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西游记里提到200次茶,哪种茶和明代三大才子有关?

西游记里提到200次茶,哪种茶和明代三大才子有关?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4-11 04:38:30
阅读:

西游记二百次提到茶,在饮食之中,其出现的频密度仅次于酒(酒这个字眼出现三百次以上),大抵能体现出中国人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茶文明。不管是妖怪还是凡人还是神仙,都喜欢以茶待客。

西游记里提到200次茶,哪种茶和明代三大才子有关?

第3回,东海龙王迎接孙悟空这个不速之客时,“直至宫里相见,上坐献茶”——海龙王的茶。

第8回,那菩萨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接住,请菩萨献茶——高道的茶。

第9回,愚妇煎茶情散诞,山妻造饭意从容——平民百姓的茶。

第13回,本寺住持上房长老,带领众僧有五百余人,两边罗列,接至里面,相见献茶——和尚的茶。

山地榆叶子,着水煎作茶汤——山野的茶

第21回,那菩萨整衣出迓,行者登堂,坐了客位,随命看茶——菩萨的茶。

第26回,帝君叫道:“曼倩休乱言,看茶来也。”曼倩原是东方朔的道名,他急入里取茶二杯——神仙的茶

第55回,那婆婆真个丢了孩儿,入里面捧出二钟茶来——妖怪的茶。

第69回,又有两个黄衣女童,捧一个红漆丹盘,盘内有六个细磁茶盂,盂内设几品异果,横担着匙儿,提一把白铁嵌黄铜的茶壶,壶内香茶喷鼻——山精的茶。

西游记里提到200次茶,哪种茶和明代三大才子有关?

徐渭一生嗜好茶跟酒。据说,徐渭还模仿陆羽,著有《茶经》一卷,但失传。他的诗、书、画及有关他的趣闻里都有茶的内容。如“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灺一灯”、“日铸标枪芽,月团卷旗避。纤甲赧旧条,柔针绿新肄”等都是明代茶文化的文字见证。他的《煎茶七类》既是茶文化精品,又是不可多得的书法佳作。

徐渭的《煎茶七类》作于壬辰年(1592),非其原创,徐渭在文章的最后注解道:是七类乃卢仝作也,中伙甚疾,余忙书,稍改定之。徐渭“改定”的痕迹,至少在“七类”的第三条看得出来:……盖古茶用碾屑团饼,味则易出,今叶茶是尚,骤则味亏,过熟则味昏底滞。说的是古人饮茶之法为煮茶,今(徐渭生活的年代)以泡茶为时尚。煮茶,茶叶的味道容易被逼出;而冲泡之法,时间过短,滋味会很单薄,浸泡太久,茶味就失去了新鲜跟清香。明代后期方以“泡茶为时尚”,唐时的卢仝显然不会写出明代的茶艺,就像丘处机的西游记,肯定是不可能出现锦衣卫的。《煎茶七类》的定改,可以看出徐渭还是比较推崇煮茶。

徐渭非常赏识唐代名士卢仝。除了《煎茶七类》,从其《谢钟君惠石埭茶》一诗中也能管窥心迹。其中有两句是“对之堪七碗,纱帽正笼头”。写的正是卢仝。徐渭诗中的“七碗”、“纱帽笼头”,典出卢仝《茶歌》 诗。如下。

……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西游记里提到200次茶,哪种茶和明代三大才子有关?

西游记中泡茶的材料,笔者大致的搜寻了一下,有枣、胡桃、银杏、山地榆叶子等,茶叶似乎仅提及一种,阳羡茶——出自“献几番阳羡仙茶,捧到手,香欺丹桂”。宜兴阳羡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在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夸张描写,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跟凡夫俗子一样对神权的敬畏。

西游记为什么比较明确的提到“阳羡”茶?我站在徐渭的角度(别人也可站在吴承恩等等的角度)娱乐一下。一、百度资料说,《义兴县(古也称阳羡,即今之宜兴)重修茶舍记》载:“御史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山俗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以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

即“阳羡茶”是经陆羽推举而成为贡茶,这可能是铁定的事实。又据传说,陆羽隐居浙江湖州开始创作《茶经》,最后完成是在宜兴。可见阳羡跟陆羽有不解之缘。徐渭是个品茶行家,偶尔在小说中表达一下对先辈的崇敬之情,顺理成章。二、嘉靖年间,宜兴有位大儒,名叫唐顺之,文武双全。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同被称为“唐宋派”。

武技上连大名鼎鼎的抗倭英雄俞大猷、戚继光都曾得到他的点拨。徐渭是个狂士,简直目中无人。但他对唐顺之却欣赏有加,成为最好的文字之交,亦师亦友。唐顺之曾在绍兴跟徐渭他们较量过武艺,当时他们初相识,是徐渭的老师季本从中介绍的。离开绍兴时,徐渭写了一首送别诗《壬子武进唐先生过会稽,论文舟中,复偕诸公送至柯亭而别赋比》:

帆色乱蒹葭,舟行渺陂泽;尽日聚星精,湖水难为白。

念此阳羡客,远从东海来,素书授黄石,朅使黄云猜。

引弓洞七扎,矍圃风飕飕,白猿既坐啼,杨叶亦生愁。

弢忽然白羽,招此文士游,转棹不可止,忽到津西头。

柯亭锁烟雾,异响杳不流,独有赏音士,芳声垂千秋!

诗中“阳羡客”即唐顺之。“素书授黄石”即黄石公授素书(兵书),这句话是说唐顺之懂兵法。西游记第14回的“圯桥进履”讲的就是“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这个典故。“引弓洞七扎”,唐顺之射箭的力度之雄,能穿透七层箭靶;“杨叶亦生愁”,说的就是精度了,大概就是“百步穿杨”的含蓄说法吧。而诗的最后一句“独有赏音士,芳声垂千秋”,很明了的看得出徐渭把唐顺之引为知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