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21 03:28:04
阅读:

《<a href='https://www.edusy.net/tag/changanshiershichen_3944_1.html' target='_blank'>长安十二时辰</a>》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文/老张在路上

电影《妖猫传》里,唐玄宗和他宠爱的美人杨贵妃,曾经登上一座楼,享受百姓欢呼。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也有这座楼。剧中有一个桥段,唐玄宗携杨贵妃在上元夜要在此楼观灯,这座楼即将引爆各方矛盾和冲突。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这座楼就是唐史上著名的“花萼相辉楼”。

花萼相辉楼位列四大名楼之前(即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山西的鹳雀楼),统称为“天下五大名楼”。因它位于帝都长安皇宫之中,所以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名楼”。

01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之子,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

李隆基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父亲李旦第二次登上皇帝之位。

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开元盛世。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李隆基)

在位后期,李隆基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埋下了唐朝中衰的伏笔。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庙号玄宗,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

李旦一共有6个儿子,李隆基是第三子,所以李隆基又称李三郎。

其他5个儿子,《新唐书·睿宗诸子传》记载:“睿宗六子,肃明皇后生宪,宫人柳生捴,昭成皇后生玄宗皇帝,崔孺人生范,王德妃生业,后宫生隆悌。”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李旦剧照)

02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旦禅位于太子李隆基,退为太上皇。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李隆基为夺回皇帝应有的权力,发动先天政变,率羽林军袭杀太平公主党羽,随后赐死太平公主。李旦正式归政于皇帝,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

至此,李隆基终于掌握了全部朝政。这一年,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一晃到了唐玄宗开元八年,即公元720年,这一时期,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元盛世”,被认为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杜甫)

40多年后,诗人杜甫写了七言古诗组诗《忆昔》,回忆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借以讽今: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

就在这一年,盛世皇帝李隆基决定在兴庆宫内兴建两座楼,名字他也已经想好,一名“花萼相辉楼”,一名“勤政务本之楼”。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03

在唐代长安城内外,有三处皇帝居住的宫殿。城北中部的太极宫(称西内),城东北角的大明宫(称东内)和城东的兴庆宫(称南内),这三处皇宫合称三大内。

太极宫在隋朝时就已经建成,初唐时李渊、李世民都住在这里,办公务处理政事,李世民更是在这里取得了“贞观之治”。

隋帝国以《周易》的乾卦理论为指导建造了大兴城,也就是后来的唐长安城。地理和天象相对应,象征北极星的皇宫太极宫,被安排在长安城北部中央的位置。然而这种设计,忽略了地形的缺陷,太极宫处在长安城地势最低的一块洼地上,夏季潮湿而燥热。

唐贞观八年(634年),居住在长安城北苑大安宫的太上皇李渊年世已高,监察御史马周上奏请为太上皇新建一座“以备清暑”的新宫,以求“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为表孝心,太宗欣然批准,命人勘寻宫址,择定“龙首原”。堪舆完毕,浩大的新宫建设正式启动。

贞观八年(634年)十月,新宫建设开始。起初取名为“永安宫”,意求太上皇李渊长永安泰。贞观九年(635年)正月,新宫更名为大明宫。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唐高祖李渊驾崩于大安宫寝殿内,他没有能够住进大明宫内,大明宫建设随即中止。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常年居住在太极宫内。一直体弱多病的他又患上了风湿病,史书载“风痹”。因太极宫地势低下湫湿,高宗不堪忍受疾病之苦,于是大明宫的修建再次提上日程。

龙朔二年(662年),大唐举全国之力再兴土木营建大明宫。此次建设,奠定了大明宫的基本建筑格局,大唐皇室从太极宫迁入大明宫,开启了大明宫做为大唐帝国新的政治中心的序幕。

唐玄宗做藩王时,他的府邸在长安城东门春明门内,属于长安外郭城的隆庆坊,李隆基和他的哥哥宋王李宪等同住在隆庆坊里,此地号称“五王子宅”。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长安里坊图)

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后,为避其名讳而将隆庆坊改名兴庆坊。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已经当了两年皇帝的李隆基将他的4位兄弟的府邸迁往兴庆坊以西、以北的邻坊,将兴庆坊全坊改为兴庆宫。兴庆宫成为李隆基偶尔来玩玩,住几天的离宫。 到了开元八年(720),李隆基在兴庆宫西南部建成花萼相辉楼和勤政务本楼。

开元十四年(726),兴庆宫建造朝堂并扩大范围,将北侧永嘉坊的南半部和西侧胜业坊的东半部并入。开元十六年(728)经扩建,从此兴庆宫正式成为玄宗听政之所,也是他与杨玉环长期居住的地方,号称“南内”。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清平调》便是起源于兴庆宫的沉香亭: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开元二十年(732),在外郭城东垣增筑了一道夹城,使得皇家可以从兴庆宫直接与大明宫、曲江池相通。后来在兴庆宫南侧又增筑了一道夹城。

