介安化湘乡交趾之域,脉拥龙田,耸起一峰名曰祝融峰,直逼霄汉,群峦绕䕶,渥蔚成顷,而岿然于峰之间,有寺曰华严,其寺创始李唐,世传先沩,而又与沩并峙而称圣境者,徵诸邑乘,是谓古刹也,盍自唐,迄今一千四百余载,......诚佛门之甚幸也。”

龙田祝融峰直逼霄汉,高耸于绵延叠翠的崇山峻岭之中,峰下的古双峰山涧有千年古刹华严寺。听上了年纪的老人传说,曾经的龙田祝融峰,和南宋名相张浚、理学家张栻还结下了一段深厚的情缘呢。

话说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就在龙田祝融峰下的华严寺,住持古双禅师接待了几位尊贵的客人。其中一位是南宋名相张浚,另一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他们是从潭州(今长沙)妙高峰而来的。这几位贵客的到来,连古双禅师也有点意想不到。

因为张浚是南宋名臣,又是著名学者,他力主抗金,屡立战功,官至右丞相,但受到秦桧主和派的排挤,多次被贬。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正月,金军南犯已迫在眉睫,高宗在不得不作抵抗准备的同时,也放宽了对张浚居住地点的限制。因此,张浚奉旨自便,十月,在宋金战争已经开始的情况下,高宗又启用张浚,遂以观文殿大学士任判潭州,于是张浚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就任。张栻,号南轩,又称南轩先生,是张浚之子,为南宋初期学者,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张栻这时亦随父居潭州(今长沙)城南之妙高峰,筑城南书院,以教来学者。

宁乡龙田祝融峰和南宋名相张浚、理学家张栻:湖湘文化源远流长


当时张浚所任官职为留驻潭州之观文殿大学士,名义上只能由曾任过宰相的大臣担任,但无职掌,仅出入侍从备顾问,是个闲职。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的一天 ,张浚想到自己曾经官至相国,不能恢复中原,屡遭贬谪,心中满是忧愤,于是约上儿子张栻,张栻邀好友陈泽之,带领几个随从,他们一行出湘江,沿沩水逆流而上,沿途古桥倒影,田园山色,风景优美,一路游山玩水,心里甚是舒畅。当穿过一条很窄的峡谷时,沩江水面突然宽阔起来,大家不由得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东南方向为一片开阔平地;西南方向山势成阶梯状,远处的山峰重重叠叠,消逝于白云天际之间;西北方向的山峰,如一条飘舞的带子,蜿蜒起伏。父子俩久久观望,不由感叹:此地风景尚好,乃风水宝地也。

张浚想到自己一生坎坷,虽为相国,不能恢复中原,愧对先人,倘若大限将至,也无颜葬先人之左,于是对儿子张栻说:“此乃吉地,百年之后吾若能安葬于此,可遥望远处山峰,终日与清风流水作伴,也好!”

张栻听着,默默地把此言牢记于心。他们询问了当地一老者,得知此地为龙塘(今巷子口官山),西北方向像飘带一样的大山为罗带山。当晚,他们在龙塘一户人家就宿。

宁乡龙田祝融峰和南宋名相张浚、理学家张栻:湖湘文化源远流长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第二天,父子一行人继续沿沩水主流而上,愈往上风景愈好,当他们行到一处峡谷时,前面是深潭瀑布,问一放牛少年,得知:此为孽龙潭,不可逾越。

他们只得沿着一条古道往西南方向攀爬而上,不到三里路,上到了一处开阔之地,此地四面群山环绕,其西南诸峰,白雾缭绕,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此地因现龙在田,故得名龙田;西南诸峰之中,唯祝融峰位置最高,祝融峰之下为古双峰,有寺院一处,名曰华严寺。

“祝融峰?华严寺?”张浚眼睛一亮,多好的山名和古寺,得去看看。他们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攀爬上了古双峰,来到了华严寺。接待他们的是住持古双禅师。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父子俩说明了来意,古双禅师以寺院最好的礼节相待。席间,张氏父子询问了龙田祝融峰的来历,禅师一一答之。当问及此地为何山脉时,禅师答:“此乃梅山,与衡山同属潭州,亦可称衡山一脉。”

宁乡龙田祝融峰和南宋名相张浚、理学家张栻:湖湘文化源远流长


饭后,张氏父子提议爬上祝融峰去看看,禅师欣然应诺,安排了几个小和尚在前面开路,砍开荆条杂木,他们一路沿着陡峭的山谷向顶峰攀登,累了就休息一会,不知攀爬了多久,当个个汗流浃背之时,终于登上了祝融峰顶。

站在祝融峰顶,只见:西南、西北方向群山连绵起伏,重重叠叠;东北方向的山势明显低缓,正中一条大塅,沩水河沿塅中心流向远方,目之所及的最远处是一片小山丘环绕的开阔之地。

张浚面朝东北开阔之地,问:大师,远方可是罗带山和龙塘?

