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8-06 04:20:36
阅读: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元好问

元好问,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

元好问是金朝著名诗人,历史学家,一代文宗,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他生活于金元朝代更迭时期,对元朝文化发展也起到了作用。人说“唐有李杜,宋有三苏,而金元,只有元好问一人。”可见其文坛地位之高。

元好问的著名诗词,估计大家都听说过,但是不一定知道是他写的。那就是著名的那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全词抄录如下。

摸鱼儿·雁丘辞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其中“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甚为经典。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元好问自己是诗人,他对诗词写作也有一定的主张,他喜欢诗词的天然真淳,反对堆砌雕琢,喜欢创新精神,对诗词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算是诗词评论家水平吧。

元好问有《论诗三十首》,评论了自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和流派,表明了他的文学观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汉代画像

第一首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汉谣,指汉乐府民歌。

魏什,指建安诗歌。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

这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的第一首,这里元好问认为《诗经》诗词为“正体”,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对《诗经》的继续,但是在继承中,文坛乱象纷呈,而他自己愿意以“诗中疏凿手”的身份,对诗词正本清源,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厘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魏晋修建的塔

第二首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这里说的“曹刘”指的建安派诗人曹植,刘是建安七子中的刘桢,建安代表诗人就是“三曹”与“建安七子”。被元好问认为是“两雄”。

并州刘越石,指的是西晋诗人刘琨,李白在《宣城送刘副使入秦》中第一句就说“君即刘越石,雄豪冠当时。凄清横吹曲,慷慨扶风词。”刘琨诗词慷慨清越。三四句是说,如果刘越石生的比较晚,不然曹操也没有机会横槊赋诗了。

元好问比较推崇雄浑刚健风骨之美的诗歌。他首推曹植和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为诗中“两雄”,以“坐啸虎生风”形象地比喻他们的诗歌风格雄壮似虎。这里推崇曹刘,就是表明自己观点,内容充实、慷慨刚健、风清骨俊的建安文学才是诗词的优良传统传承。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六朝博物馆

第三首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邺:邺城,东汉末曹操的根据地。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建安七子及其他文人环绕,形成了邺下文学集团。是建安文学的中心。

缺壶歌:晋王敦酒后辄咏曹操《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用“缺壶歌”为发抒壮怀之典实。

元好问认为西晋诗坛中继承建安文风的不少,但也有了“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评张华诗语)的诗歌。建安风骨是元好问所肯定的诗歌风格,所以他以张华为例,认为张华虽然以其诗绮靡婉艳,文字妍冶而名高一时,但是缺乏豪壮慷慨之气,至于到了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更是儿女情长,风格婉约。

附录张华《情诗》感受一下,其诗“绮靡婉艳”?还好吧。温、李诗词婉约倒是肯定的。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不曾远离别,安知慕俦侣?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陶渊明像

第四首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这首诗是元好问写诗人陶渊明的。一看就知道他肯定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诗被认为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是元好问推崇诗的最高境界。“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虽然陶渊明高卧南窗,呈现脱俗之态,但他并不超脱,还是写诗来反映自己是晋朝生活的人。附录陶诗感受一下。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第五首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这首诗是评论西晋诗人阮籍的。阮籍所处时代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不满司马氏的统治,姑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做出了不少惊世骇俗的事情,世人以为阮籍狂、痴。但元好问深知阮籍“不狂”,看到了阮籍心中的“块垒”,认识到了阮籍诗中的真情郁气(“高情”)。元好问认为阮籍的诗笔纵横,如长江奔流,神与俱远,正是他高尚情怀、胸中不平之气的表现。这说明元好问认识到了写诗须有真情实感,反映了他对阮籍狂放品格的称许,对阮籍在黑暗统治下隐约曲折、兴寄深远的风格也是肯定的。

附录阮籍诗《一首》感受一下。阮籍诗不错,估计王维受到他影响了。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第六首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这首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潘岳做人做诗的不同风格,作诗就显得清静无为,做人就利欲熏心。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的不是真话。因此元好问认为,扬雄说的“心画心声”,以文识人是不可靠的,会“失真”。识人,不能只观其文,还要看是否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也不能绝对化,因为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充满矛盾、发展变化的,有时也会出现假象。这样就要善于分析复杂的矛盾现象,善于识别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诗歌史上诗与人不统一的现象不独潘岳,元好问的针砭是深刻的。

潘岳主要代表作是《闲居赋》,听名字就知道是清静生活之写照。但是他对权贵的向往和崇拜甚至会在路边,拜倒在权贵贾谧的车尘之下。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第七首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这首诗评论的是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北方草原开阔壮美的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盛赞了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肯定了它不假雕饰浑然天成。

后两句点出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第八首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这首诗评论了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初唐诗坛基本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宫体诗充斥诗坛,文风绮靡纤弱。沈佺期、宋之问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驰名一时,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元好问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影响(“横驰翰墨场”),但也批评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仍然没有摆脱齐梁诗风。

元好问认为,开唐诗一代新风的诗人是陈子昂。陈子昂复归风雅兴寄,高倡汉魏风骨,上接建安传统,以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终于扫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他的“兴寄”、“风骨”理论成为后人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因此,元好问充分肯定了陈子昂的历史功绩,并将其革新文风与范蠡的平吴事业相提并论,认为也应为陈子昂铸像,以表其功。

沈佺期诗词一首

杂诗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宋之问诗词一首

陆浑山庄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陆机作品

第九首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这首诗是批评陆机。陆机和潘岳是西晋文坛齐名的代表人物。《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元好问认为“陆文犹恨冗于潘”,写诗如果争相绮靡、篇幅冗长会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诗歌既然是传达心声与真情,意尽就该言止,不要太多太长,不须摇唇鼓舌,多所铺张。这里也体现了元好问注重诗歌真情实感,反对形式华艳的观点。

