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韩愈为何敢对皇帝吹胡子瞪眼?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

韩愈为何敢对皇帝吹胡子瞪眼?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12 23:54:29
阅读:

韩愈,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散文成就很高,以“文起八代之衰”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更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在中央做官时,他意气风发,评点时政,敢对皇帝老子吹胡子瞪眼;被贬到偏远小县后,也是胸怀磊落,尽自己所能,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

韩愈为何敢对皇帝吹胡子瞪眼?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


一、直言敢谏的风骨

公元803年,韩愈当上了监察御史,这是一个纪检的位置,负责纠察朝中官员是否称职,有没有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韩愈很满意这个位置,准备在任上一展才华,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上对得起皇帝的信任,下给天下百姓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上天好像也故意在考验韩愈的才能和胆识,这一年,关中地区大旱,颗粒无收,老百姓没有吃的,只能是到处乞讨。而朝廷的有关部门却对这种现象视而不见,不仅不减免人民的赋税,发放贩济,反而欺上压下,变相多收。韩愈从儒家的“仁政”思想出发,认为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如果人民都没有好日子过,起来造反,最后遭殃的还是国家。就给德宗皇帝上了一篇《论天旱人饥状》,如实描绘了因天早造成的损失和灾民吃不上饭、草根树皮都被吃光的惨相,请求免除赋税,发放救灾粮。接着,又就京城中的强买强卖现象发表了一大通议论。德宗皇帝是个只爱听好话、不爱听实话的人。一生气,就撤了韩愈的官,并把他贬到边远的连州阳山(今广东阳山)去当县令。这是韩愈政治上遇到的第一次大挫折,当时真有点让他蒙了头,但他很快清醒过来,觉得自己做的没错,虽然被贬也不后悔。所以,当后来韩愈又被召还到朝中为官时,他仍然是本色不改。

二、勤政爱民的典范

韩愈被轰出朝廷之后,家属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不堪颠沛流离,生病惨死在驿道旁。政治失意,家庭蒙难,韩愈的心境之苦可想而知。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没有消沉、没有颓丧,而是不忘修身治国的本色,在潮州访民疾苦,兴利除弊。

离开潮州之后,韩愈改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这里也是奴隶买卖猖獗,并且还有借债到期不还子女就要去给债主当奴的风俗。韩愈不仅把已经沦为奴隶命运的七百多名男女青少年,统统赎还给他们的父母,还彻底废除了以子女抵债的陋俗,使更多的穷人避免了沦为奴隶的悲惨命运。

三、忠君卫道的人杰

不可否认,韩愈是忠君的。

虽然他多次向皇帝上书,直陈时弊,然而这正是大忠的表现。不盲从,不明哲保身,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体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难能可贵的品质。同时,当君王有难、皇权不稳时,他更能挺身而出。

统兵在外的大将割据一方、不听朝廷调度是唐朝自玄宗以来的老问题。到了中后期更是愈演愈烈。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他的儿子吴元济自立为节度使,公开背叛朝廷,发兵攻掠周边地区。当时朝中主和的大臣众多,御史中丞裴度极力主张应该派兵征讨,韩愈给宪宗上《论淮西事宜状》支持裴度。平叛的战争打起来后,由于将领不齐心、指挥不得力等原因竟断断续续地打了四年,到了817年,裴度在宪宗的支持下,到前方亲自督战,担任前敌总指挥,并任用韩愈为行军司马(参谋长)。韩愈先行来到沐州(今河南开封),恩威并用,劝说驻军首领韩弘归顺朝廷,剪除了吴元济的羽翼,使吴元济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接着韩愈又向裴度建议派兵直人蔡州(今河南汝南)吴元济的大本营,为平叛行动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叛乱平定后,韩愈也以功升任刑部侍郎(副部长)。

韩愈自幼饱读诗书,二十五岁考中进士,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在他眼中,忠君卫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他的忠君,却不是愚忠,是在符合儒家道义基础上的忠。儒家思想中重视民众生活、敬鬼神而远之的处世原则,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境界给他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君王的皇权不稳时他能不避艰难,当皇帝迷信神佛时他能直言抨击,当百姓生活困苦时他能大声疾呼、想办法解决。

四、文传后世的名家

虽然韩愈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员来说,其事迹是可圈可点的,也是杰出的。但是,真正使他传名于后世,却是他的文学成就。他的《讲学解》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师说》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马说》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等都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正因为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尊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更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歌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也称他是“文起八代之衰”,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朝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名人介绍

韩愈为何敢对皇帝吹胡子瞪眼?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韩愈为何敢对皇帝吹胡子瞪眼?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


《祖席》原文翻译及赏析

淮南悲木落,而我独伤秋。

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淮南悲木落,而我独伤秋。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韩愈为何敢对皇帝吹胡子瞪眼?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


【作品鉴赏】

《祖席》通过写木落悲秋,表达作者对朋友冤情的理解与悲伤

首联是开题,主要写木落悲秋,古今同慨:淮南悲木落,而我独伤秋。淮南即西汉淮南王刘安。他在《淮南子·说山》中,有桑叶落而长年悲之句。两句意思是说:淮南王当年曾悲哀秋来草木零落,而作者自己也见秋至而独自伤怀了。在古汉语中,悲和伤虽为同义词,但伤却比悲在感情上更深一层。特别加一独字,情味更浓,表示了诗人对朋友冤情的理解与悲伤。并切秋心为‘愁’之题旨。颔联承首联之意而再推进一步: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意思是说:有情人见秋叶落本来就伤悲,更何况是在这愁心的季节要与好友相别呢?故人相别,已是痛苦难耐,更何况再加上羁宦之愁呢?羁是羁绊,羁宦相联,便有从京城外放为官,常常倍受监视、官身更不得自由之意。这一联中的虚词用得好;况与与那堪相搭配,至少有两点妙处:一是几层意思相递进,一层更比一层深入;二是这种流水对,转折轻灵,语气如行云流水,使人觉得似乎未用对仗,而实际上却是十分工稳的对偶。

颈联转入回顾友情和叙述今日之悲: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上句暗用《淮南子·说林》篇中有荣华者,必有憔悴之意,下句用《诗经·风雨》篇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语,表示天时不利,忧思君子之情。两句意思是说,当年同科进士,本望同有荣华之乐;而今已成异路之人,愿与君子风雨同忧。此联用典自然贴切,读之不觉是在用典,而是出自肺俯之言。并且这种不能同乐,便来同忧的感情,更体现出友人间的关怀。

韩愈为何敢对皇帝吹胡子瞪眼?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


《祖席》描写劝解朋友要想开,保持乐观情绪,表达作者替友人着想,提出了如何解脱精神苦恼的劝勉

尾联归结到送别的用意上来,劝朋友要想得开,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意思是:您不要以为属于江南西道(今属江西袁水流域)的宜春离京城太远,那里的江山如画,风光宜人,希望您能在那里畅快地游赏。言外之意是:千万不要以暂时的荣辱升降为念,要好好地保重身体,保持开朗的心怀。

这比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名句在意义上更加丰富动人;因为王勃的诗只单纯表现了身可离而心相近之意,而韩愈的诗却替友人着想,提出了如何解脱精神苦恼的劝勉。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两个特点:1、诗人虽然写的是一首格律严格的律诗,但能一气呵成,明白如话;2、此诗的虚词用得好,典故用得活,叙述友情和劝勉友人,皆能情真意切,而在表现手法上却又不即不离,使深情厚谊溢于言外。

韩愈为何敢对皇帝吹胡子瞪眼?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