禅师回答说:施主所言极是,最远处的那片开阔之地名曰龙塘,在龙塘西北向的那山曰罗带山。

张浚思索:原来在龙塘所见的西南方向与白云相接的山峰就是祝融峰。龙塘风景如此优美,名字尚好,又和祝融峰遥遥相望,真乃风水之宝地也。

宁乡龙田祝融峰和南宋名相张浚、理学家张栻:湖湘文化源远流长


他们走走停停,倦了就在山顶的石头上坐下来,看山上古木苍苍,天上白云飘浮,山腰薄雾缭绕;沐浴清寒的松风,脚踩群山,顿觉乾坤是如此之大,云梦又是如此之小,张栻不由口占一首:

祝融高处好,拂石坐林端。

云梦从渠小,乾坤本自宽。

加眸增浩荡,出语觉高寒。

明日重来看,宁应取次还。

此诗由古双禅师记录整理,收藏于龙田古双峰华严寺内,可惜解放初期寺院毁了,诗作连同寺志等经典一道不知去向了。

从龙田祝融峰回潭州后,张浚被朝廷重新启用,隆兴元年(1163)出兵破金。因当局干扰,指挥难于统一,以致战事相继失利。1164年,张浚罹患重病不起,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报国,遗言给儿子张栻道:“吾尝相国,不能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先人墓左。葬我衡山(祝融峰)下足矣。"

宁乡龙田祝融峰和南宋名相张浚、理学家张栻:湖湘文化源远流长


张浚病死在江西余干,儿子张栻遵父遗言,回想与父亲溯游沩水而登上祝融峰的情景,于是移柩潭州,将其葬于和龙田祝融峰相距不足20千米的罗带山下,墓址选在龙塘(今湖南省宁乡市巷子口官山村)山坳。

张浚去世后,一位被《宋史》称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义气撼当世"的刘过,曾留诗:

挽张魏公(张浚)

背水未成韩信阵,明星已殒武侯军。

平生一段不平气,化作祝融峰上云。

此诗感叹张浚去世以后,朝中缺少了能领头抗金的首脑人物,也写出了张浚生前身后与龙田祝融峰的不了情缘。

宁乡龙田祝融峰和南宋名相张浚、理学家张栻:湖湘文化源远流长


安葬父亲后,从1165-1174十年间,张栻先后在岳麓书院讲学多年,力主“明理居敬”,继承和发扬了理学精神,把对华严经典的感悟融入到理学研究之中,成为湖湘文化成熟阶段的杰出代表。

也是从1165年开始,每年清明时节,张拭和兄弟张栈必上沩水来龙塘给父亲扫墓,偶尔登上祝融峰涤荡心胸,和华严寺禅师开怀痛饮,兄弟俩把龙塘和龙田祝融峰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十年后的1174年的清明节,张栻和兄弟张栈等人再次来到父亲坟旁,想起严父的件件往事,感叹时光易逝,父爱恩深似海,百感交集,将父亲离去十年来的情感倾泻于纸上,写成了如下诗作:

展省龙塘有作(1174年)

(宋.张栻)

十年衡山阴,驱马几往还。

山色如故人,牧竖随马鞍。

佈伏长松下,清晨涕汍澜。

念昔初拱把,兹焉影团圆。

白云归何时,日月如转环。

矫首祝融峰,依前倚高寒。

于焉百感集,欲去良独难。

宁乡龙田祝融峰和南宋名相张浚、理学家张栻:湖湘文化源远流长


全诗可以这样理解:十年了,在衡山北面很远的地方,那里有严父的墓庐。十年间,我策马奔驰在祭奠父亲的路途,很多次了。今天我再次来到这里,眼前景色是多么的熟悉,还有孩童与我的马儿随行,这是我的故土,故乡啊。在朝阳初露的早晨,我长久地伏在父亲墓庐的松树下,泪流满面。十年前墓边的树刚长出,现在已是绿荫如盖了。日月轮流啊!天上的白云你何时回归。抬头远望龙田祝融峰,我感觉到了你的高和寒冷。站在父亲的墓庐,我百感交集,我与严父的离别比上祝融峰更难啊!

此诗中:“矫首祝融峰,依前倚高寒。”很多诗作却理解成——我抬头远望相隔三百多里的南岳衡山祝融峰,我感觉到了你的高和寒冷。

试想:巷子口龙塘(今官山)与南岳衡山祝融峰相隔三百多里,谁能抬头看见三百多里的地方?即使最好的望远镜也不过20千米,开小车也要近三个小时啊,就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也不会这样夸张吧!

宁乡龙田祝融峰和南宋名相张浚、理学家张栻:湖湘文化源远流长


《湖南农业》杂志社社长姜太军教授看了我的《龙田祝融峰,楚人始祖的驻军之地》一文后,在文后留言:“南宋丞相张浚临终时对张栻说:我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既死不能葬我先人墓左,葬我祝融峰下足矣。张栻遵父遗愿葬张浚于巷子口龙塘。以前我一直不理解,巷子口龙塘离南岳衡山祝融峰那么远,张栻怎么是遵父遗嘱了?看了廖老师文章恍然大悟,张浚说的祝融峰应当就是龙田祝融峰。”

张栻从小随父辗转,对父亲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他一直把父亲安葬之地龙塘视为故乡,在他的诗作中多次出现“祝融峰”三字。淳颐七年(1180年)二月二日,张栻因病卒于江陵府舍,终年四十八岁。张栻过世后也随父葬于巷子口罗带山张浚墓侧,明世宗嘉靖帝赐有“文武百官至此止步下车”的御碑亭,敕封罗带山为“官山”。

现在,官山(龙塘)已建好了南轩文化园。文化园的主体建筑是南轩书院。张浚张栻父子长眠于罗带山下,面朝沩水,远仰龙田祝融峰,世世代代向后人诠释着“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不老神话。

宁乡龙田祝融峰和南宋名相张浚、理学家张栻:湖湘文化源远流长


(注:此文部分内容是根据当地民间传说作的整理)

龙田祝融峰,楚人始祖的驻军之地 ▌廖秧坚

作者简介

廖秧坚,龙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在宁乡龙田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余年,喜好书画、摄影,在各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