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雄踞西河郡!初秦孱弱主力尽失,退守河西

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雄踞西河郡!初秦孱弱主力尽失,退守河西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01 02:59:17
阅读:

作者:卡普空

公元前453年,晋国智氏以赵氏不尊晋国公族大义为由联合韩魏两家围攻赵氏封地晋阳,赵襄子凭借晋阳坚固的城防固守不出。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就以弓箭射退,三家军队围城两年多也没能前进一步。出师不利,劳师在外的智伯瑶决定掘晋水以破晋阳。但赵襄子却抓住了韩魏两家不甘心割让户口的弱点成功策反了韩康子和魏桓子,反而用晋水淹了智伯瑶的营寨并擒杀了智伯瑶。消灭了晋阳城下的智氏军队主力后,韩赵魏三家又分兵进攻并占领了智氏领地,三家分晋的局面基本形成。

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雄踞西河郡!初秦孱弱主力尽失,退守河西

(秦魏河西之战)

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利最多,魏氏、韩氏得到的要少一些。赵氏得到了晋国北部的大片土地,并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有邯郸、中牟。魏氏与韩氏笼罩在赵氏的南边,魏氏偏西,韩氏偏东。赵氏占有的智氏领地正压在魏氏的脑门上,魏氏很压抑。魏氏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氏,东边是新兴的韩氏,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国拉锯争夺的陕地。魏氏被紧紧地裹在晋西南一隅。魏氏集中在晋西南,虽然在东面还有几块飞地,但都很不巩固,难以建成战略基地。魏氏的核心地区是运城谷地,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氏的西部和南部。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但也容易被压迫封锁。魏国想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必须要在这险山恶水的包围中找出一条向外的通道以完成战略突围。这条通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不能刺激到当时还很强盛的赵,二是通道必须也有易守难攻的优势,防止魏有限的实力被消耗在通道争夺上,从而在其他方向上顾此失彼。但三家分晋的这段时间正是东周王朝春秋战国交替的关键时间点,东周诸侯们彼此征战不休,魏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完成战略突围。

公园前445年,年轻的魏斯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他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魏文侯。魏文侯继位的时候,他父亲甩给他的是一个已经有了一定底蕴的魏氏——三家分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魏国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修炼内力上。赵国和韩国在向外扩张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内政不稳,也回到了内修这条路上。而此时,魏国已基本完成了内部调整,开始寻找外向的出口。魏国所处的周边环境很复杂,魏文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围攻,面临亡国的危险。赵献侯想联合魏文侯消灭韩氏,赵、魏平分韩氏。韩武子想联合魏文侯消灭赵氏,韩、魏平分赵氏。对于赵、韩的提议,魏文侯均给予了明确的拒绝。

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雄踞西河郡!初秦孱弱主力尽失,退守河西

(战国后期的七雄地图)

魏文侯向赵、韩说明了自己对三家发展的想法。晋地比较封闭,身处其中的赵、魏、韩只有赵国向外伸出了代和邯郸两个触角,但由于身后韩、魏的威胁,赵国也无力通过这两个触角继续向外扩张。赵、魏、韩三国紧邻,必须要和平相处,如果内斗,就会被拖在晋这个封闭的环境里,谁都无法发展。赵、魏、韩只有联合起来向外扩张才有出路。对于魏文侯的联合发展策略,赵献侯与韩武子都表示同意,虽然就如何联合,向哪一个方向发展,如何分利,三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通过这次会谈,三家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赵、魏、韩暂时放弃了内斗,走上了各自发展的道路。

由于赵氏在北,韩氏在东,韩氏的发展方向是魏氏、韩氏南面的郑国,魏文侯便把发展的方向放在了西面的秦国。公元前419年,魏国西渡黄河在少梁筑城并囤积粮草兵器,准备把这里打造成进攻秦国的军事据点。

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雄踞西河郡!初秦孱弱主力尽失,退守河西

(三家瓜分晋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

秦国是西部诸侯大国,虽然因为国内政局动荡而导致军事实力偏弱,但地处西部的秦国常年与戎狄交战,秦国统治阶层的战略眼光并不差,察觉到魏国意图的秦国随即发兵攻打少梁。两军于少梁近郊交战,但此时的秦军可不是日后横扫六合的那台强力的战争机器,一直以来都遭到中原诸侯排斥被视为"蛮夷之国"的秦国在军事实力上明显弱于脱胎于春秋强藩晋国的魏国。少梁大战秦国打败,被迫退往黄河沿岸设防。但秦军的攻击并不是毫无所得,少梁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魏国不得不耗费资金重修少梁。

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雄踞西河郡!初秦孱弱主力尽失,退守河西

(秦军军容严整,军纪严酷是保证秦军战无不胜的根本)

秦军在退往黄河沿线防守的时候并没有据河以死守,而是在黄河的东岸修筑了繁庞城,后来又在繁庞城的东北修建了籍姑城,并以这两座要塞城市为据点与魏国少梁城对峙。但籍姑城的位置有些太过突前了,从后方黄河防线秦军主阵地支援这里的道路并不通畅,而且其补给路线距离河西地区魏军主阵地太近了,如果河西地区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形,秦军可以从其他地方补给籍姑城,那这座屹立在魏军侧面的堡垒将是抵在魏军心头的一把尖刀,可惜河西地区位于太行山脉和黄河的包夹之中,这里适宜通行的地形本来就少得可怜,籍姑城更是只有沿着黄河河谷西进才能与秦国本土联通,一旦黄河地区的秦军主阵地被魏国大军堵住,那籍姑城就变成了一座孤城,毫无威胁。