开元二十年至二十四年(732~736),向西又扩建了花萼相辉楼。

唐代的宫廷建筑,很大部分都是单层宫殿结构,楼宇也大多是两层,而花萼相辉楼的层数达到了三层,总高120唐尺,折合今天约35.3米,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十分罕见的。

唐人高盖在《花萼楼赋》中写道,登上花萼楼后,可“遥窥函谷之云,近识昆池之树。绿野初霁,分渭北之川原。青门洞开,览山东之贡赋。”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04

花萼相辉楼的楼名,取自《诗经·棠棣》: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家室,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首章先兴比,后议论,开门见山,倡明主题。“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兴中有比;而诗人以棠棣之花喻比兄弟,是因棠棣花开每两三朵彼此相依而生发联想。

诗人直接告诫人们,只有“兄弟既翕”,方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兄弟和睦是家族和睦、家庭幸福的基础。

“鄂”,萼,花托,花朵最外面一圈绿色小片。这里的意思是说棠梨花,花复萼,萼承花,兄弟之间的情谊,就如同这花与萼一样,相互辉映。

李隆基为此楼命名“花萼相辉楼”的楼名,象征他们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李宪辞让皇位的行为虽有明哲保身的意思,但确实具有高士的德行。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时将建储贰,以成器嫡长,而玄宗有讨平韦氏之功,意久不定。成器辞曰:“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累日涕泣固让,言甚切至。时诸王、公卿亦言楚王有社稷大功,合居储位。睿宗嘉成器之意,乃许之。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李宪剧照)

李宪死后,玄宗大恸,追谥李宪为“让皇帝”,号其墓为“惠陵”。

花萼相辉之楼建在兴庆宫西南角西侧,隔一条街的对面,是李隆基几个兄弟居住的胜业坊和安兴坊。李宪在胜业坊东南角赐宅,申王李捴、岐王李范在安兴坊东南赐宅,薛王李业在胜业坊的西北角赐宅,府邸相望,环绕于宫的四周。

开元八年(720年)至开元十四年(726年)间,分封在外地的藩王回京,唐玄宗便会在此设宴,与兄弟欢畅庆祝。

若有事召回兄弟,也在此处宴饮。《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天子于宫西、南置楼,其西署曰“花萼相辉之楼”,南曰“勤政务本之楼”,帝时时登之,闻诸王作乐,必亟召升楼,与同榻坐,或就幸第,赋诗燕嬉,赐金帛侑欢。诸王日朝侧门,既归,即具乐纵饮,击球、斗鸡、驰鹰犬为乐,如是岁月不绝,所至辄中使劳赐相踵,世谓天子友悌,古无有者。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开元十四年以后,大唐国力达到开元盛世的顶峰,花萼相辉楼又有了其他用处。

宴请文武百官,以及每逢佳节例行举办庆祝活动也在此楼举行。

唐代诗人张说曾经写过《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诗中写的正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花萼楼前花灯的繁盛之况:

其一: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重焰,鸡踏莲花万岁春。

其二:

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

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

李隆基在位时,每年的阴历8月初五是钦定的国家节日,大唐千秋节,从开元十七(公元729年)开始实行。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将皇帝生日设为全国性节日,在唐以前还无先例。关于此事《旧唐书》里有明确记载:“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寮于花萼楼下,百寮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八月初五,唐玄宗、杨贵妃在花萼楼前举行盛大的宴会和乐舞表演,庆祝第一个“千秋节”。

据《唐会要》记载,千秋节这天,“大陈山车旱船,寻橦(tong古代的冲锋车)走索,丸剑角抵,戏马斗鸡。又令宫女数百,饰以珠翠,衣以锦绣,自帷中出,击雷鼓为《破阵乐》《太平乐》《上元乐》。又引大象、犀牛入场,或拜舞,动中音律。”

唐教坊为此专门创作了一部大曲《千秋乐》(又名《千秋节》、《千秋万岁》),曲作者白明达,龟兹人,故此曲有龟兹乐风格。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当时在“千秋节”上表演的教坊大曲还有《蝶恋花》、《清平乐》等,其中最有名的乐舞当数唐玄宗编写的《霓裳羽衣曲》。此曲最初由杨贵妃亲自表演,但宴请宾客老让“娘娘”作舞,欠妥,后来便改由舞艺出色的杨贵妃侍女张云容表演,再后来改为双人表演,再后来改为由15岁以下少女组成的300人的大型舞队表演。

