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福地绵竹好山好水出好茶,其茶肆遍及城镇乡村,至今为人所称道

福地绵竹好山好水出好茶,其茶肆遍及城镇乡村,至今为人所称道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28 11:32:48
阅读:
福地绵竹好山好水出好茶,其茶肆遍及城镇乡村,至今为人所称道

饮茶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特色,绵竹盖碗茶在蜀中历史悠久。其茶肆曾经遍及乡村和大街小巷,素来为人们所称道。

有的饮茶,是文人雅士赏花助兴、吟诗作赋;有的品茶,则是为了享受晚年桑榆之情。其它如工商业,则是交谈生意行情等。饮茶的习俗和具备的独特方式和茶具,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茶作为一种文化,它具备了恒定不变和迷人的魅力,也体现了绵竹饮茶人的一种特殊生活趣味。

福地绵竹好山好水出好茶,其茶肆遍及城镇乡村,至今为人所称道

图注:茶

蜀人品茶,颇有渊源。西汉王褒所著《僮约》就记载了蜀中妇女杨惠家的烹茶情况:“舍中有客,提壶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这是蜀中饮茶最早最明确的记载。

盖碗茶是巴蜀最早发明且独具特色的一种饮茶方式。它包括茶盖、茶碗、茶船三部分。茶船,又名茶舟或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时期,川西节度使崔守的女儿发明的,随着时代的演变,式样越做越新奇,形状也就千姿百态,所以也称作“茶船文化”。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遍及巴蜀,并向四面八方发展,后来遍及整个南方。

福地绵竹好山好水出好茶,其茶肆遍及城镇乡村,至今为人所称道

图注:盖碗茶

历史文化名城绵竹是川西产茶区,史书上列为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民国时期,绵竹县是松理茂懋汶的土特产集散之地,商贾云集,茶旅馆和行栈颇多。清末民初开设的茶馆如南薰阁、月旦评、壁经楼、东麟园、三义和、大东楼、吉星园,其后开设的如评经阁、襟爽、万安、福禄、逵鸿、大同、六宜茶楼,还有绵竹公园里的小兰亭、竹园、爽园等,西门的武忠茶园、迎祥、福星等都是抗战时期有名的茶园。

上述这些茶馆,有的则是兼营旅店的,成为南来北往坐贾行商住宿、洽谈生意的场所。坐在茶馆,热情和蔼的堂倌手挽着一个锡壶笑容可掬地迎着你打招呼:“几位?请坐!”说话间,他将茶托子向桌上一撒,均匀地停在四方,然后笃笃地各放上茶碗,用手一扬,向茶碗来一个雪花盖顶,水满手不停,最后用幺指拇把茶盖子勾个海底捞月,稳稳地扣在茶碗上。这一整套动作要一气完成,没有硬功夫是不行的。

福地绵竹好山好水出好茶,其茶肆遍及城镇乡村,至今为人所称道

图注:绵竹赵坡茶坊

幼年时期,我记得南外的逵鸿茶园赵光跃和雷正元,六宜茶楼的王驼子就有这套绝技。堂倌把茶掺好之后,幺师即送来一根苏白铜的水菸袋,让你舒心惬意地把烟瘾过足,然后再品上香气四溢的花茶,到这时生意就好交谈了。

茶堂倌雅称茶博士。据载源于唐代《封氏见闻记》:“御史大夫李继清命召陆羽来见,衣野服,随茶具入,一面冲茶,口通茶名、性能、产地等。御史茶罢命取钱三十文以酬茶博士。”当然,这个茶博士并非指精通经史诸子百家或诗词歌赋之类的博学之士。茶博士这个雅号从唐代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才逐渐消声匿迹了。

福地绵竹好山好水出好茶,其茶肆遍及城镇乡村,至今为人所称道

图注:茶馆人像

茶博士除具有掺茶绝技外,还善于观察社会上的形形色色。哪些是本地人或外县人,哪些是工农兵学商,哪些是政界人物,他一看就知道,就知道该怎么样打招呼。至于收茶钱亦有一套学问,哪些人的钱不可收,哪些人的钱可收,“官断如山”。因此,后人对茶堂倌很有风趣地写了一首打油诗:

日行千里未出门,虽是为官不管民;

众人敬茶代道谢,倌断谁付息纷争。

这就是说来了茶客,众人都齐声地喊“茶钱我给了!”“这儿拿去!”在这种场合下,茶堂倌心里明白,哪些人是真正敬茶钱的,哪些人是跟着吼的,该收谁?茶堂倌一语定下,接过钱来,高声说道:“某人的茶钱,某人敬了,一律道谢,改天再敬。”这一下敬茶的人就平息了。

