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苏东坡一首经典说理诗,说明一个很普遍的道理,读懂很有收获

苏东坡一首经典说理诗,说明一个很普遍的道理,读懂很有收获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29 06:57:46
阅读:

前两天分享了宋朝理学大师朱熹的一首劝学诗,满满的正能量,今天我们来看看宋朝另一位写诗说理臻入化境的大师——苏轼。

提起苏轼,那可太厉害了。至于怎么个厉害法,林语堂先生概括来说足以“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对于众多东坡小迷弟来说的话,是令自己快乐值迅速扭亏为盈的法宝。

苏东坡一首经典说理诗,说明一个很普遍的道理,读懂很有收获

眉山苏东坡雕塑

之所以觉得“亲切”,在读书君看来,是因为东坡实在活得很真实很通透,他就像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鲜活人物,有着“天真烂漫的赤子心”。

而“敬佩”则因为,你甚至不用多深入地了解他,也能够知道,他那震古烁今的才华,他那诗词书画无一不精通的才艺,以及他那面对生活世事波澜不惊的广阔胸襟,无一不令人折服。要知道,这些技能中哪怕普通人习得一样,都足够吃一辈子了。

就连我十来岁的侄儿,都天天在家里听“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宣布他最喜欢的人是苏东坡,并且要求寒假一定要去眉山三苏祠看看。看看,东坡的魅力,多么所向披靡。

苏东坡一首经典说理诗,说明一个很普遍的道理,读懂很有收获

眉山东坡祠

那么多人争先恐后地想要成为他的忠实粉丝,没有他的才华,无法拥有他的才艺,那至少,要跟他一样快乐吧?

倒不是不可以,但也不是那么容易。首先要有一颗天真赤子心,要有理论素养,还得把世事看透,学着跟他一样,摆事实,讲道理。

道理怎么讲?我们看看苏轼一首非常巧妙的说理诗《琴诗》,相信一定有人没读过,如果你读过,那不妨再重温一遍:

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东坡一首经典说理诗,说明一个很普遍的道理,读懂很有收获

纯粹说理的诗,很容易说教意味重,但苏轼这首诗,丝毫不见说教色彩,反而让人拍案叫绝!而且他不给答案,先抛出两个说法,再抛出两个问题,一切都扔回给读者自己思考。

诗语言很简洁,明白如话:如果说琴声发于琴上,那为何琴放在匣中它不响?如果说琴声发于指头上,那不如凑在你指上听听看有没有声?

假如我是说话者,这两个答案很明显的反问会“怼”得我退路全无,无话可说。如果东坡走上辩论赛场,那一定是最佳辩手无疑了。

苏东坡一首经典说理诗,说明一个很普遍的道理,读懂很有收获

琴与指的美妙相会

既然是说理诗,那它一定说明了某个道理?不同的人读来,或许会读出不同的意味,但最基本的一点是:既然琴与手指单独都不能发声,那声音即产生于琴与指的接触,正是因为二者的相结合,才碰撞出动听的乐声,“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而诗歌所指还并非止步于此,即使有了手指和琴,即使二者相接触了,不同的人,不同的琴,所能够弹奏出来的乐声也有不同。会弹的和不会弹的不同,会弹的和会弹的人也不同。更甚至,乐声流泻而出,在不同的人听来,也全然不同,它跟每个个体所掌握的音乐技能、所倾注的情感、所能达到的境界都相关。

要弹奏出一首恰巧能被人听懂的美妙乐曲,前置条件太多了。无数的因缘交织,才形成了某一刻的声乐相和。

苏东坡一首经典说理诗,说明一个很普遍的道理,读懂很有收获

而诗歌虽名为琴诗,但若从琴与乐生发开去,反映到世事之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每一桩事件的发生、每一个结果的产生,都有着其多重的成因,缺一而不能至此。

风与春相会,吹绿了柳叶,吹开了桃花;

风与秋相会,吹落了梧桐,吹枯了百草;

世间所有相会,都因为:你没有晚一秒到来,而我没有早一秒离开;

世间所有别离,都因为:你在这一刻选择转身离去,我在这一刻终于失却挽留之心。

相关推荐

  • 苏轼与佛印的纠缠不休

    苏东坡与佛印,有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苏轼有心要捉弄佛印。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地把鱼藏在大磬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一看却没有,心生一计,故意。

    文章阅读
  • 苏东坡一首经典说理诗,说明一个很普遍的道理,读懂很有收获

    苏东坡,前两天分享了宋朝理学大师朱熹的一首劝学诗,满满的正能量,今天我们来看看宋朝另一位写诗说理臻入化境的大师——苏轼。提起苏轼,那可太厉害了。至于怎么个厉害法,林语堂先生概括来说足以“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对于众多东坡小迷弟来说的话,是令自己快乐值迅速扭亏为盈的法宝。

    文章阅读
  • 苏轼出上联:“狗啃河上骨”,佛印随手扔了一把扇子,对出下联!

    苏东坡与佛印,苏轼是宋朝的大才子,在文学上他占有一席之地,可在官场上却几经贬谪。苏轼与佛印是至交好友,在苏轼遭贬谪时,佛印常常去找苏轼游玩,政治失意就寄情山水。

    文章阅读
  • 苏轼与他的故事:因为热爱,所以纠缠

    苏东坡的故事,公元1037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公元1071年,苏轼因为反对宰相王安石的青苗法,自请出京,通判杭

    文章阅读
  • 苏轼这7句诗,说尽了人生事

    苏东坡的诗,苏轼这7句诗,说尽了人生事一个人,成为了神,必定有他的原因。李白因为潇洒,苏轼因为豁达。李白像酒,像夜,让人沸腾,迷醉,放肆;苏轼像茶,像晨,让人冷静,清醒,克制。人往往少年时喜酒,而到了某个年纪,就爱上了茶。

    文章阅读
  • 苏东坡:用一生书写“不忘初心”

    苏轼生平,1我国文学史上最受大家喜爱的作家非东坡先生莫属,究其原因,无非是东坡先生无论面对顺境和逆境,自始至终都保持了一颗初心。

    文章阅读
  • 我叫苏轼,我爱过很多人:诗人 苏轼的故事

    苏轼的故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的《江城子》一开头,就让人潸然泪下,每每读到,都想跳过去,不忍读完。这首千古第一悼亡词对象不是别人,正是苏轼第一任妻子王弗,她十六岁就嫁给苏轼,年轻貌美,温柔贤惠,那年苏轼十九岁,夫妻恩爱情深。

    文章阅读
  • 从这9个地方看懂苏东坡的一生

    苏轼生平,除了杭州和密州之外,反映苏东坡的一生的大约还有这7个地方:**四川眉山、宋朝的京都开封、徐州、湖北黄

    文章阅读
  • 苏轼的这首江城子,于平淡中见豪放,恬静中又有粗犷,极佳

    苏轼江城子,陶渊明,似乎已经不单单是个诗人了,而成为了后世许许多多人所仰慕的一种文化符号。下面这一首《江城子》,便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躬耕于东坡”以自比于陶渊明斜川之行,将写景和言志融于一体的优秀词作。

    文章阅读
  • 苏门四学士中的秦观,真的是苏轼妹夫吗?

    苏门四学士,文/赵心放笔者迄今对先母半个多世纪前所述《苏小妹三难秦少游》的故事记忆犹新。说的是苏轼胞妹苏小妹相中秦观,新婚之夜出对子考新郎官,对上了才能进洞房。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