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民国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生

民国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生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22 21:52:30
阅读:

王国维是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他深感治学之不易,曾告诫子女要远离政治漩涡——未料一语成谶。1927年6月,王国维自沉颐和园湖底,自此以后,这个书香门第分崩离析,子女们颠沛流离,尝尽曲折,在政治漩涡中身不由己。

民国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生

王国维之谶

1927年6月2日,一代国学宗师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湖自尽。噩耗传至城中,学界诸人都极为震惊。在留下的遗书中,王国维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王国维一生飘零,1925年,他受聘成为清华国学院的教授后,一家人才终于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这段日子却只有短短的两年。他的去世又让妻子儿女开始了四散飘零的生涯。

如今,在王国维的子女中,尚在世的只有其长女王东明一人了。长期以来,因为觉得自己的生活“乏善可陈”,王东明总是不敢于人前提及自己的家世,更“不敢著书立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不知道她就是王国维的长女。王东明说,在年近百岁之际,她才“突然想通了”,在别人的辅助下完成了《自述》,对王氏家族走过的一百年进行回顾 。

早在“五四”时期,对“社会运动”常怀恐惧之心的王国维就曾告诫子女要远离政治漩涡,他担心在激进思潮和激烈政争的催化下,“最可怕之社会运动恐亦有之”。当时又有谁能料到,他这番“预言”竟然一语成谶,自己的子女亦因此卷入时代漩涡。

民国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生

从东瀛到清华

王国维一生共有两次婚姻。第一任莫夫人(1907年病逝于海宁),育有儿子王潜明、王高明、王贞明。第二任潘丽正,1908年与王国维成婚,1965年病逝于台湾,育有儿子王纪明、王慈明、王登明,女儿王东明、王松明。

1913年,王东明于父亲王国维流寓日本期间出生在京都八番地。那时王家已经有了四个男孩,女儿的到来为王国维带来了许多欢乐。1916年,王国维返国,到上海的“哈同花园”内任职。对此王东明说,那时父亲在日本的经济不能自主,生活主要依赖友人罗振玉资助,父亲带着一大家子人,日常费用,渐觉不裕。当时罗振玉因连年印书,所费也甚多,由此父亲不愿再有累于罗氏,遂先期返国。

1925年,清华国学院成立,王国维积累了多年的学识终于得到了发挥机遇。动荡的乱世中,在梅贻琦等人的努力下,清华园为一批学人营造了安宁的治学环境,王国维的一生成就,也在这里达到巅峰。而今忆及在清华园的日子,王东明既留恋又伤感。留恋的是她随父亲在清华园居住的日子虽短,却享受了天伦之乐,伤感的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她相继失去了大哥和父亲这两位最亲近的人。

王东明说,父亲最爱她大哥王潜明,但不幸的是王潜明却于1926年感染伤寒症去世,此事给了父亲很深的打击,此后,一家人便很少再看到他的欢颜。

民国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生

飘零一家

或许是出于对长女的疼爱,王东明说,父亲在世的时候,她并没有像哥哥们一样被送往学堂,而是被留在父亲身边,由父亲带着念《孟子》和《论语》。花了一年的时间,王东明学完了《孟子》,但是《论语》才学了一半,父亲就去世了,这成了王东明永远的遗憾,后悔当初没有跟着父亲好好学。

虽然自己在国学上的造诣极高,王国维却没有让任何一个子女继承“衣钵”,而是让长子去考海关,次子去考邮政……对此,王东明说,父亲常感在动荡的年代中做一名学人是如何不易,不但要时常经受时局动荡导致的颠沛流离和冲击,还时常为生计所困,他希望儿女们都能凭借一技之长,不至于为生计担忧。

这是否是王国维无奈的选择呢?或是他有意让子女以平淡的生活度过时代的动荡呢?由于他很少流露内心的感受,少年时的王家子女也很难清晰地感受到父亲的用意。

王国维去世后,王东明随母亲离开清华园,在海宁家乡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陆续念完小学、初中,接着又前往松江女子高中读书。1941年,眼见着日军即将侵入上海租界,一家人为避难又飘零各地----王东明去了西安,六弟登明去了昆明(五弟慈明193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去了昆明机床厂工作),妹妹松明、三哥贞明、四哥纪明和母亲则去了青岛。

王东明说,抗战胜利后,台湾宣告光复,她的三哥王贞明和四哥王纪明调往高雄海关工作,妹妹松明也到由高雄海关、港务局、要塞司令部三个单位合办的子弟学校任教,母亲也于此间到了台湾。1948年7月,她住在五弟家,得知妹妹所在的子弟学校缺少人手,她就想过去任教,正好在浙江大学任助教的六弟登明正过暑假,也想到台湾去游玩,于是姐弟俩就在经历了一天两夜的海上颠簸后来到高雄。

在高雄,王东明与母亲还有几个兄弟姐妹住在一起,她的感觉是“一家人终于暂时安定下来了”。不久后,六弟登明返回上海。1949年后,国民党政府败退来台,海峡两岸从此隔绝数十载,王东明等在台湾的家人也和留在大陆的二哥王高明、五弟王慈明、六弟王登明断了联系。