陆机诗一首

太素卜令宅。

希微启奥基。

玄冲纂懿文。

虚无承先师。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第十首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少陵,指的是杜甫。

微之,元稹字。

这首诗是元好问针对元稹评论杜甫的言论的再评论。元稹在为杜甫所写的墓志铭中特别推重杜甫晚年所写的长篇排律诗“铺陈始终,排比声律”,认为这方面李白连它的门墙也达不到。的确,杜甫在诗歌语言艺术上是很下功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杜诗格律严谨,对仗工稳,尤其是晚年的长篇排律更为精细,“晚节渐于诗律细”。这是优点,但是另一方面也会产生过于雕琢和堆砌的副作用。因而,元好问对元稹的批评是有现实意义的。

杜甫的晚年的长篇排律固然功力深厚,但多投赠之作,也非最精粹部分。元好问认为杜甫的排比铺张只不过是一种手法,元稹过分称颂这种手法,单把“排比铺张”当作不可逾越的藩篱,是错把似玉的石块当成连城璧了。这也体现了元好问反对过分讲求声律对偶以及对诗歌社会现实内容的关注。

杜甫晚年诗介绍一首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还是不错的,虽然讲究排律,但是还有其韵味在里面。

第十一首

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这首诗批评了缺乏现实体验的模拟文风(如西昆体、江西诗派等),指出了诗歌创作的源泉是客观现实,真情必然来自诗人的切实生活感受。元好问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头脑中虚构的,而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只有像杜甫那样“亲到长安”,对客观的描写对象有了实际的接触和体验,才能激发内心的感受,写出入神的诗句。如果一味去“暗中摸索”,临摹前人的作品,是永远不可能在诗中真实地描绘出现实对象的。这样,元好问就在杜甫和杜诗的影写者们中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真、假诗人地界限。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江西诗派,宋代文学流派,以黄庭坚为创始人。形成期成员包括陈师道,潘大临等25人,大多为江西(宋代江南西路)人。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江西诗派的主张与黄庭坚旨趣有相似处,重工力,但更强调循规矩而主变化,倡活法而主悟入,讲“锻炼而归于自然”。在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的主张,作诗多好用僻典,炼生词,押险韵,制拗句,讲究语言韵律,易于走上形式主义道路。到了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遍及于整个诗坛,其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第十二首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这首诗评论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李商隐易于感伤、内向型的性格和心态。除了一些针砭现实的政治诗,其咏物抒情诗(包括爱情诗)往往情调幽美,善于把心灵世界的朦胧图像,以比兴、象征、用典、暗示等隐约曲折的方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表现出朦胧多义的特点。元好问引用《锦瑟》中的诗句,正是因为《锦瑟》一诗词义隐晦,聚讼纷纭,多种笺解,没有正确的见解,似都难以服众。在这首诗中,元好问表达了对李商隐诗歌含情深邈的向往,同时也对难以索解表示了遗憾和讽刺性的批评。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第十三首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这首诗是批评卢仝的追求险怪的诗风。中唐时追求险怪诗风的主要是韩孟诗派。韩愈的诗风的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他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景物;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怪幻诡谲的构思,创造匪夷所思的形象;以文为诗,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就生,因难见巧。韩孟诗派开一代诗风,在创造出雄奇险怪的意象,在反对传统锐意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也难免流入另一种险怪艰奥,拼凑堆砌,玩弄技巧的形式主义。卢仝受到韩愈的影响,诗作过于好奇逞怪。元好问否定了这种诗歌风格,认为这种创作是“鬼画符”。

卢仝诗一首

月蚀诗

东海出明月,清明照毫发。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

三五与二八,此时光满时。颇奈虾蟆儿,吞我芳桂枝。

我爱明镜洁,尔乃痕翳之。尔且无六翮,焉得升天涯。

方寸有白刃,无由扬清辉。如何万里光,遭尔小物欺。

却吐天汉中,良久素魄微。日月尚如此,人情良可知。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第十四首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这首诗批评重山林隐士诗轻贱台阁仕宦诗的现象。方回《瀛奎律髓》崇尚“格高”,即古代知识分子所谓嶙峋傲骨、孤芳自赏的精神风貌,认为台阁仕宦都是脑满肠肥、道貌岸然、功名利禄熏心、仁义礼智满口之徒的卖弄学理、琢句雕章以欺世盗名,往往偏重江湖道学,或有借以自重。元好问借质疑三国时华歆掷金的典故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质疑。

历史记录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里锄菜,看见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把它当做石头一样锄飞了,华歆拿起来看了看又扔了。这里管宁后来就不喜欢华歆,觉得他不行,爱钱财。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第十五首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这首诗是赞扬李白的诗歌及其才识。李白和杜甫都是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响落天外,气势宏大,情感激昂奔放,语言流畅自然,诗风豪迈飘逸;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杜甫在诗歌格律、炼字、奇崛等方面对后世的韩愈、孟郊、江西诗派等都有重大影响,有一定的流弊。而元好问崇尚的是雄浑自然的风格,对于刻意雕琢、苦吟等都是持反对意见的。因此,这里元好问以 “总为从前作诗苦”而“憔悴”杜甫来反衬李白笔底银河,奔流直下,一气呵成。另一方面,元好问认为李白不光文才卓异,而且也是象鲁仲连一类的人物,关注现实,有政治才能,不为官而周游各地,排难解纷。

鲁仲连是齐国人。长于阐发奇特宏伟卓异不凡的谋略,却不肯作官任职,愿意保持高风亮节,他曾客游赵国。

(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