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韩愈:我才是中唐文坛的大佬

韩愈:我才是中唐文坛的大佬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12 22:35:30
阅读: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后台回复“日历”“图书”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

今日优课,点击收听→《笠翁对韵》国学启蒙

韩愈:我才是中唐文坛的大佬

1

大唐元和年间,刑部侍郎韩愈更新了一条朋友圈: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孟郊的接班人@贾岛。并附上诗作一首: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空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在人间。

——《赠贾岛》

孟郊大贾岛二十八岁,是中唐著名诗人,曾写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等经典诗篇。

此时的韩愈,位高权重,在文坛也颇有建树,他直接将贾岛定性为孟郊再世,小贾同学想不红都难。

此言一出,文艺圈一片哗然。堂堂的侍郎大人,为何如此钟爱一个后生晚辈?

事情还得从三天前说起。

喧闹的长安街上,正走来一位书生,面目清瘦,衣衫褴褛,一看就是乡下人进首都。

奇怪的是,书生一不拍照,二不购物,三不看美女。嘴里念念有词,手上不停变换着各种姿势,一副精神病院偷跑出来的样子。

就在众人对其指指点点之际,书生一不小心,撞上了仪仗队里的卫兵。

卫兵大喝一声:“何方贱民,在此扰乱韩大人出行!”

吓得书生连忙跪地:“草民万死,请大人恕罪。”

卫兵继续耀武扬威:“拿下,治罪。”

书生双膝一软,瘫倒在地。

“且慢——”官轿中走出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一口气问了书生四个问题,比“保安三问”还要多出一问:“你是何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何故闯入卫队?”

书生叩首:“小生贾岛,昨夜吟诗两句,至今仍有一词未敲定。一时走神,冒犯了大人,实属不该。”

一听书生在吟诗,韩大人立刻来了兴致:“哎呀,只要不是碰瓷就好。快说,你作的是什么诗?”

贾岛回答:“‘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觉‘僧敲月下门’更好,甚是纠结。”

韩大人略作沉思:“本官看来,‘敲’字自带声效,与月夜之静可形成鲜明对照,甚妙。”

贾岛大喜:“大人高见,小可醍醐灌顶……”

韩大人哈哈一笑:“快快请起,阁下可还有其他诗作,咱俩不妨接着唠嗑……”

贾岛起身,从怀中掏出一叠文稿:“这是我十年来的习作,尚有百余字未定稿,请韩大人赐教。”

韩大人接过文稿一看,连连称赞,随后,竟携贾岛走进酒楼,一起煮酒论诗,激扬文字。

三天后,署名为韩愈的《赠贾岛》,传遍了长安城。

从此,贾岛名满天下,终与孟郊齐名,并称“郊寒岛瘦”。

2

这已经不是韩愈第一次为新人打call了。

杜牧的好领导牛僧孺,进京赶考之时,也学着别人的样子,前往韩家拜码头。

当天,碰巧皇甫湜(shí)也在。二人阅过牛僧孺的诗文后,深表赞赏,一致认为,这样的人才,必须让其成材。

一番酝酿后,韩愈与皇甫湜商定了宣传方案。

第二天,两人徒步至牛僧孺住所。

沿途有人问及,均回答:城南有个叫牛僧孺的读书人,才华堪比文曲星,特去拜访,以辨伪真。

众人听闻,皆起吃瓜之心,随着韩愈二人,一路紧跟。

到了牛僧孺的住所,竟(dāng)然(rán)大门紧锁。

韩愈便在门上留言:韩愈、皇甫湜同谒几官先辈不遇。

纳尼?一个无名书生,韩愈竟称之为先辈!

一夜之间,牛僧孺声名鹊起,不久,自然科举及第。

还有李贺,韩愈也为其做了不少工作。

李才子少年时便已诗名远播,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十八岁时,父亲去世,需守孝三年,便错过了第一次大考。

服孝期满,李贺再次备考。

行卷之时,凭借一首《雁门太守行》,深得韩愈好评: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韩愈又一次拉上皇甫湜,造访李贺,为其疯狂打call。

李贺自然高兴不已,即兴创作《高轩过》,称赞韩愈、皇甫湜为“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不料应考之时,竞争对手却向主考官举报,李贺父名李晋肃,“晋”“进”同音,李贺当避父讳,终生不得参加进士考试。

荒唐的主考大人,竟然认可了这一说法,直接堵死了李贺的入仕之门。

韩愈听说后,大为愤怒,三杯热酒下肚,写下《讳辩》一文,为李贺据理力争: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父亲名字里有“晋”,儿子便不能举“进士”,若父亲名为“仁”,是不是儿子也不能为“人”了?

