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古代的“孝廉”指的是什么

古代的“孝廉”指的是什么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13 02:15:44
阅读:

我们在阅读汉魏时期的史书时,常常会看到“举孝廉”的说法,这举孝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古代的“孝廉”指的是什么

孝廉是两汉时期选官制度察举制度之一,是“孝子廉吏”的合称。最初实际上是两科,分别是举孝子、举廉吏。但在两汉,孝廉往往连称而混为一科。

孝廉属常科,所谓常科,是指周期性、经常性进行的科目,要求郡国每岁必举,否则以不奉诏论,可见当时朝廷的重视。东汉光武帝在诏书中明确规定了察举孝廉的四项标准:"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涕廉公之行。”孝廉重品行,符合以上标准的人即可被称为"孝廉",其中孝悌和廉公是察举孝廉的最主要的标准。

古代的“孝廉”指的是什么

所举孝廉,大多为从未担任过官职的,但也有少数郡县属吏。举孝廉后,到中央则多在郎署任职,再由郎逐步升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或者外迁到地方为令、长、丞,再逐步升任太守、刺史等。甚至不少辅弼重臣,都是出身于孝廉。这充分说明孝廉是两汉时期官吏进身的正途,不亚于后世的进士出身。

孝廉之设,始于汉武帝,最初的时候是每郡岁举二人,但因各郡大小不等,人口相差悬殊,多的上百万,小的仅几万,故规定按人口比例举人,大致是每二十万人岁举一人,不足二十万每两年举一人,不足十万每三年举一人。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针对一些边郡地区,少数民族杂居地区,还另有优待政策呢。

古代的“孝廉”指的是什么

我们今天考核官员的时候也讲究德、能、勤、绩、廉,"德"、“廉”并举,看来也是有历史渊源的啊!

相关推荐

  • 古代的“孝廉”指的是什么

    推举孝廉,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

    文章阅读
  • 汉代“举孝廉”是中央选拔官吏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推举孝廉,他独自地坐在家里,看着已经太平朗朗的世界,想起了他的祖父曾经的戎马生涯,他叹一口气:“哎,我们要出头,难哟”。

    文章阅读
  • 曹操为何推翻“举孝廉”用人制度?三次“求贤令”意义何在?

    推举孝廉,曹操自从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便大肆招兵买马,在公元210年到公元217年,三次颁布“求贤令”。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个理念可谓是推翻了“孔孟之道”,也颠覆了世人的思想,可能我们也会疑惑,曹操为何不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呢。

    文章阅读
  • 举孝廉如何选官

    推举孝廉,举孝廉可以说是汉代在继承战国及秦朝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摸索出来的一套人才选拔方式。汉武帝时,鉴于郎官制度的人才选择面过窄和早期察举制的不定时,采用董仲舒的建议设置了举孝廉制度。

    文章阅读
  • 浅析两汉举孝廉制度的演变,看两汉兴亡的历史教训

    推举孝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一个强盛的封建政权,在古老的东亚大地上崛起。它是继强秦以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至今他带给中华民族的历史影响还在继续的蔓延。

    文章阅读
  • 秦时明月汉时关——“仕进制度”的选官制度

    推举孝廉,仕进制度就是选拔读书人出来做官的制度,所以它还有个名称,叫“选官制度”。“仕”就是士大夫的“士”旁边加个单人旁,“学而优则仕”的那个仕;“进”就是进步的进,“仕进”就是出来做官的意思。为什么要把秦汉两朝合在一起讲呢?因为汉朝的选官制度对秦朝有一定的继承,又做出了很多创新。

    文章阅读
  • 宋代欧阳修《真州东园记》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欧阳修的作品,创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八月,时作者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应江淮、两浙、荆湖发运副使许元之请,作者根据所见到的图画,又借许子春的口头介绍而写成这篇文章。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佳句赏析
  • 子不语-钟孝廉-袁枚著

    子不语袁枚,跟我同年的邵又房,从小跟随一个钟姓的孝廉,是常熟地方的人,钟先生是个非常正直的人,平时不苟言笑,和邵又房在一起起居。

    美文欣赏
  • 新闻时评丨请尊重老人!尊重老人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尊敬长者,”不经意间,又迎来了九九重阳老人节,不禁想起了这首足以拨动游子思念亲人情思。在传统的熟人社会,一个不孝的人,会被视为逆子,轻者,会被断绝父子关系逐出家门,重者会被严酷的家规族规处罚。

    美文欣赏
  • 魏文帝——曹丕(二)

    魏文帝,魏文帝——曹丕、文化36、——曹丕下令复太学,建立机构传经典。黄初元年,曹丕下令恢复太学,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机构,传播儒家经典。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