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人文桐城 | 探访桐城文化遗迹

人文桐城 | 探访桐城文化遗迹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22 07:56:32
阅读:


人文桐城 | 探访桐城文化遗迹


探访桐城文化遗迹

记者|王广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桐城派为后世留下的文化遗存,既包括浩如烟海的古文、诗词、书画以及“义法雅洁”“因声求气”“义理考据辞章”等科学、系统、完整的文学理论,也包括在今桐城、枞阳等地星罗棋布的老街、故居、门馆、庙宇、墓葬等文化遗迹。这些物质遗存历经后世沧桑,许多已经湮没不存,得以保留至今的,已成为人们近距离感悟、体味桐城派及其遗风的珍贵去处。


人文桐城 | 探访桐城文化遗迹


桐城文庙:“庙学合一”育学人

桐城文庙是桐城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作为当时桐城县学和儒学学官的衙署所在,是一座“庙学合一”的祭祀与文教活动场所,与桐城派的多位主要代表人物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桐城文庙始建于元延祐年间,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初迁建于今址,是明清以来桐城地方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建筑群。文庙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依次建有门楼、棂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文昌祠、土神祠、月台、大成殿等建筑。大成门将文庙分为前后院落,院落东西对称布局两厢、两庑。其主体建筑大成殿是一座以斗拱为梁柱结点的木构架抬梁大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长24.2米,纵深15米,通高17米。

据清道光《桐城县志》《圣庙学舍图》等文献记载,明清时期,文庙和儒学学宫及县学衙署连在一起,除现有规模之外,还有明伦堂、教谕署、藏书楼、圣庙学宫等建筑,可谓“庙学合一”。作为教化学子的学宫,方以智、钱澄之、戴名世等学林泰斗、桐城派启迪者和“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以及左光斗、张英、张廷玉等循吏名宦都是从这里踏上科举之路。据统计,从这里考取的进士和举人超过1000人。

桐城文庙屡经毁建,历朝历代有记载的修复达29次之多。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文庙进行了全面修复并辟为桐城市博物馆。桐城文庙规模宏大,庄重典雅,是当今江淮之间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孔庙建筑群,是桐城文化的标志性建筑。1986年,安徽省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桐城文庙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文桐城 | 探访桐城文化遗迹


人文桐城 | 探访桐城文化遗迹


故居:文人旧宅与故园

桐城派初创于方苞,发展于刘大櫆,确立于姚鼐,而更早的方以智、钱澄之、戴名世对桐城派的形成有着启迪与推动的功劳。这些桐城派历代文人大多生长、生活于当今桐城、枞阳等地。他们情系桑梓,叶落归根,其故居、门馆、祠堂成为重要的文化遗存。

方以智(1611—1671),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在哲学、文学、书画、音韵、天文、地理、律学、医药、物理等方面多有研究,著有《通雅》《切韵源流》《浮山文集前后编》《五言古诗》《易学纲宗》《诸子蟠有》《物理小识》《药地饱庄》等50多种、百万余言的传世之作。方以智故居原名廷尉第,又名潇洒园,坐落于桐城市凤仪里,位于市区公园街道居委会寺巷与新巷中间,现存由南至北房屋四进。西边脚屋为东西向建筑单元,北边两进隔院落相对,均为八开间,两进面对院落均有长廊,南边两进隔院落相向面南,中心两进之间设天井。故居为木构架抬梁式建筑,1985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城派由“桐城三祖”兴起,其后“姚门四杰”对桐城派的传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姚莹就是“姚门四杰”之一。

姚莹(1785—1853),于嘉庆十三年中进士,后在平和、龙溪、台湾、金坛、元和等地任职。在英军进犯台湾时,姚莹奉特旨任台湾道,加按察使衔,数次大败英军。姚莹后来被发配四川,谪居蓬州(今西昌),并两入西藏,著有《东溟文集》《康輶纪行》《东槎纪略》《寸阴丛录》《中复堂全集》等作品。

姚莹故居位于桐城市寺巷23号,在方以智故居斜对面。故居现仅存四合院式核心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二进,东西有厢房,中间夹一院落,平面图呈长方形,占地面积442.7平方米。该建筑于2012年被列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勺园,又名方氏九间楼,位于桐城城区西环城路东侧,南临六尺巷,是桐城派后期名家方宗诚的藏书楼。该建筑为九开间,故名九间楼。刘大櫆曾在此为桐城望族清河张氏子弟设帐授徒,后为方宗诚购得。诗人、书法家方守敦也曾以此为住宅,当代作家舒芜在此度过童年。勺园短垣外障,圆门通达,西为一列五间楼房,东北厢房各两间。这里名人辈出,文化积淀深厚,建筑富有桐城民居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人文桐城 | 探访桐城文化遗迹


人文桐城 | 探访桐城文化遗迹


祠堂、墓葬留存桐城派遗风

左忠毅公逸事》是方苞散文的重要代表作,是桐城派“雅洁”文风的经典体现。文中的左忠毅公即桐城人左光斗,有《左忠毅公文集》《左忠毅公尺牍》等著作存世。桐城市北大街上,保存着左忠毅公祠。

左忠毅公祠是明崇祯初期经朝廷恩准里人为纪念、褒扬、祭祀左光斗而修建。左忠毅公祠长50米,宽21.8米,占地面积1027.27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该建筑坐北朝南,临街为正门、侧门、门厅和轿厅,正门门上镶嵌“左忠毅公祠”石匾。中进为明伦堂和正厅,后进为寝堂。有槅扇门窗,石雕抱鼓,梁枋饰卷草雕饰。200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左忠毅公祠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祠堂以外,墓葬也是后来者纪念、凭吊古人的重要场所。桐城市现存的名人墓葬有朱邑墓、方法墓、余珊墓、张淳墓、左光斗墓、张英墓、戴名世墓、张廷玉墓、江皋墓、方东树墓、姚莹墓、姚永朴墓、姚永概墓、施从云墓、方守敦墓、尹宽墓等。因行程和时间所限,此行记者利用半天的时间探访了戴名世墓。

戴名世墓位于桐城市孔城镇清水村砚庄东南500米一处山冈上,当地村民多称“榜眼坟”,因戴名世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榜眼。在参与过戴名世墓重修的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主任江小角的带领下,记者从清水村又步行了半个多小时,沿途多方询问打听,最终在茏葱的树丛掩映中看到了墓茔。

戴名世潜心史学研究、散文创作,著有《南山集》,是桐城派的启迪者和奠基者。1711年,戴名世因《南山集》获罪入狱,1713年被处死,时人不敢厚葬,其墓葬仅有土冢一堆。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其墓葬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安徽省文物管理部门予以拨款重修。


人文桐城 | 探访桐城文化遗迹


相关推荐

  • 人文桐城 | 探访桐城文化遗迹

    桐城派三祖,探访桐城文化遗迹记者|王广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桐城派为后世留下的文化遗存,既包括浩如烟海的古文、诗词、书画以及“义法雅洁”“因声求气”“义理考据辞章”等科学、系统、完整的文学理论,也包括在今桐城、枞阳等地星罗棋布的老街、故居、门馆、庙宇、墓葬等文化遗迹。

    文章阅读
  • 中赋:桐城派“五祖”新说

    桐城派三祖,赋苑琼葩网◆◆桐城派“五祖”新说——兼作《与zhjun2002阁下书》○中赋会主席 / 赋帝 撰文畜辈zhjun2002吣徒:尔曹竖子接旨!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