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看绵竹城的前世 故城遗址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绵竹城的前世 故城遗址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26 21:36:40
阅读:
看绵竹城的前世 故城遗址成全国重点<a href='https://www.edusy.net/tag/wenwubaohudanwei_1441_1.html' target='_blank'>文物保护单位</a>

出土的石俑石虎

看绵竹城的前世 故城遗址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砖上面印有“绵竹城”

看绵竹城的前世 故城遗址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安砖厂取土地暴露出的墓砖

10月12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核定情况公布,四川共有32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其中,绵竹故城遗址位列其中。至此,德阳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11处。

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绵竹故城遗址为什么在旌阳区黄许镇,而不是在绵竹市境内?它的前世到底是怎样的?这些疑问再次成为大家的关注点。

不在绵竹境内的绵竹故城遗址

绵竹故城遗址位于旌阳区黄许镇江林村、新龙村,东、北方紧邻绵远河,地处绵远河西岸二级台地上。1997年以来发现不少的“绵竹城”砖,初步确认该遗址即为汉晋绵竹城。

其遗址主要分布范围北至土将台,南至龙安砖厂和上店子梁子,东至绵远河,西至黄略公路西边台地边缘,形状大致呈不规则三角形,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约长1000米,分布面积约60万平米。

2004年10月25日至11月2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工作站、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旌阳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试掘,发现了遗址的南北城墙。北城墙大致呈东西走向,现存高度为1.5—1.7米,发掘的城墙宽约20.7米;南城墙位于龙安砖厂和上店子梁子一线上,勘探中发现夯土遗迹,宽约30米以上。发掘中出土有绳纹陶片、花边砖、铜器、陶俑、古钱、兽骨等。2007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诸葛瞻父子战死绵竹就发生在现在的黄许镇。”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章泽介绍,“绵竹城”在古代是成都平原北大门,构成了防御成都平原的北部屏障。汉末至三国历史上发生的很多重要政治和军事事件都与“绵竹城”有关。绵竹故城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汉晋县一级建置沿革、布局、规模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黄许“绵竹城”的消失或因兵祸

不了解绵竹故城遗址的人,听到这个名字都会以为遗址是在绵竹市境内,然而却在与今天的绵竹相隔30多公里的旌阳区黄许镇。

史载最早的绵竹县是在西汉高祖六年设置,治今德阳市黄许镇。而现在的绵竹城一般认为是隋朝大业年间改名并发展起来的。那古今两座绵竹城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对于绵竹故城遗址的变迁,绵竹地区地方志以及各种史料大都表示不清。刘章泽推测黄许“绵竹城”的消失应该是毁于兵祸。因为“这里发生过不少的战争,最出名的就是诸葛瞻父子战死。”

史料记载,炎兴元年,诸葛赡、诸葛尚、张遵、黄崇、李球五员蜀将率七万蜀军将士为抗拒邓艾血战于此,后来五将全部是阵亡。

战争导致大量人口死亡或者迁往其他的地方,黄许“绵竹城”逐渐的空虚。另外,从对位于黄许的绵竹故城遗址的发掘看,也能够断定当时的绵竹城在晋初就已经遭到废弃。

不过,在西晋初期,“绵竹县”这一名字依然存在。

阳泉与绵竹的分合

金土村遗址可能是迁移后的“绵竹城”

如果说是战乱导致黄许“绵竹城”人口大量向外迁移,那这些人又是前往哪些地方呢?刘章泽认为,这些人是迁往了附近的阳泉县。

关于阳泉县,在《舆地志》和《宋书》中都记载了该县是从绵竹县分出去的。虽然分出去的具体时间不明确,但可以确定是在三国时期。后来因为战乱,于是“绵竹城”很多的人迁往附近的阳泉县居住。

根据对绵竹故城遗址的发掘看,“绵竹城”在晋初就已经遭到废弃。但是西晋初,“绵竹县”这一名字依然存在,且在《晋书》中反复提到绵竹,却不见阳泉县。

“绵竹城的人搬到了阳泉居住,其治所也搬到了阳泉。”刘章泽猜测,《晋书》中的“绵竹”其实就是阳泉县。只不过两地又重新合并在一起,然后以知名度较大的绵竹命名。

2017年11月,由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课题组和绵竹市文管所联合开展绵远河.石亭江上游(绵竹)区域考古调查,发现了金土村遗址,时代为汉至魏晋南朝,分布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

“这次考古调查还有一个重大发现,可能找到了一直不确定的阳泉故城。”刘章泽介绍,从时代、面积、地望分析,初步判断遗址应该是阳泉故城。

刘章泽说,初步看来,现今的绵竹城是经历了黄许“绵竹城”、阳泉故城等演变而来。不过,金土村遗址是否就是阳泉故城,还需进一步考证。

据悉,10月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相关部门将委托专业的勘探机构对金土村遗址进行再次勘探,希望能够找到关于阳泉故城的重大发现。(图由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来源:搜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