当时有个神童诗人叫刘晏,此人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三字经》有“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之语。刘晏那时也就是十多岁吧,也在楼上参加宴会,唐玄宗看了杂技表演艺术家王大娘的表演很高兴,就让刘晏赋诗一首:

楼前百戏竞争新,惟有长竿妙入神。

说道绮罗偏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

王大娘头顶长竿美妙入神,虽然是个女人,但力气很大,嫌长竿轻了,上面还站个小孩子。

这场演出,从白天直到夜晚,楼上挂起花灯,更加美丽辉煌。玄宗皇帝坐的时间久了,有些累,但即是与民同乐,又不能禁止喧哗。高力士看在眼里,就在楼上大声叫道:“现在由念奴唱歌,二十五郎小管、李龟年玉笛伴奏。”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念奴是玄宗天宝年间的最有名的歌女,她的名字后来制出一个词牌“念奴娇”。二十五郎是唐宗室汾王李承宁,他排行二十五。李龟年在大名鼎鼎的唐代音乐家。

这几个人的组合堪称超豪华阵容,后来再也没有了。

这次演出后六十年,公元789年,诗人张祜写了一首《千秋乐》,记录了当年演出的情景:

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

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妙解愁。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在花萼楼下演出的还有舞蹈家公孙大娘。公孙大娘是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的第一舞人。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

诗圣杜甫写有一首慷慨悲凉的《剑器行》,写尽当年公孙剑器之盛: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 罢如江海凝清光

......

公孙大娘的舞蹈,成了绝唱。多年后,晚唐诗人司空图,写了一道《剑器》诗,这样说:

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

潼关一败胡儿喜,簇马骊山看御汤。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起。新皇帝又搬到大明宫处理朝政,从此兴庆宫慢慢就荒废,一荣俱荣、一毁俱毁,兴庆宫都荒废了,更何况花萼相辉楼这些宫里的附属建筑?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05

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形势紧张。一天,李隆基在郁闷中登上花萼楼,高力士令楼前善于水调的乐队奏乐唱歌。乐队唱起了诗人李峤的《汾阴行》: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祠。

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鼓树羽旂。

汉家五叶才且雄,宾延万灵朝九戎。

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

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銮舆。

五营夹道列容卫, 三河纵观空里闾。

回旌驻跸降灵场,焚香奠醑邀百祥。

金鼎发色正焜煌,灵祇炜烨摅景光。

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

彼汾之曲嘉可游,木兰为楫桂为舟。

棹歌微吟彩鹢浮,箫鼓哀鸣白云秋。

欢娱宴洽赐群后,家家复除户牛酒。

声明动天乐无有,千秋万岁南山寿。

自从天子向秦关,玉辇金车不复还。

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

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

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

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

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这首诗最后两句,用了一个典故:西汉时,汉武帝到河东(今山西一带),在祭祀了后土之神后,坐船在汾水上游览。秋高气爽,武帝很高兴,就写了一首《秋风辞》,其中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李峤诗里的意思是:你看那汾水之上,武帝安在,只有年年秋雁南飞罢了。

唐玄宗听了,想到当下的形势,即将大乱而至。他不禁流下泪来,问:“这是谁写的诗?”有人回答说是武则天时的李峤,李隆基感慨道:“李峤真是才子啊。”他没等乐曲奏完就退下了。

安史之乱后七八十年,诗人杜牧经过兴庆宫,看到宫门坚锁,苍苔满地,想起昔日的繁华,不禁叹道:

千秋佳节名空在,随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看因雨上金铺。

金铺是宫殿大门上镶的金属兽头,口里衔着口环。勤政楼上的门环都长了青苔,其荒凉可想而知。

诗人刘禹锡写有《杨柳枝词九首》,之五: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率军攻入长安,与唐军交战三年,使得长安城“宫、庙、寺、署,焚荡殆尽。三大内遭到极大破坏,花萼楼作为兴庆宫里目标最显眼的建筑,自然跑不了焚烧的命运。此为长安城所经第一次焚毁。

黄巢起义平息,唐廷对长安城进行过修复,然而不过五年,李茂贞的一把火又使此番努力“扫地尽矣”。此为长安城所经第二次焚毁。

天复元年(901年)十一月,朱温西入潼关,宦官韩全诲劫昭宗西去凤翔,然后“火焚宫城”。天佑元年(904年),朱全忠下令彻底废毁长安城,此为对长安城的第三次焚毁。

到了宋代,兴庆宫遗址上只有龙池还在。大约到明代中期,兴庆池干涸,整个兴庆宫遗址,都渐渐变成农田。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花萼楼,在楼里上演过更多悲喜剧

花萼相辉楼在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