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商鞅变法的过程和结果

商鞅变法的过程和结果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12 13:57:40
阅读:

商鞅(约前390—前338),本姓公孙,因后来在秦为政有功被封于商,世称商鞅,又叫公孙鞅或卫鞅。公元前361年,商鞅离开魏国到了秦国。公元前359年实施“变法”,创立中国历史上较有成就的第一次政策“改革”。后来由于得罪权贵被车裂而死。

商鞅的先祖可以上溯到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康叔被周武王分封到朝歌之地,建立了卫国。卫国在春秋时期还有一定的实力,后因大国争霸,越来越衰弱,到战国时已沦为魏国的附庸了。公孙鞅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日渐衰败的王族中,他不是嫡长子,只能以公子的身份生活在魏人与卫人的夹缝里。国运的衰微与家道的沦落使他在少年时代便胸怀大志而发愤读书。

商鞅变法的过程和结果

大秦帝国-剧照

公元前361年,在魏国久未见擢的公孙鞅,离开了自己生活多年的桑梓之邦,带着自己经常研读的《法经》,赴秦国去了。此时的秦国,献公刚刚去世,新即位的孝公年轻气盛,他目睹一些重臣权贵终日声色犬马无所事事,自己的父亲尝试着进行了一些变革,虽有效果但没能彻底改变贫穷积弱的状况,而魏、赵、楚等国又一个个虎视眈眈。自己的先祖不也曾立过撼世的霸业吗?今日的秦国为什么不能恢复到穆公时期那种称霸西戎一匡诸侯的气势呢?

这位新即位的国君,感到再也不能坐视这种局面继续下去了。人才,乃强国之要。因此,孝公下了一道求贤令,广招天下的贤士英才。公孙鞅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来到秦国的。

公孙鞅来到秦国后,通过孝公宠臣景监的关系求见孝公。孝公接见了他,想听听他的治国之策。

通过几次的会见、交谈,孝公决定起用公孙鞅,把振兴秦国富国强兵的重任委托于他。公孙鞅在分析了秦国的形势后,准备推行法家的治国之术来整饬秦国的朝纲,严明法纪,改变当前贫穷积弱的局面。要做到这些,首先必须改变秦国旧有的法令制度、陈规陋习。他把这种想法向孝公陈述,正与孝公不谋而合。

贵族甘龙对孝公说:“臣不以为如此。圣人不改变人民的风俗习惯便能实行教化,智士不改变原有的法规便可达到大治。按旧有的习俗去教化,不用劳神费思便可成功;按原有的法规去治理,官吏们得心应手,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公孙鞅严词反驳道:“甘龙大人所言,未免太流于世俗了。只有寻常之辈才会拘于旧有的习俗,只有亦步亦趋的人才会像书呆子般恪守教条,这两种人去做官守法还可以,却不是可以与之讨论成法之外的道理的人。三代的礼法不同,却依次称王;五霸的令规各异,也先后成霸。贤能之士会适时变更礼法,不足成器之徒才墨守成规拘于旧礼!”

公孙鞅压倒了甘龙的气势,但另一个贵族杜挚却发难了,他在孝公面前说:“没有百倍的好处,不改变旧法度;没有十倍的功效,不改造旧器具。师法古制没有什么过错,遵循旧礼没有什么偏差。”公孙鞅听了这些,对孝公道:“治理天下不能死守一法,欲利国家不能只学古制。因此,商汤周武没有拘于旧礼王道大兴,夏桀殷纣没有更改礼法身败国亡。由此可见,反对古制的人不应该非议,遵循古制的人不一定值得赞美!”

商鞅变法的过程和结果

公孙鞅的旁征博引,驳得那些旧贵族哑口无言,也深深打动了孝公的心。孝公变法的决心越来越坚定,终于在公元前359年,任命公孙鞅制定变法律令,向全国颁布了第一道新法——《垦草令》,并由此拉开了一场大规模变法的序幕。

《垦草令》颁布了。但仍然有一个问题悬而未决,即如何取得全国百姓对新法的信任。

一天,秦国雍都城市场的南门口,聚集了一大群人在围观什么。在人群中竖着一根三丈多长(合今日二丈余)的木头,一位军士大声宣布着:“如果哪一位能将这根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将赏给他十金(金是计量单位,每金相当于二十四两)。”话音落了,四周围观的人面面相觑,无人相信。这样唾手可成的事,竟然会重赏十金,会不会有诈?官府以前总是不把答应百姓的事当回事儿。

等了良久,没有人出来扛那根“昂贵”的木头。军士马上又宣布:“如果有人把它扛到北门,赏他五十金。”这下更让围观的人惊诧不已了。人们窃窃私语,仍在猜疑,这时,一个愣头愣脑的小伙子从人群中走出,二话没说一口气把那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等候发落。军士立刻取来五十金赏给了他。在众人羡慕与惊异的目光中,那小伙喜不自禁地离去了。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不几日秦国的百姓都相信官府言必信,行必果了。

这一幕原来是公孙鞅设计的。他深深地知晓欲要变法必先取信于民,做到上情下达、令行禁止。看到这个目的已经达到,公孙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

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法措施,有效地刺激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力量。新法实行了近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国内安定,一派祥和。秦国的力量迅速增强,在诸侯中地位也日渐增高。前343年,周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前来贺喜。孝公恢复穆公霸业的梦想已不再是遥遥无期的神话了。

为了奖赏公孙鞅,孝公即封给公孙鞅十五个邑的地方,作为对他的奖赏。这十五个邑包括商(今陕西商县东南)、于(今河南内乡县东)等地,公孙鞅从此被人称为“商君”,后来人们也就呼其为商鞅了。