饶是如此,李贺仍然无缘科举。

3

韩愈善待新人,与其科考经历密不可分。

公元786年,十八岁的韩愈,只身前往长安。连续三年参加科举考试,均以失败告终。

又三年,韩愈第四次参考,好不容易进士及第。

但在接下来的吏部铨试中,韩愈又连续三次落榜。

十年间,韩愈六考六败。

郁闷之极的韩童鞋,频频上书宰相,自我推荐,均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公元801年,韩愈再次参考,终于通过铨选,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负责大唐青年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

已过而立之年,才得以担任朝廷命官,欣喜之余,韩愈决定告假回乡,将亲属接至长安。

路经华阴县,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韩愈游了一次华山。

都说华山天下险,果真名不虚传。看着两旁的悬崖峭壁,韩愈心惊胆战,只得手脚并用,匍匐前行。

登顶后,韩愈一回头,见四周均是万丈深渊,立刻全身发软,嚎啕大哭,觉得自己再也回不去了,便哆哆嗦嗦地说出遗嘱,让随从转告家属。

当地县令听说后,连忙召集一帮经验丰富的村民,硬是将吓到虚脱的韩大人抬下山来。

多年后,回忆起此事,韩愈仍然心有余悸:

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陉。

倚岩睨海浪,引袖拂天星。

……

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镌铭。

——《答张彻》

4

如果你因此认为韩愈胆小怕事,那就大错特错了。

韩愈的官宦生涯中,曾经搞过两件大事情,足以让其名垂青史。

中晚唐时期,面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局面,皇帝老儿们都将国运昌盛和长生不老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佛祖身上,导致佛教兴盛一时。

公元819年,凤翔法门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指骨,迎来了三十年一次的开放日。

宪宗皇帝决定,恭请佛骨进京,接受臣民瞻仰。

天子带头,万民效仿。

泱泱大唐,掀起了一场近乎狂热的礼佛热潮。

官员逢佛必拜,叩头献财。

民众或烧顶灼臂,自残身体,或废业破产,杀子献女,已然走火入魔。

韩愈时任刑部侍郎,目睹怪状,痛心不已,便拍案而起,奋笔疾书,上《论佛骨表》加以谏阻。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韩愈指出:佛教本来就是外传宗教,与中原国情不符。

就算释迦摩尼活在世上,来大唐朝拜,皇帝接见一下即可,没有必要兴师动众。

况且“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实在不宜放置宫中。

如果说这些言论,还不足以激怒宪宗皇帝。

那么惹麻烦不怕事大的韩老先生,接下来的话,十个头也不够砍的了: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汉明帝信奉佛教,仅在位十八年。梁武帝舍身施佛,国破身死……

韩大人,你这是几个意思,确定不是在给大唐和宪宗写悼词?

幸有宰相裴度与崔群,极力帮助说情,龙颜大怒的宪宗皇帝,才免了韩愈死罪,将其贬为潮州刺史。

离开京城之时,面对前来送行的侄孙韩湘,韩愈想起自己一心为国,却落得如此下场,不禁悲从中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

到了潮州,除了兴学种树,做了不少百姓拥护的好事,韩愈还留下了几段有意思的小插曲。

这天,韩刺史在街上溜达,偶遇一僧人,长相极为丑陋,尤其是两颗门牙,直接翻出了口外。

本就对佛门中人无甚好感,见此和尚相貌奇葩,韩愈瞬间强迫症发作,恨不得走上前去,直接掰断那两颗门牙。

但身为地方主官,韩愈不能乱来,恶狠狠地瞪了和尚两眼后,便回到了府衙。

不到一炷香的工夫,下人来报,说是有个和尚送来一个纸袋。

韩愈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对长牙,一看就是刚才那位僧人的。

韩愈甚是惊讶:佛门中人如此厉害,竟能机智地看穿我的内心?

于是,连忙派人找回那个和尚。

一番促膝长谈后,韩愈得知,这位僧人法号大颠,是潮州灵山寺的主持,学识渊博,声望颇高。

韩愈惭愧不已,赶紧为自己的以貌取人赔礼道歉。此后,两人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与大颠和尚的友谊,便在城里修了一座“叩齿庵”。

潮州地处江边,经常有鳄鱼出没,对村民构成了极大威胁。

上任不久,韩愈便收到了多起鳄鱼伤人的报告。

老百姓听说韩愈爱民如子,都来找这个青天大老爷诉苦,希望韩大人能够好好管管鳄鱼。

看着伏地求助的百姓,韩愈嘴上说:“要相信朝廷,相信政府,我们一定能够消灭鳄鱼。”

心里却直打鼓:我有什么办法,我也很绝望啊!