总之,一座茶馆经营兴衰,都要靠茶堂倌与茶客的斡旋,提高嗓门,渲染空气,显得十分活跃,这样才会招来万商云集,时常客满。

福地绵竹好山好水出好茶,其茶肆遍及城镇乡村,至今为人所称道

图注:袍哥摆茶阵

茶馆除茶堂倌会接待茶客外,要能够真正使品茗的行家得到满足,还需作到俗话说的“茶好不如水好,水好不如茶好,茶具再好也得要座位好”,四者兼备才算高雅。能备这四项条件的茶馆,在绵竹也不多。先说水。旧社会的绵竹没有自来水,大多使用井水。根据《茶经》记载:“泉水为上,河水次之(旧社会河水无污染、流水潺潺、清澈见底),井水又次之。”那时茶馆都备有大水缸,用棕和河砂过滤,下以大石缸承接,作为烧水烹茶之用。

彼时绵竹仅有义和茶园常用架车载以木桶在东郊沙河泉运水。架车上面高插着一幅大布标,上书“义和茶园运水车”字样,以广招茶客。的确,用泉水泡茶,清香甘冽,无污染也没异味。虽然其他茶馆用井水以砂缸过滤,但比起泉水来说,确实要逊色一些。

福地绵竹好山好水出好茶,其茶肆遍及城镇乡村,至今为人所称道

图注:茶艺表演

再说茶叶。绵竹最早开设的茶叶商店是“天宝茶庄”,是县内名流熊兆渭和王际雍合资于民国初年开创的。除经营本地茶外,还组织各地名茶,如云南下关沱茶、西湖龙井、蔷薇、香片、白毫之类,专供茶馆和茶客之需。其次是在民国三十年前后相继开设的几家茶叶店,如由王赞乾、李会廷、付植三合资开设的“适饮腹”茶庄。由张人万、林受之、唐海如、李中林、付代祯合资经营的“馥浓茶庄”。这些茶叶店除经营各地名茶外,还收购绵竹西山之细茶运往成都金牛区就地加工成茉莉花茶,色香味兼俱,深受广大茶客喜爱。

清乾隆皇帝是品茶的老手,曾赞美西蜀之名茶,其诗曰:

蜀西岭上贡名茶,香伴春风入万家。

汲来灵泉烹活水,口舌生津乐无涯。

乾隆又作楹联一副:

浪卷青螺十二奇峰生雀舌;

泉飞碧水万家福口品银针。

茶叶的产地不少,名目众多,不管怎么名贵,不管文人稚士如何引经据典来品评茶质之优劣,但一般人都喜欢泡上一碗浓郁芬芳香气四溢的香片,就是后来的茉莉花茶,最吃香的就是成都三花。

福地绵竹好山好水出好茶,其茶肆遍及城镇乡村,至今为人所称道

图注:茶馆茶客

再说茶具。绵竹的盖碗茶在川西颇负盛名。这套茶具由茶盖、茶碗、茶船三件头组成,用江西景德镇烧制的茶具,把品茶的格调抬高不少。因为茶盖和茶碗经茶船子一承托,就稳定了茶碗的固定位置,在喝茶时只需端茶船子免却了烫手之苦。但最妙的还是茶盖子,茶盖要小于茶碗,一是有了它,茶碗不能闭得太严,茶的香味就可徐徐沁出;二是茶盖子既可以平扣全闭,又可以斜扣半闭,还可全揭不闭,这就起到了调节茶叶的溶解速度和调节温度的作用;三是喝茶时,可以不必揭盖子,这样就可以避免茶叶入口;四是欲速喝浓茶,可用茶盖刮动茶叶,加速茶叶的溶解度。这样,就能发挥三件头茶具的功能。

福地绵竹好山好水出好茶,其茶肆遍及城镇乡村,至今为人所称道

图注:老茶铺

再说茶座。绵竹县最早的茶桌,都是高方桌,茶座都是长木条板凳。饮茶者只能正襟危坐,难以持久,如果茶叶不佳,那就更难耐了。这类茶馆大半是兼营旅馆而设的,为了会谈生意、交流行情约定的场所,是重在商而不在茶。到民国十几年时,绵竹公园内相继开设了几家高雅的茶园,是文士显客绅士名流和阔太太、老太婆、名媛闺秀游园消夏的场所,如小兰亭、爽园、竹园等茶园。这些茶园既占了特有的花木扶疏、浓荫蔽日、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又由高方桌、高长板凳改成了矮条桌,木靠背收折椅。但这种既能长伸腿又能仰卧的椅虽然舒服,但一躺下即昏昏欲睡,就失却了啜茗之趣了。

福地绵竹好山好水出好茶,其茶肆遍及城镇乡村,至今为人所称道

图注:绵竹剑南老街

由于绵竹盛产竹子。后来用竹子设计竹架木板面的茶桌,桌面漆得黑中透亮,显得古朴典雅;再配上相应高度的竹椅,饮茶就很方便了,不像木制靠椅那样每喝一口茶,须从椅上坐起才行。竹靠椅有扶手,靠背和扶手宽窄适度,饮茶时非常随意,既可欣赏室外风光和来往行人,又可陶醉于花园锦簇的园林亭榭,使人感到舒心惬意。(罗照辉/文;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