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聪明”女儿养成记——挥手自兹去!

“聪明”女儿养成记——挥手自兹去!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1-22 18:44:50
阅读:

写在前面的话

有一次,女儿跟我说:“老爸,我是你的亲生女儿吗?”

好些次,她妈妈问我:“你管过女儿吗?你关心过她吗?”

我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爸爸,我承认。

下面是几年前写给女儿的话:

当女儿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时,作为父母也希望你能到一所更好的中学。

先是放弃了某所中学的邀请。

然后,你妈妈准备好各种材料去到另一所中学报名,但一直到小升初摇号前也没有任何消息,到学校一问,说是递交的材料不见了,再补也来不及了,无法提前预录取。

于是等着摇号结果,所在小学超过50%进入那所中学,3%进入女儿现在的中学,你是其中之一。

得知这个结果后,女儿跟她妈妈讲:“我想我的运气再不会比这更差了!”

当然还有机会进入私立中学,但那不是我们想要的。

最后在一番“所谓的努力”后,你来到这里,读完初中三年。

请原谅你的父亲,当时他并没有真正想办法让你去一所他人眼中的好学校,他基于这四点:

一,人人希望教育公平的时候,他不应该去破坏。当然,这世界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忘掉这一原则;

二,听到你这句话,让你的父亲对你更信任。他从这句话中感觉到的是自信和坚强;

三,纵然有可能初中三年下来得不到一个理想的结果,但是他希望你能用三年时间来领悟人生必须要遇到不如意,只是时间早晚;

四, 他没有能力去做规则破坏者。

令人欣慰的是,女儿凭借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4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样板学校”之一的学校。很多人夸她聪明,也有很多人向我讨教是怎么教育的。

这是我在女儿毕业季写给老师的信,并未寄出,算是我对教育的一点思考吧!

“聪明”女儿养成记——<a href='https://www.edusy.net/tag/huishouziziqu_1150_1.html' target='_blank'>挥手自兹去</a>!

老师,这个夏天,您又要挥手告别一些人。他们在您的人生旅途上,该是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迹呢?老师您又会在孩子们的生命中抒写下怎样的一段乐章呢?站在岸边的我无从知晓。我相信每一个记忆的涌现,在多年以后依然鲜活如初,因为您和孩子们在埋下回忆的种子时,浇足了养料:快乐、忧愁;笑语、泪水;争执、和解;辛苦、轻松;成功、失败……

匆匆三年,就在这挥手一过的时刻,真诚地道一声:“谢谢!”感谢您对孩子的教诲!

您的付出和辛劳,我就不一一列举。借此机会,我想聊聊我所认识的教育以及与此有关的东西,很多启发来自于您和孩子们的三年时光。

首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雅思贝尔斯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斯普朗格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

“教育在于造成完全人格。”——张伯苓

“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与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卢梭

“一个好的教育首先应该帮助人全面发展,达到身心的统一,让人成为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朱永新

……

这些看法和观点,我理解为是人类对于教育的愿景(vision),是每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希望到达的终极目标。

问题是:我们需要一条什么样的路线图(roadmap)才能走向这个目标呢?

每一位受教育的个体(target)都不同于另一个个体,但纯粹的个性化在现阶段让学校教育无法进行,我们试着将具有相似画像的受教育者进行分类(segmentation),划分出各类近似人群,对其施以合适的教育。可以从社会阶层(不管你认不认可,社会总是客观的划分出不同阶层)、地域、家庭背景、天赋、个人希望达到的目标等等不同维度细分:

“聪明”女儿养成记——挥手自兹去!

(上图只是一个简单的表述)

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其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就是需要的教育定位(positioning)。针对不同定位的受教育者施以恰当的教育,是完美的方式和策略(strategy),即孔子的“因材施教”。

但现实中,我们面临两方面的困境(question):一,受教育者(之父母)无法或者不愿意接受当下的定位,多数人一生的努力是为了让孩子进入上一个阶层;二,现有的教育体系无法给予每个受教育者完全个性化的教育。

第一点导致的现象:焦虑的大多数。这一点的改变,需要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来自于对自我的清楚认识,但常常认识自己是最难的。

第二点是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动力之一。分层教育做得很好的美国(底层:施以生存教育,KIPP,掌握知识,学校教育为主;中层:生活教育,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加家庭教育;上层:生命教育,精英教育。注:信息来源于网络,非本人研究所得。)仍然有着巨大的改进空间:2017年5月25日,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到的憧憬之一便是:“个性化的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学习。”

在国内,我们见到分层教育的雏形: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国际学校、私塾以及“跑班制分层教学”等等,但离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育还有很长的路。

如果以上两点在短期内都无法实现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又想要更好的教育(为了问题简单化,我们将范围缩窄,以下特指中学教育),该如何做?