是夜,韩愈辗转反侧,久不能寐。

一番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之后,韩愈决定,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与鳄鱼大战一场。

次日,潮州江边,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韩愈一挥手,现场迅速安静下来。

众人都万分期待:韩大人,请开始你的表演。

只听韩愈大声喊话:“下面,我宣布,祭鳄鱼仪式正式开始!”

尽管不明所以,掌声仍然经久不息。

命人往江中投了两只猪羊后,韩愈继续慷慨激昂:“本官深感鳄鱼不除,必定后患无穷,特作《祭鳄鱼文》一篇,以赶走猛兽,保人畜平安。”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鳄鱼,鳄鱼!本官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着小伙伴游出潮州,时间可以宽限到五天,甚至七天。如果七天还不走,绝对会将你们赶尽杀绝。可别后悔哦!

说来也怪,自那天起,潮州再也没有发生过鳄鱼伤人事件。

6

公元821年,韩愈任兵部侍郎。

同年,镇州兵变,都知兵马使王廷凑杀害新任节度使田弘正,自称临时节度使,并要求朝廷下诏确认。

穆宗皇帝大怒:“还真是逆天了,给我灭之!”

朝廷遂派出裴度,带兵讨伐。

不料,作战伊始,先锋牛元翼就被叛军包围。

无奈,朝廷只得答应王庭凑的要求,命韩愈为特使,前往镇州宣旨安抚。

此时的韩愈,已年逾五十。

听说他要孤身进入敌占区,文武百官,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有人担心,一个登山都腿软的伪爷们,能否担此重任。

也有人力挺,老韩连佛骨都敢烧,铁骨铮铮,自然不惧几个匪兵。

元稹也说:“韩愈可惜。”穆宗皇帝有点后悔,一再叮嘱韩愈,务必弄清形势,若有危险,可不进入敌区。

韩愈却大义凌然:“感谢圣上关心,献身于危难之时,乃微臣职责所在。”

岂有首君命而可以逗留自顾之理!

语毕,便只身前往。

一路上,韩愈心急如焚,快马加鞭,日行几百里:

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

风霜满面无人识,何处如今更有诗。

——《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

抵达镇州,面对荷枪实弹的匪兵,韩愈面不改色,踱步前行。

见到王庭凑后,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说得王先森痛哭流涕,后悔不已。

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韩愈救出了牛元翼,还和王庭凑成为了好朋友。

胜利凯旋,韩愈心情极佳:

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

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

——《镇州初归》

向朝廷复命后,便邀请张籍、贾岛等一众好友,外出玩耍: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此后,韩愈深得皇帝信任,先后转任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晚年的韩愈,生活很是潇洒,妻妾成群,雨露均沾,经常感觉身体被掏空,便开始服用壮阳药物。

此药大多含有硫磺,过量服用,必然有害。

但韩大人很是聪明,搞了一个小创新,用硫磺粉喂公鸡,待几个月后,再食鸡肉。

这样以来,既可壮阳,又能降低毒性。

但是,韩大人隔日便吃一只公鸡,天长日久,毒性累积,终致丧命。

昌黎公逾晚年颇亲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始亦见功,终致绝命。

7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积极倡导古文运动,并大获成功。

“手持文柄,高视寰海。权衡低昂,瞻我所在。三十馀年,声名塞天。”

“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班固)、马(司马迁)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

其代表作《师说》,以全新的视角,明确了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性和选择老师的原则,具有穿越时代的意义。

另一篇名作《马说》,借物寓意,托物言志,有痛惜,有愤怒,也有嘲讽,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外,还有沉郁悲情的《祭十二郎文》和含蓄深情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韩文”传世。

在众星璀璨的大唐诗坛,韩愈也有一席之地。

不仅诗作“豪健雄放,自成一家”,“真出自然,其用事深密,高出老杜之上”。

且功成名就之后,不忘提携后辈,扶持英才,皇甫湜、牛僧孺、孟郊、贾岛、张籍、李贺等多位诗人,均受其恩惠。

尤其可贵的是,身为文臣,韩愈忠勇双全,苟利国家生死以,不因祸福避趋之,“匡君之心,一饭不忘;救时之念,一刻不懈”。

或许,正因如此,苏轼才会对其推崇备至: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版权声明】作者简介:叶楚桥,诗词世界签约作者,简书签约作者。读唐诗宋词,写风流趣事。微信公众号:叶楚桥。有任何问题请加诗词世界小编微信号wh-pos001,小编等你做朋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