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唐诗三百首》中的最后一首,值得再三品读,可惜局中人不懂

《唐诗三百首》中的最后一首,值得再三品读,可惜局中人不懂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14 07:11:58
阅读:

在清代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中,最后一首诗是《金缕衣》,全诗内容如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诗三百首》中的最后一首,值得再三品读,可惜局中人不懂

首先,这是一首乐府诗。唐代近体诗达到鼎盛,乐府诗已不是流行诗体,在《全唐诗》中,近体诗也占了多数。编者将乐府诗作为此选本的最后一首,应该有对唐代诗体的重要程度进行划分的用意。

《唐诗三百首》中的最后一首,值得再三品读,可惜局中人不懂

其次,单从诗歌内容看,诗的前两句劝诫人们不应为眼前以"金缕衣"为代表的物质追求所迷惑,而应抓住短暂易逝的年少时光。诗歌如果就此行进,大概会同"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类,成为警策人们珍惜时光、奋发图强建功立业的大众化格言。

接下来两句,话锋一转,成了及时行乐之语,花盛开的时候就要及时采摘,如若采摘不及时,等到春蚕花落,就只能折取花枝了。然而,真是只是采花这么简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这个层面上讲,及时行乐的成分就复杂了起来,这里面,有对美好青春年华的珍视,更有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爱情,是诗歌里永恒的成份。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到"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到"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明月上高楼》),从朦胧梦幻到亲密无间,皆是字字真情。

《唐诗三百首》中的最后一首,值得再三品读,可惜局中人不懂

但《唐诗三百首》作为蒙学读物,不适于太直白的有关爱情的表达,如此借"花"言"情",正合事宜。读者能明白其中真意最好不过,但若不能理解,就只当作是对青春年少的珍视,对灿烂春光的挽留,也未为不可。再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诗至此,读者的年龄也会有一定增长,对诗歌的理解程度也更会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文学修养也有所提高,学术上的追求应不能局限于此,应达到可以阅读如《唐诗别裁集》《唐诗品汇》,甚至《全唐诗》等内容更丰富充实的唐诗选本的程度,因此,从对爱情的初涉,升华至文学修养的提高,正有其合理性,以此篇作为选本的终结,大有"成人礼"的意味。

再看此诗的作者。《唐诗三百首》等许多唐诗选本皆署名杜秋娘,而《全唐诗》则说是无名氏。杜秋娘,《资治通鉴》称杜仲阳,后世多称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杜牧经过金陵时作了一首《杜秋娘诗》,其序简述了杜秋娘的身世。诗中附了一段注:"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长唱此辞。"并没有说这首七绝是谁所作,因此,《全唐诗》所说的无名氏更准确。但既然《唐诗三百首》说是杜秋娘所作,并将其作为最后一首,应有其深意在。

《唐诗三百首》中的最后一首,值得再三品读,可惜局中人不懂

杜秋娘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堪称传奇。15岁时,处于颜值巅峰的她成了李锜的侍妾。元和二年(807年),李锜正式起兵造反。后来李锜造反失败,杜秋娘又因容貌出众被纳入宫中,后来受到唐宪宗宠幸,并封为秋妃。此时的杜秋娘,不仅是宪宗的爱妃,还是他的机要秘书,杜秋娘以她的美丽与柔情,化解了宪宗的气盛与浮躁,他们常常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似有伉俪情深之貌。杜秋娘光芒至极,却难料世事,元和十五年,宪宗猝死宫中,原因不明,有人传言是内侍弘志蓄意谋弑,但当时宦官专权,此事不了了之。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嗣位为唐穆宗,杜秋娘则成了皇子李凑的傅母。李恒好色荒淫,沉迷于声色犬马,不满三十岁一命呜呼。十五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他只知道打猎游玩,不理国事,不久又在宫中被刺身亡。这时,李凑已被封为漳王,杜秋娘眼见三位帝王连续暴死,必为宦官所弑,于是与宰相宋申锡密谋,决心除掉宦官王守澄,立李凑为帝。岂知宦官的耳目众多,计划被宦官王守澄所知,结果是李凑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削籍为民,返回乡里,结束了她的"折花"岁月。

《唐诗三百首》中的最后一首,值得再三品读,可惜局中人不懂

纵观杜秋娘的一生,从侍妾、妃子、傅母,最后削籍为民,穷困潦倒,终此残生。年少时歌唱过的《金缕衣》正奇迹般地与她的一生吻合。她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里尽情施展自己的美貌与才华,尽管在历史的浪潮中无力回天,但终究未曾辜负"花开之时"。《唐诗三百首》以此篇终结,也正似乎以杜秋娘的一生为参照,暗含着蘅塘退士对人生的看法。

相关推荐

  • 《唐诗三百首》中的最后一首,值得再三品读,可惜局中人不懂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清代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中,最后一首诗是《金缕衣》,全诗内容如下: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诗词赏析
  • 部编版七下语文《木兰诗》知识点+图文解读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知识点一、作者简介五六世纪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她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佳句赏析
  • 《木兰诗》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翻译,木兰诗南北朝:佚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佳句赏析
  • 拜读:《木兰诗》

    木兰诗原文,北朝与南朝不同,北朝是在西晋末年就已经陆续产生的“十六国”的乱局中,经过长期战乱而渐次形成的,加之几乎都是异族立国,文学的发展就很滞后。诗坛虽说也不完全寂寞,终究多为模仿“南诗”之作,少有自己的特色。

    佳句赏析
  • 课文赏析:《木兰诗》:一曲巾帼英雄的颂歌

    木兰诗,一曲巾帼英雄的颂歌·关中刀客---大别花乡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诗”。

    佳句赏析
  •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纳兰诗词·第三十期」

    纳兰诗词,《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①银床:指井栏,一说为辘轳架。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青梧:梧桐,树皮色青,故称。②屧:鞋的木底。秋蛩:蟋蟀。

    佳句赏析
  • 六月夏莲冯晨雨:南朝乐府中的江南女子

    南朝乐府,“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第一次见到冯晨雨,南朝乐府诗中描写的江南女子便跃然眼前。如同一把秘钥开启了时光之门,关于江南旧事的想象纷至沓来。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佳句赏析
  • 思念到极致是什么感觉?——最美乐府诗赏析之西洲曲

    南朝乐府民歌,“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雁字无多,写的相思几许,”“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佳句赏析
  • 中国历史上极具开创性的、划时代的时期——南北朝

    南北朝,南北朝时代是一个经常为中国历史所忽略的时期,相对中国历史与政治中所津津乐道的大一统与天下的概念来说,这混战的过渡时期,确实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悖,或者说是与现有的汉本位思想不相符合的时代,但是不可否认,在这个纷乱的时代里,却是另一个思想勃发、文化交融、社会发展的时期,而这样的历史,

    佳句赏析
  • Vol.268.《子夜歌》|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 主播:阿鲍姐姐

    南朝乐府民歌,古代文学作品选Vol.268作品原文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欢”人品不好,迟早会变心,女子早有预感,所以早已有所顾虑,但“欢”最终离她而去,仍然令她伤心。

    佳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