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09 21:29:51
阅读: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剑阁扼守川北门户,地势险要,千山万壑,直走燕秦,是北方入蜀的交通枢纽,沟通连接都城长安和巴蜀腹地的要津。剑阁境内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更是道教文化的荟萃之地。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一郡奇观”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造像分布于剑阁县城东约1公里的鹤鸣山山巅岩石之上。据《四川通志》记载:鹤鸣山在州东二里,特飒千仞,环绕州治。后人摩崖刻唐元结中兴颂于上,一名东山,又谓南山。明代学者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载:东山又名卧龙山,而鹤鸣一说或与传说有关,传张道陵乘鹤往返于大邑,鹤鸣于空,故蜀中道教胜地多有鹤鸣的命名。

鹤鸣山道教造像是全国为数不多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一处唐代道教造像群。加之四川是五斗米道肇始和盛行之地。剑阁就地缘来说,正好位于金牛道的要冲,是连接中原和巴蜀的重要节点,其开凿的鼎盛时期为唐大中十一年,正处于会昌法难之后,佛教活动受到极大的重创,统治者更加重视道教活动,成为开凿的重大机遇。鹤鸣山造像规模和安岳玄妙观唐代造像堪称双壁。

鹤鸣山道教造像分布在马蹄形的岩壁之上。一号龛:长生保命天尊。坐东向西,摩崖圆雕。二号龛:天尊说法。复合双层敞口圆拱形龛,主尊及胁侍已被盗,现保存护法八像,浮雕,均饰花蔓髻或桃形高髻。龛两壁左右雕浮雕12神将,即六丁六甲。龛外凿刻明碑一对,下各有石狮一只。三号龛:长生保命天尊。坐东向西。四号龛:长生保命天尊。龛外壁刻有唐大中十一年题记和嘉庆《长生宫记》。五号龛:老君说法。复合双层龛形式,内龛凿刻老君说法像及左右胁侍像均已被盗,主尊正壁左右浮雕八部护法像。外龛左右侧雕刻六丁六甲神像。曹德仁先生的报告中还有第六号龛天尊像,说时代为南北朝,余于现场未曾得见。蔡运生先生的《剑阁鹤鸣山的道教石刻造像》一文中刊布有此龛的图片,转引于后,供大家参考。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上图转自“快乐道教剑阁鹤鸣观”公众号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从内容和题材上看,主要以长生保命天尊、圆形头光浮雕的“五斗星纹”和“六丁六甲神”组合最为显著,独具特色,其在巴蜀石窟乃至全国堪称罕见。

五斗星纹表示地之五行,天之五星。即“阴阳五行德运”的理论,是道教天地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中最为根本的内容。根据《太上说中斗大魁保命妙经》曰:“东斗主篇、西斗记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巍然天尊,天人受度,旷劫长存”。《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中也有记载,太上老君在太清境上大赤天中黄金殿内向五老帝君、五斗星君讲述五斗因缘,劝诫世人供养五老五斗,向十二本命和十二神库送本命钱,以求平安富贵和长生。《星经》曰“南斗六星主天子寿命,亦主宰相禄爵之位”。“五斗星纹”深刻的表明了道教追求长生的思想境界,是道家信徒修炼的标志之一。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长生保命天尊是鹤鸣山道教造像最为关键的特色。《道藏》中《老子像名经》卷十有记载曰“尔时,高上老子告下方保命真人及诸仙众:下方梵气无极世界一百二十天尊灵像名号,礼之者灭无量罪,得无量福。”紧随其后的第八名便是“至心信礼上生保命天尊”。又,鹤鸣山第四号龛右侧石壁上铭文曰:

长生保命天尊并序 前剑州刺史踢紫金鱼袋 郑口上玄之道,进退我生。虽厥彼莫,亦厥攸修。修之于何哉? 莫口之主也,主之何乎?莲含华也。斯实端本怕地起源,诀要克口。中达上过蘸则予宝之人,清河崔氏之女也。能坚厥志,思彻口异,明玄以通照希。正月十六日,圣降,以锡祈。因夫典是州暇晨莲陟,于是岫徊览其所,乃灵仙之窟宅在焉。前镌于口厥众矣。爰拾华丽之服,以命石工雕长生保命天尊象一躯。以承我福,以清我躬,遂题赞曰:

崇厥灵尊,其号保命, 绵绵亿祀,天齐地庆,求精志卓,我业载定,克弥已心,受枯靡竟。

圣唐大中十一年丁丑岁五月功毕

此处的“长”应是经文中“上”的谬误。为清河崔氏之女在此开凿造像的目的就是祈福。再结合《太乙元真保命长生经》的内容分析上述铭文,大致相符,可证长生保命天尊的意涵及开凿的理论根据。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六丁六甲在道教中的地位类似佛教石窟里的天龙八部,均系护法神。六丁六甲与二十八宿,四功值曹,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等都是道教中常说的神将群。

六丁六甲神另据《真武本传妙经》载: 六甲神将的名讳是: 甲子水将军李文思,甲戌土将军李守通,甲申金将军李守全,甲午火将军李守左,甲辰风将军李守进,甲寅木将军李守迁。但这些名字与《三才图会》和《老君六甲符图》所记不同。后者所记名讳如下:甲子神将王文卿,甲戌神将展子江,甲申神将息文长,甲午神将韦玉卿,甲辰神将孟非卿,甲寅神将明文章。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除道教石窟外还有后人复刻的颜真卿《大唐中兴颂》以及李商隐《剑州重阳亭铭并序》碑。有人据此将一窟二碑称剑州的“一郡三绝”所言不虚。

唐代立国以来,便和道教密不可分。李氏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崇信有加。佛教虽然在社会上颇有力量,皇室也尽可能在儒释道三家之间保持平衡与融合,实际上,唐代明确的将道教置于最高位。高祖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唐太宗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唐高宗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等等。皇室的影响和支持下,各类道教宫观鳞次栉比,盛极一时。会昌法难后,道教更是鼎盛一时。鹤鸣山便开凿于此时。

然而,安史之乱后的大唐,虽然稍有“中兴”之象,却也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大唐再无贞观之治,再无开元盛世。唐宪宗为元和中兴之主,被称为安史之乱后最伟大的君主,削藩后,却企求长生不老,因服丹药过多,脾气暴戾,居然被宦官所弑。唐武宗迎来会昌中兴,却也独好道家,喜服丹药。唐宣宗“大中之治”成效显著,开创了第三个中兴局面,但也好道数,迷信长生不老,服食金丹过多,中毒而亡于大明宫。

仙人驾鹤长鸣于东山,是一声大唐最后的哀鸣。

班班可考的史迹,见证着中兴大唐最后的挽歌。

道可生万物,却只给了大唐中兴的回光返照,难以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夏之将其。是道错焉?非也,只是历代君王忘却“道”之核心与要义,只求万世不朽,却难摆脱命运的枷锁。

弥漫在鹤鸣山上的石窟造像和碑刻,穿透缥缈的历史时空,向我们诉说着过往,亦将大唐最后的中兴,铭刻在石壁之上,为后人所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鹤鸣山道教造像 | 鹤鸣东山,大唐最后的中兴


谢谢转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