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抗清名将袁崇焕的后人,为什么要帮助清朝维持统治?

抗清名将袁崇焕的后人,为什么要帮助清朝维持统治?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14 06:43:45
阅读:

明朝末年,位于东北地区的女真势力兴起,来自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建立了后金。起兵之初,后金军一路所向披靡,攻城掠地,但是却在辽西一个小小的宁远城栽了跟头,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努尔哈赤的继任者皇太极再一次进攻锦州、宁远城,再一次以失败告终。而两次击败后金军的,正是著名的袁崇焕。袁崇焕在崇祯初年因为自己的一些原因,加上崇祯皇帝听信谗言,而被凌迟杀害,袁氏家族也自此流散。然而袁崇焕的后人在清代又奇迹般重新崛起,并在清末重新担任地方督抚大员,与觊觎中国土地的西方列强斗智斗勇,其面临的危险境遇与当年明末的袁崇焕何其相似。

抗清名将袁崇焕的后人,为什么要帮助清朝维持统治?

(袁氏后人在三代单传后开始壮大)

隐姓埋名的遗腹子

在民国时代编写的《清史稿》中,认为袁崇焕被杀时是有子嗣的 。

崇焕见法,前史以为冤。妻子流寓汝宁,明鼎既革,有子曰文弼,从征有功,编入宁古塔正白旗汉军,生尔汉。康熙二十三年从征雅克萨,留守黑龙江城。尔汉生贵,贵生常在,常在生赶。赶三子:长世有,次世宽,三世福。世福即富明阿,披甲入伍,用今名。

虽然《清史稿》与《明史》中“崇焕无后”的记载有冲突,但是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以及相关的地方志,尤其是结合袁崇焕的家乡史书《东莞县志》中的记载,还是可以看出当年袁崇焕被杀后袁姓家族的发展脉络的。当年袁崇焕的妻子在袁崇焕被处死之后辗转流寓到了今天的河南汝宁,生下了袁崇焕的遗腹子袁文弼。十几年后清军入关,隐姓埋名的袁文弼长大成年,加入清军,南下参战。因为袁文弼立下军功,被清朝编入了宁古塔汉军正白旗,从河南前往东北的极寒之地宁古塔(今天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

再次崛起的将军世家

袁文弼在宁古塔的时候,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名为袁尔汉,袁文弼为儿子取的这个名字现在看来也颇有意味。袁尔汉跟随清朝大军远征雅克萨,击退了进犯黑龙江地区的沙俄势力。袁尔汉也就听从调遣,率兵在黑龙江城(今天的黑龙江省黑河市)驻守,袁氏一门也跟随他开始在这里定居。终清一朝,袁家一门的很多成员都担任了重要的武官职务,到了清末时期,更是做到江宁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一级。

在瑷珲城的长年生活,让袁氏一家的生活逐渐满族化,尤其是从袁尔汉的后人的名字上可以看出。比如袁尔汉的孙子的孙子,在清末叱咤风云的江宁将军富明阿,明显就是一个满族名字,而他的儿子寿山,也有很明显的满族色彩。说到这两位官位,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袁氏一门的顶点,然而他们的命运也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开始起伏飘摇。

镇守孤城,重蹈前朝覆辙

抗清名将袁崇焕的后人,为什么要帮助清朝维持统治?

(一身戎装的黑龙江将军袁寿山)

袁崇焕最出名的一位后人,就是在1900年效法先祖,在面对绝对优势的俄军进攻的情况下死战不降,镇守孤城的黑龙江将军袁寿山。他在1898年接任了黑龙江将军,然而和当年镇守在宁远城的袁崇焕一样,袁寿山在当时的黑龙江衙门所在地齐齐哈尔城感受到了周边严重的威胁。

一方面是北方的沙俄虎视眈眈,在黑龙江境内修建中东铁路,建设房屋,俄国军队甚至也开始在铁路施工沿线大摇大摆的出现。一旦情况有变,一车皮一车皮的俄国军队就会立刻出现在自己眼前。另一方面是当时黑龙江严重缺人缺兵,根据1887年的人口普查,黑龙江共有五万户,二十五万人。然而当时的黑龙江有数十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平均一平方公里不到一人。黑龙江的驻军数量就更可怜了,寿山将军能直接掌控的驻防军只有12000余人,能够灵活调动的野战军基本上没有。一旦与沙俄开战,黑龙江基本上无险可守。

袁寿山在就任黑龙江将军之后尽了最大的力量来招揽内地中原的流民进入黑龙江垦荒,并大力编练了数千人的新军和马队,力图强化黑龙江的武装力量,可惜为时已晚。1900年,就在袁寿山上任的两年后,全国各地闹起了义和团。袁寿山对活跃在黑龙江地区的抗俄力量予以支持,派遣清军直接和义和团一道围攻铁路沿线的俄国据点,由于组织不力,且武器装备上差距悬殊,对俄国据点的围攻以惨败收场。然而这时的袁寿山在黑龙江依旧人少兵少的情况下,给了俄国一个绝佳的出兵借口:“保护铁路”。

随着沙皇一声令下,17万俄军沿着西伯利亚铁路气势汹汹的扑来,攻入了中国境内。然而放眼整个黑龙江地区,能拉起来的队伍不到两万。两万人还分守在几十个城镇之中,可以说清军在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俄军这时已经装备了现代化的栓动步枪和速射炮,然而清军连几支无烟火药步枪都很难找到,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让俄国人的南侵活动简直和一场普通的徒步行军差不多。

袁寿山没有能够像他的祖辈袁崇焕那样,靠着镇守孤城来绝地反击, 千古扬名。指着内地援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此时此刻同样有数万西方联军在进攻北京城,朝廷已经是自顾不暇了,可见袁寿山这时当真是在守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孤城。即使他用极大的热情招募百姓参军守城,也只能拉起来一支千余人的乌合之众。1900年8月28日,俄国大军浩浩荡荡杀向了寿山所在的齐齐哈尔城,并向城内大规模炮击,城墙轰然倒塌,守城的千人队一哄而散,袁寿山见事不可为,就自卧棺材之中,让自己的下属向自己开枪。下属连射两枪,因为寿山将军平时习武,身体强壮,许久仍未气绝。寿山在棺中大吼“军覆则死”,卫士又连射数枪,寿山才壮烈殉国。

抗清名将袁崇焕的后人,为什么要帮助清朝维持统治?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内的寿公祠)

有趣的是,袁寿山和他的祖先袁崇焕一样,都是在当时的朝代被罗织罪名,贬低至极,到了后一个朝代才予以平反的。袁寿山死后,清廷认为他“擅开边衅”,革职查办,并认为他死有余辜。直到后来才予以平反。民国时的百姓感慨张作霖时代的俄国势力更加庞大,对寿山将军当年的强硬抗争的往事愈加怀念。1926年,市民们在黑龙江的齐齐哈尔修建了寿公祠,兴建祠堂来缅怀这位将军,这也是当时人的一种感时伤怀,借古讽今之举。

参考文献

1.吴雪娟:《寿山家族世系研究》,《北方文物》,2002年第2期

2.闻衡:《寿山是否为袁崇焕嫡孙》,《黑龙江史志》,1994年第6期

3.肖文和:《寿山以身殉国精神探析》,《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第2期

4.李向辰:《黑龙江将军寿山研究点墨》,《黑龙江史志》,1994年第3期

5.李向辰:《寿山的垦荒实边思想》,《黑龙江史志》,1994年第5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