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苏轼这首诗表面看是一首咏物诗,但含沙射影,其实是在讽刺王安石

苏轼这首诗表面看是一首咏物诗,但含沙射影,其实是在讽刺王安石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23 10:28:01
阅读:

北宋时期可谓是人才济济,各个领域那都出现了很多的牛人,而且这些牛人中,当属于苏轼和王安石,最为大家所熟悉,一位是伟大的政治家,另一位则是伟大的文学家。两个人也都是那种极为有才华的人,同时也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后来由于王安石拜相,开始致力于改革,也就是历史著名的“熙宁变法”,从这个时期开始苏轼便是与他“反目成仇”,站到了他的对立面,这也使得两个人的友谊出现了裂痕。

苏轼这首诗表面看是一首咏物诗,但含沙射影,其实是在讽刺王安石

当然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成见,也只是君之间的争论,谁也不会在北后落井下石,但是苏轼是很明确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这也使得王安石很是恼火。但是作为君子,他并没有对苏轼怎么样。但是后世很多人对于王安石的评价,应当说是有失公允,毕竟这么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心系天下,而且他的品格也是最为人们所推崇。

苏轼这首诗表面看是一首咏物诗,但含沙射影,其实是在讽刺王安石

虽然后来苏轼由于一首诗被入狱,而且还差一点丢掉性命,这也就是历史另一重大事件“乌台诗案”,自从这一事件之后,很多人认为是王安石所为,其实我们只要稍稍了解他的为人,便能够知道王安石绝对不是那样的小人。而苏轼的入狱,也只是一些小人在背后搞鬼。最后如果不是王安石出面的话,苏轼很有可能会被处死。

苏轼这首诗表面看是一首咏物诗,但含沙射影,其实是在讽刺王安石

应当说也正是有了王安石才成就了后来的苏轼,要不是他去求情,苏轼也不可能成为后来的一代文豪,没有被贬到外地,经历了那些风风雨雨,他的诗作也不可能写得那么深刻。所以说苏轼的不幸,也是一件大幸,历史没有让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而是让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苏轼对于王安石还是有成见,这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便是可以看得出来,例如他的这首《花影》,便是在讽刺王安石的变法。尽管这首诗表面看只是一首很普通的咏物诗,但是只要结合当时的历史,以及苏轼的人生经历,我们则是会发现,他这首诗就是在含沙射影,其实是在讽刺王安石。

苏轼这首诗表面看是一首咏物诗,但含沙射影,其实是在讽刺王安石

《花影》

宋代: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这首诗描写的很是生动,也无比的唯美,这也正是苏轼最为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他无论是写什么题材的诗作,那都是能够写出诗意,能够把一首作品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尽管这首诗看上去写得很普通,但是诗人却是内心的那种感受,以及对于变法的看法,全部融入进了这首诗中,从而也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成为了一首难得的佳作。

苏轼这首诗表面看是一首咏物诗,但含沙射影,其实是在讽刺王安石

苏轼的诗其实不如他的词多,也不如他的词有名,但是这首《花影》,无疑是他众多作品中,比较有特点的一首,通篇描写的可谓是如诗如画,读来也是朗朗上口,最为重要的还是诗作中,那一份深刻的隐喻。他也正是反对王安石变法,才写下了这么一首极为有讽刺意味的作品。

第一二句诗人描写的就生动有趣,以一种极为平淡的口吻来描写,从而也使得这两句显得更加别具一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这亭台上的花影,那是一层又一层,接连叫了几次仆童来打扫,可是怎么也扫不掉。在这两句看似很普通,但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王安石的变法,他是持反对意见,而且他反对了一次又一次,可变法还是如期而至。

苏轼这首诗表面看是一首咏物诗,但含沙射影,其实是在讽刺王安石

第三四句描写的就更加有生动,也更加的唯美,“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傍晚的时候太阳刚刚下山,那些花影刚刚消失,可是等到了夜间,明月又把花影送来了。在这两句中则是更加明显,我们结合诗人创作的时间,则是会发现,这一时期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所以这两句也是最具有讽刺意味。

其实无论是苏轼还是王安石,那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两个人也都是君子,只不过是各自的政治主张不一样而已,这才使得苏轼会写下这么一首《花影》来讽刺王安石,这也正是苏轼最可爱的一面,他尽管与王安石政见上不一样,可是两人的友谊却是保持了一辈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