商鞅变法的过程和结果

大秦帝国-剧照

几年以后,秦孝公身染重病突然逝去,太子驷继位,是为秦惠王。惠王从小受教于公子虔、公孙贾等人,他的执政,无疑在商鞅的头上笼上了一层不祥的乌云。果然,惠王即位不久,公子虔等人便控告商鞅谋反,怂恿惠王说:“如今国内妇孺知道的都是商君之法,却不知道是大王之法。商君做了人主,大王却为人臣。大王难道忘了当年商鞅对您的处罚吗?”惠王本来就与商鞅有隙,经公子虔等人一挑拨,怒从心头起,发了一道诏书,宣布商鞅谋反,派士卒四处追捕,悬赏捉拿。

商鞅闻风逃到边关,一天,他打算在一家客店住下,身上却没带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东西。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对他说:“按商君之法,客人没有证件我们是要受连坐的,请您另投他处!”商鞅听了,仰天长叹,逃到魏国边境,要求在那里留下,魏王听说是曾经以诈而胜公子印的公孙鞅,便不愿接纳。无奈之下,商鞅只好另谋出路。

魏人得知后,认为他是秦国缉捕的罪犯,如果不把他送回国,会招来麻烦,便派人把他送回去。他一踏上秦地,就感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返秦后,乃逃回自己的封地,聚集封邑内的部属邑兵,北出击郑(今陕西华县),摆出了拼死一搏的姿态。惠王发兵来攻,商鞅寡不敌众,兵败逃至彤地(今华县西南),被秦军捕获。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在彤地,一群秦军士兵将一片地方围了起来,权作刑场。秦惠王下令:车裂商鞅。但见一声令下,五辆马车拉着犯人的头与四肢朝五个不同的方向拉去。刹那间,犯人的尸体被撕裂成五块。为秦国变法图强立下了大功的商鞅,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商鞅变法的过程和结果

商鞅虽然死了,但他创立的新法并没有被废除,它早已在秦国扎下了根。他的变法,改变了秦国的社会风俗,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刺激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力量,秦国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奠定了日后逐鹿中原一统六国的基础。他的变法思想及变法措施被后人整理成为以他的名号命名的《商君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

  • 商鞅变法的过程和结果

    卫鞅变法,商鞅(约前390—前338),本姓公孙,因后来在秦为政有功被封于商,世称商鞅,又叫公孙鞅或卫鞅。公元前361年,商鞅离开魏国到了秦国。公元前359年实施“变法”,创立中国历史上较有成就的第一次政策“改革”。后来由于得罪权贵被车裂而死。

    文章阅读
  • 古人娶老婆是:妻、媵、妾、嬖、烝、报

    聘则为妻奔为妾,01史上最招男人恨的家伙,估计非春秋战国时期的魏人李悝莫属。这货出了本书叫《法经》,并在其中《杂法》一章明文规定:“夫有一妻二妾,其刑聝;夫有二妻,则诛;妻有外夫者,则宫。”啥意思?

    佳句赏析
  • 卫宣公——成语上烝下报的由来

    卫宣公,晚辈男性与长辈女性乱伦叫“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是支撑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石,卫宣公上烝下报,有违周礼叫做非礼,悖逆伦常就叫乱伦。

    文章阅读
  • 卫宣公时引起五世之乱的王位之争,真的是因为祸起宣姜吗?

    卫宣公,卫国曾经是诸侯之长,可已进入春秋时期,由于“州吁之乱”以及卫宣公时期诸公子争夺王位,从此卫国走向衰弱,在春秋战国的舞台中沦为可有可无的小卒。

    文章阅读
  •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学习之六十四

    卫风木瓜,《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学习之六十四投我以木瓜1,报之以琼琚2。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3,报之以琼瑶4。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5,报之以琼玖 6。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译:赠送我木瓜,回报用琼琚。非为礼答谢,情意永和谐!赠送我木桃,回报用琼瑶。

    文章阅读
  • 魏惠王为何不听公叔痤之言重用商鞅?魏惠王冤的很啊

    魏惠王,机缘,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东西,它永远存在,却永远也说不清楚。首先,如果我是魏惠王,我也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和冒险精神,也不会在此时重用商鞅。这件事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之后,或许我们可以理解魏惠王当时的选择。一.商鞅的处境此时的商鞅应该称呼卫鞅、公孙鞅更为合适,因为他是卫国公室后代。

    文章阅读
  • 秦国的兴衰历史,却为我们解释了何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魏襄王,公元前621年,万里秦川之上,一片凄风苦雨。在位39年,灭梁、芮、滑,西戎十二国,拓地千余里,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嬴任好去世。

    文章阅读
  • 魏文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魏文侯,”螃蟹形状可怕,丑陋凶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需要勇气。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晋国三卿魏斯、韩虔、赵籍为诸侯,从此晋国退出历史舞台,韩魏赵三家独立建国。

    文章阅读
  • 魏文侯变法过程是怎么样的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的故事

    魏文侯,魏文侯在公元前445年继位后,感觉到了魏国的处境实在是不妙,可以称得上是内忧外患,为了使得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魏文侯礼贤下士,招纳人才,史料记载,魏文侯拥有博大的胸怀,可以知错能改,从谏如流,正是因为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这些优秀品质,使得魏文侯的周围很快就聚集起一批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才

    文章阅读
  • 卫国巅峰时期有多强?它为何会在春秋时期开始走向衰落?

    卫宣公,谈到卫国这个国家,很多人的第一反映往往就是“嘬尔小国,不足挂齿”。但其实卫国在刚开始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弱小,它曾经在影响力上也是个大国。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