我的理解(countermeasure)是这样的:

充分认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和限制,采用合适的方式去弥补。

一个人后天行为习惯(behavior)的养成,是通过学习知识(knowledge)、培养技能(skill)并不断强化的过程。学校教育的重心是知识教育,兼顾技能(素质)教育,并且要在两者中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要兼顾大多数受教育者的长辈(而不是受教育者本人)的感受,当一所学校分配更多精力和时间到素质教育上时,那些表面上希望学校更多素质教育(不止于学点音乐、画画、体育项目等,而是培养诚实、正直、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以及爱家人和他人等)的家长可能马上要群起反对,他们真正需要(demand)的是高分基础上的完美孩子,而不是一个完美的孩子去取得高分。

当学校教育不足以让孩子得到高分并且家长力不从心时,我们会寻找社会资源——补课(新东方、学而思等等)。

当学校教育不足以支撑孩子需要的素质教育时,家长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校和家庭教育不足以让孩子得到高素质时,我们去寻找了什么样的社会资源给孩子补上这一课?

寻找美好教育这种精神食粮的旅程,一如我们寻找美味这种生存食粮一样:大锅菜的食堂——大众化的餐馆——接受私人定制的私房菜馆,而最可口的是:妈妈做的家常菜。

并不是妈妈做出了天下最好的菜,而是她懂我们想要吃什么,喜欢什么样的口味,“适口者珍”。

至此,我不确定思考出了什么是好的教育。

我理解:没有完美的教育,也不可能教育出完美的人,接受自己或许就是一个教育失败的成品,接受残缺的完整的自己和孩子。

其次,要有努力的人生

这世界,天才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享受到的快乐和幸福来自于他们的努力。

“你知道洛杉矶凌晨4点钟是什么样子吗?”天赋如科比,是如此努力。

当我们在应该努力的时候去享受快乐,那么在该享受快乐的时候只会留下默默的遗憾。

“这边的孩子肯定没有国内的累,心理压力没那么大,至少初中是这样,高中就不太一样了,写作业写到半夜是常事,因为功课重了,还要顾及课后活动。”一位在美国生活的同学跟我聊到。他们的初中是直接升高中,因此,辛苦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能被彻底打击:努力20余年学到的微积分原理,人工智能(AI)只需要几分钟便可以掌握,并且几乎不会出错。辛辛苦苦从小学读到大学、硕士、博士,却发现人工智能已经远远把我们抛在后面,世界似乎没有我们的用武之地了。绝望吗?

其实,这样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拿人和人工智能相比较,就如同水和植物来比较一样,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具有各自生存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之一在于:当我们为着某个目标前行的时候,我们是在享受着这个过程,而努力便是我们的享受之一。

我不确定AlphaGo在成长中是否享受到了这些。

还有,要争取拿一次第一,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

生活中有的人会让你感觉到强烈的自信,带给你向上的正能量,也有一些人总感觉缺少什么,这跟他们的职业、职位无关。

去寻找他们性格背后的东西,发现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总会在某一个方面或者在某一个时候获得过第一。

不需要永远第一,但人生中一定要至少享受一次第一。

不一定是在学习上,任何一个具有竞争机会的活动都一样,如果没有这样的活动,父母都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出来,让他们享受一次。

因此,在最后,要再一次感谢尊敬的老师!孩子是如此幸运,她所去到的总是好学校,她总是遇到好老师!

仅贴出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后老师给家长的一封信:

“聪明”女儿养成记——挥手自兹去!

“聪明”女儿养成记——挥手自兹去!

“聪明”女儿养成记——挥手自兹去!

“聪明”女儿养成记——挥手自兹去!

“聪明”女儿养成记——挥手自兹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