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常常被忽视的苏轼佳作,全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在写静

常常被忽视的苏轼佳作,全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在写静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29 14:27:54
阅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想必很多小孩上幼儿园之前都会背吧,算是我们最早的启蒙诗了。

正如这首诗的名字《静夜思》一样,全诗描绘的环境主要是一个静,在静的环境下,诗仙李白产生了种种思乡的情感。全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在描写静,描绘得还是那样通俗易懂、情真意切,不愧是诗仙李白的诗作。

古诗词中,描写静的不占少数,写静,寓意着诗人肯定要发泄自己的某种思想或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闲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寂寥,“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的思念……

我们读过很多苏轼的诗词,在中华文化滚滚长河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地位。光是一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称号就震古烁今,更别说还有好多其他的了。

常常被忽视的苏轼佳作,全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在写静

提起苏轼的诗,我们大多都耳熟能详、张口就来,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被后世称为“诗神”。

但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苏轼的诗,却常常被大家忽略,并不是它不好。苏轼于1079年赴湖州知州任途中在一个月夜于舟中写下了这首诗,据南宋文人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记载,这首诗后来曾令他的4位高徒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都对他崇拜不已。

常常被忽视的苏轼佳作,全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在写静

是他的什么诗这么奇怪呢?被人忽视而又被大家们崇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全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在写静和静的三种心境的常常被我们忽视的苏轼的佳作:

《舟中夜起》北宋·苏轼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

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

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

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

常常被忽视的苏轼佳作,全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在写静

首联环境描写很空灵,没有丝毫的烟火气,将全诗带入一个如梦如幻的环境里。苏轼赴湖州知州任途中在一个月夜于舟中醒来,微风吹着菰和蒲,发出微微的声音,诗人还以为是下雨了,推门出去发现原来是月光洒满了湖泊,感觉自己处于仙境当中。

常常被忽视的苏轼佳作,全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在写静

从“舟人水鸟两同梦”到“落月挂柳看悬蛛”这六句,分别描绘了静的三种心境:静、独、冷,每一句都在描写着一幅夜晚诗人自己所看见的画面,传达着诗人不同的心境。

人和水鸟都睡觉了,没一点声音。在安静的环境里,内心也尤其安静,只有大鱼在游来游去,声音格外大,好像似奔跑的狐狸。此处用了通感的手法,将声觉比喻转化成了视觉,令人耳目一新。

在深深的夜色里,我醒着,没有人陪着我,只有我的影子在跟我相互嬉戏,体现了诗人此时的孤独之感。

边上的潮水在暗暗生长,发出的声音好似寒蚓蠕动的声音;月亮正在落下,好像挂在了柳梢上,犹如悬挂在蜘蛛网上的蜘蛛。此两句中的“暗潮”、“寒蚓”、“落月”、“悬蛛”等词以及意向都充满了冷色调,表明了诗人自己内心的寒冷与苦闷,为下文的议论表达做了铺垫渲染。

常常被忽视的苏轼佳作,全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在写静

下面两句是诗人通过看到眼前的这幅静景有感而发,对他过去的半生所作的总结,借景抒情。我的一生在恍恍惚惚中度过了,清静美好的时光仅仅只有片刻。诗里诗外,充满了伤感,也在为以后自己的生活该如何过做了一下打算。

最后两句写道早上鸡叫了,钟响了,鸟也惊的一下醒了飞走了,船头正在打鼓相互呼唤,一个热闹的早晨就此体现出来。这两句的场景格外喧闹,与上文中的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全诗在静夜中深思,在热闹的早晨结束,意味无穷,有始有终。

常常被忽视的苏轼佳作,全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在写静

综观全诗,此诗描绘了诗人于舟中夜起后所看到的静景,表露了自己的寂寞忧愁。全诗写得空旷奇逸,不染一点世俗烟火气,细致地描绘了夜晚湖中的景象。在描写中,无论是有声还是无声,动态还是静态,都尤其突出了周围环境之“静”,从而可以将自己的感情得以更好地抒发出来。

又在一片热闹喧嚣的景象中结束,与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诗人构思之巧妙,内容情感之丰富。清人查慎行评价此诗道:“极奇极幻极远极近境界,俱从静中写出。”静,可以包罗万象,容纳万物,抒发种种情感都是可以的。

大伙们,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忽视苏轼的诗歌太可惜了,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是经典,不容忽视。你们还觉得有哪些诗歌易被我们忽视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一二。

编辑:张圣平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

相关推荐

  • 常常被忽视的苏轼佳作,全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在写静

    苏东坡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想必很多小孩上幼儿园之前都会背吧,算是我们最早的启蒙诗了。正如这首诗的名字《静夜思》一样,全诗描绘的环境主要是一个静,在静的环境下,诗仙李白产生了种种思乡的情感。

    文章阅读
  • 佛印何人?竟与东坡有着这些往事

    苏东坡与佛印,其实,佛印禅师是宋代云门宗僧,自幼学习儒家经典,三岁能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能诵诗三千首,长而精通五经,被称为神。

    文章阅读
  • “苏门四学士”之张耒《送秦少章序》

    送杨少尹序,张耒《送秦少章序》拓本两种(传赵孟頫书) 张耒lei(1054-1114),宋代诗人,字文潜, 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 苏门四学士之一, 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 历任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等职。

    文章阅读
  • 苏轼很经典的一首词,开篇就是妙笔,短短14字竟写出7种景物

    苏东坡,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史,遭到贬谪的文人不计其数,心态却各有不同,苏轼是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一位。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生涯是苏轼政治的低谷,却也是苏轼思想性格的高境、文学成就的巅峰。如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就创作出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经典名篇。

    文章阅读
  • 苏轼的故事 第1集 年少成名

    苏东坡的故事,苏轼,北宋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应该说,苏轼出生在了一个好的时代。宋朝的皇帝对文官的宽厚,让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但没有性命之忧。

    文章阅读
  • 苏轼与佛印的纠缠不休

    苏东坡与佛印,有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苏轼有心要捉弄佛印。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地把鱼藏在大磬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一看却没有,心生一计,故意。

    文章阅读
  • 苏东坡一首经典说理诗,说明一个很普遍的道理,读懂很有收获

    苏东坡,前两天分享了宋朝理学大师朱熹的一首劝学诗,满满的正能量,今天我们来看看宋朝另一位写诗说理臻入化境的大师——苏轼。提起苏轼,那可太厉害了。至于怎么个厉害法,林语堂先生概括来说足以“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对于众多东坡小迷弟来说的话,是令自己快乐值迅速扭亏为盈的法宝。

    文章阅读
  • 苏轼出上联:“狗啃河上骨”,佛印随手扔了一把扇子,对出下联!

    苏东坡与佛印,苏轼是宋朝的大才子,在文学上他占有一席之地,可在官场上却几经贬谪。苏轼与佛印是至交好友,在苏轼遭贬谪时,佛印常常去找苏轼游玩,政治失意就寄情山水。

    文章阅读
  • 苏轼与他的故事:因为热爱,所以纠缠

    苏东坡的故事,公元1037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公元1071年,苏轼因为反对宰相王安石的青苗法,自请出京,通判杭

    文章阅读
  • 苏轼这7句诗,说尽了人生事

    苏东坡的诗,苏轼这7句诗,说尽了人生事一个人,成为了神,必定有他的原因。李白因为潇洒,苏轼因为豁达。李白像酒,像夜,让人沸腾,迷醉,放肆;苏轼像茶,像晨,让人冷静,清醒,克制。人往往少年时喜酒,而到了某个年纪,就爱上了茶。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