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没有安禄山,就没有“桐城派”

没有安禄山,就没有“桐城派”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23 07:20:23
阅读:
没有安禄山,就没有“桐城派”

“桐城派”是中国文学史上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这一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称“桐城派”。

文学流派的冠名,多基于作品风格等,如唐“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宋“婉约派”“豪放派”,近现代“鸳鸯蝴蝶派”等。以主要作者籍属冠名的文学流派,同样不少,如明“公安派”,清“阳湖派”。“桐城派”,即属后者。

“桐城派”早期三位重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皆为桐城人,被称为“桐城三宗”,或“桐城三祖”。梁启超谓:“桐城古文应推戴南山为开山之祖”,这便有了“桐城四祖”: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

但是,无论是“桐城三祖”还是“桐城四祖”,都忽略了一个重要史实:“桐城鼻祖”。

“桐城鼻祖”,即著名的历史人物安禄山。

没有安禄山,就没有“桐城派”

《旧唐书》载:“安禄山,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本无姓氏,名轧荦山。母阿史德氏,亦突厥巫师,以卜为业。突厥呼斗战为轧荦山,遂以名之。”

安禄山出身很低,野史称安禄山因与杨贵妃关系特殊,从而一路攀升,成为重权在握的节度使。杨贵妃与安禄山的野史八卦,当属空穴来风。《旧唐书》载:安禄山长子安庆宗,“又尚郡主”。安禄山“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是个威猛汉子。想象的空间,至少是存在的。

正是因为安禄山,导致了后来的桐城县。

桐城县西汉时为枞阳县,后改称舒县。隋初复为枞阳县,后又改为同安县,直至唐代。

《旧唐书》载,安禄山有十一子,分别为:安庆宗,安庆宗,安庆绪,安庆恩,安庆和,安庆余,安庆则,安庆光,安庆喜,安庆祐,安庆长等。

桐城一直是安庆府(舒州)的下辖县,安禄山的十一个儿子就有十一个“安庆”,似乎跟安庆还有关系。其实,这纯属巧合。

但是,安禄山与桐城,就不能视为巧合了。

安禄山(703757),营州(今辽宁朝阳)人。安禄山之父死得早,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安禄山是在突厥部族长大的。

唐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755763),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发动战争,史称“安史之乱”或“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导致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为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一反叛,最终被平息。

据宋张礼《游城南记》:“肃宗以禄山国仇,恶闻其姓,京兆坊里有安字者,率易之。”

“安史之乱”爆发,唐肃宗李亨对安禄山恨之入骨,下诏郡县名中带“安”字者全部改掉。不仅如此,与“禄”音近的“鹿”字,此类地名亦在更在之列。如:改鹿泉县为获鹿县,寓意“擒获安禄山”;改鹿城县为束鹿县,寓意“收束安禄山”之;改房山县为平山县,寓意“平定安禄山”。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改名运动中,今安徽境内与安禄山“相关”的二县,亦遭更名:唐至德二年(757),“同安县”更名为“桐城县”,“绥安县”更名为“广德县”。

是年,安庆绪杀父安禄山。幸亏这小子动手晚,要不哪后来的桐城县?

由是观之:没有安禄山,也就没有“桐城派”!

没有安禄山,就没有“桐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