民国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生

38年后的重逢

由于早期的生活太不稳定,一直到了1950年,年近40的王东明才经人介绍而成婚,先生陈秉炎是1949年后来台的国民政府官员。1953年春,台北县永和镇(今新北市永和区)成立消费合作社,王东明开始在那里从事实物配给工作,一直到1982年退休。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她就开始与三哥和五弟、六弟商议在香港见面的事情,当年9月,数十年没有见面的姐弟终于在香港见面了。此时,当年的八个兄弟姐妹,已经有四人先后去世,剩下四人的年龄加起来,“刚好三百岁”。

二哥王高明曾经有过和台湾的家人团聚的机会,但他选择了留在大陆。1941年时,他已经是邮政总局的副邮务长,到了1949年,邮政总局随国民党政府南迁台北,他没有跟去,而是留守上海等待接收,1949年后,他到北京任改组后的邮电部任秘书处副处长;1952年,五弟王慈明也奉调到第一机械部,到了1956年,又作为新政权选拔出来的第一批总工程师,被派去筹建成都量具刃具厂,从此一直待在成都;六弟王登明留在了上海,先后担任上海医科大学教授、药剂学教研室主任。

正是在这次会面中,王东明第一次知道,她的二哥因被卷入“朱学范、谷春帆特务集团”案,也像父亲一样选择了自尽。几十年前,身为父亲的王国维曾苦心劝告子女要远离政治运动的漩涡,那时他经常因担心“最可怕之社会运动”会在中国爆发而忧国伤时,后来谁能料到,父亲的这些担心居然一语成谶,竟然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应验了呢?

民国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生

重回清华园

1990年,王东明的老伴陈秉炎在台北去世,享年89岁,为排遣哀伤和寂寞,她订了一个“五年计划”,到大陆、美国等地去走走。对清华园念念不忘的她,一直把那里看做是自己的“娘家”。1990年中秋,在别离大陆42年之后,王东明第一次踏上了“回娘家”之路。在清华,校方安排王东明一行住在梅贻琦故居,并派专人陪同寻访,这使王东明感受了“娘家人”的“人情味”。

在台北的家中,整理父亲遗物成为王东明在退休后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凡是遇到关于父亲的任何资料都尽量剪存并仔细阅读,时间越是长远,越是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对父亲的感情与愧疚”。通过这种方式,她对父亲和自己的经历进行回望。

当年没有认真跟着父亲念书的她,到了晚年看到父亲留下的文字,总会怆然而泪下。一直到这时候,她仍不愿对人说自己就是王国维的女儿,在成都的五弟王慈明也和她一样,除了一些同事,没有多少人知道王慈明就是王国维的儿子,因为他几乎不提及自己的家世,一直到了2006年,王慈明才被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奇逸“发现”,原来王国维的后人已经在成都“隐居”了50年,此时的王慈明已经是91岁的高龄。

随着兄弟姐妹的不断凋零,仍在世的只剩下王东明一人,眼见父亲的学术在被“重新发现”后获得越来越高的重视,她开始改变“不写回忆录”的想法。

相关推荐

  • 民国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生

    王国维,王国维是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他深感治学之不易,曾告诫子女要远离政治漩涡——未料一语成谶。

    文章阅读
  • 王国维诞辰140周年丨以西格中,尽弃前学:王国维的悲剧观

    王国维,对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而言,这是一个悲喜交集的日子。王国维,刚刚结束逊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差使,前一年冬天,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驱逐出宫。

    文章阅读
  • 国学大师王国维:一个时代的璀璨钻石

    王国维,国学大师王国维:一个时代的璀璨钻石

    文章阅读
  • 王国维甲骨文书法

    王国维全集,作者:王本兴王国维博通经史、地理、考古、音律、戏曲、文学、诗词、金石、书画、美学、西方哲学等门类与学科。

    文章阅读
  • 南怀瑾智慧:霉运缠身时,坚持做好这两字,时运会不请自来

    南怀谨,提到南怀瑾老师,大家都会想起他教授、哲学家、禅宗大师、国学大家等头衔,好像用尽一切高深之词来形容他都不足为过。

    佳句赏析
  • 周易注十三

    周易注解,王弼的性理《易》及其对朱熹的影响至迟自南朝宋代,至宋明之间,王弼《周易注》一直立于学官,这一权威注释,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漫长时期《易》学的发展和演变,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漫长时期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

    美文欣赏
  • 朱光潜学案

    朱光潜,朱光潜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几乎是现代中国美学史的一个缩影,他所构筑的博大精深、融贯中西的美学体系和谨严的方法在现代中国美学家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他留下的上千万字的美学著作已成了任何一个建构未来中国美学体系的探索者必须学习的经典。

    美文欣赏
  • 朱熹新儒学——从“伪学”到官学

    朱熹简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它来评价朱熹学说,是最为恰当不过的。

    美文欣赏
  • (九)王阳明:朱熹是儒家最好的产品经理?

    朱熹的资料,关于“格物致知”,娄教授讲得还是很抽象,有点云山雾罩,似懂非懂。后来事实证明,王阳明同学当时也是听得稀里糊涂,一知半解。我们不妨再聊聊“格物致知”。寻根问祖,发现“格物致知”历史悠久,来自儒家典籍《大学》一书,作者是曾子(原名曾参),孔子的学生。

    美文欣赏
  • 学汉字:生男孩子为啥叫“弄璋”,而生女孩子叫“弄瓦”

    弄璋弄瓦,所以古人用玉制作了很多相关的用品,这些用品,分门别类,各有名号,又都属玉制品,在造字时均归玉部。今天解说这6个玉部的汉字,多是玉制的器物,分别如下:1、琬。

    佳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