魏军统帅是魏国太子击,秦军防线的这个巨大弱点被他准确的把握住了,公元前413年,太子击率领魏军主力向西和防线的秦军发起攻击,魏军并没有一开始就直扑繁庞要塞而是作出了绕过繁庞突袭黄河沿线的态势,秦军见魏军避过坚城攻击主阵地,立刻派兵迎击,并出动繁庞守军袭扰魏军后方,但突袭黄河沿线只是太子击放出的烟雾弹,他真正的目的是引蛇出洞消灭秦军有生力量。在繁庞城周围,秦魏两军猛烈交战,由于通往繁庞、籍姑两城的道路成了秦魏两军的主战场,两座要塞的守军得不到后方的支援,战斗力日趋下降,但魏击要的可不是秦军不支主动后退,他要在河西地区放干秦军的血!

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雄踞西河郡!初秦孱弱主力尽失,退守河西

(兵马俑向我们展示了战国时期真实的军容和军阵)

由于是魏军主攻而秦军防守,战场的主动权完全被太子击抓在手里,每当他感觉秦军气力不支想要放弃繁庞、籍姑二城的时候,就让魏军放缓攻势作出一副后继乏力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下秦军自然不会轻易放弃两座要塞,但这两座要塞毕竟只是前哨基地,也容纳不了太多的部队,秦军统帅也知道这样一直拼消耗不是个事儿。在作战过程中,秦军统帅多次想要集中主力与魏军决战,但每一次吴起魏军一察觉出秦军的决战意图就摆出一副强攻黄河防线的样子,逼迫秦军继续分散守卫黄河上的各个渡口。

秦军欲求决战而不得,只能在河西地区的广袤战场上和魏军拼消耗,两军大战没有,小战不断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多,在这种中小规模的持续交战中,魏国重金打造的武卒部队大放异彩,这种精锐的重装步兵往往能在局势不利于魏军的时候坚守阵地给魏军将领以重整部队的机会,而在魏军占据优势的时候作为一锤定音的力量投入战斗奠定胜局。持续不断的小败最终引发了雪崩,秦军的部队数量被削减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他们没有足够的人手控制整个战场了。失去了对战场局势洞察能力的秦军如同被蒙上了双眼,无法再对魏军的行动作出及时的反应,太子击在开战前就设定好的决战时机到了。公元前412年,魏军集中主力向黄河东岸的秦军要塞繁庞发动猛攻,早已在之前持续不断的小规模战斗中疲惫不堪的繁庞守军未能坚守到秦军主力来援就遭到了歼灭,繁庞城落入魏军之手。

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雄踞西河郡!初秦孱弱主力尽失,退守河西

(强悍的魏武卒,战国时期最强的步兵,即使秦军也不敢与之正面较量)

攻占了繁庞城之后,魏军利用信息上的不对等又直击出击的秦军并大败秦军主力。击溃了秦军主力之后,魏军以少梁、繁庞二城为基地控制了周边大片地区,但秦军在河西地区的存在并没有遭到完全驱逐,魏国的这次进攻作战未竟全功。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卫人吴起为魏军主将再次在河西地区挑起战争,魏军一路向南发展攻占了秦军控制的大荔王城并在此地修建了临晋城。在临晋城修建完成后,魏军在城中囤积了大批粮草辎重并以临晋为基地大举攻击蒲坂关,由于在之前的战斗中损耗太大,加之魏武卒在攻坚作战中的巨大威力,秦军无力防守蒲坂被迫撤退。此关位于咸阳东北方的临晋道上 , 地处山河要隘,扼津蒲渡口,为秦晋间交通要道,向西渡过洛水就是八百里秦川地,有着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魏国占领这里后倾力加固并派兵守卫,然后又不断出击夺取了洛阴、合阳等地,与蒲坂一起组成了一道面向秦国的严密防线。秦国的势力完全被逐出了河西地区,魏国则在这里设置了西河郡,任命吴起为郡守,全力增强防务,训练部队,秦国摄于魏国武力很多年都不敢向东扩张。

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雄踞西河郡!初秦孱弱主力尽失,退守河西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尚未发明马镫,所以行军作战多以战车为主)

西河郡攻可以突破秦军洛水防线威胁秦国腹地,守可以依托黄河到太行山之间的广阔纵深逐渐迟滞和消灭进攻的秦军,它的设置让魏国得以控制黄河天险,解除了魏都晋阳的侧翼威胁,使魏国获取了有利的战略地位,魏国从此走上了扩张之路逐渐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国。

但秦国从来没有放弃过夺回河西之地的努力,七十年后,另一场发生在这里的连绵大战终于为这处战略要地决出了最终的归属。魏国置西河郡这只不过是秦魏两国百余年恩怨情仇交织的开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