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烛之武退秦师》学习指导(高一必修一)——by.董泽华

《烛之武退秦师》学习指导(高一必修一)——by.董泽华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28 16:57:33
阅读:

《烛之武退秦师》学习指导

(高一必修一)

——by.董泽华

《烛之武退秦师》学习指导(高一必修一)——by.董泽华

一、【文学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学习指导(高一必修一)——by.董泽华

二、【战争形势图】

《烛之武退秦师》学习指导(高一必修一)——by.董泽华

三、【板书设计】(阅读提纲)

故事情节:

(一)、开端 :秦晋围郑(危在旦夕)——设伏笔

(二)、 发展:临危受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林则徐) ——起波澜

(三)、 高潮 : 说理透辟,善于辞令 。语气谦卑博好感;审时度势抓心理;揭微显隐挑矛盾;处处维护秦立场 。秦军撤退 。

(四)、结局:迫晋撤兵——照应开头

人物形象分析:

烛之武:义、勇、智——生动形象

晋文公:处乱不惊,隐忍不发、随机应变

四、【相关对联】

忧社稷, 出生入死 ,雄辩彰显忠义。

凭智勇 ,临危受命 ,巧言说退秦师。

五、【重点字词】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é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 以其无礼于晋 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 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①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七、课外自己补充一词多义:“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四种重点词: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三种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倒装句 两种翻译方式:直译,意译

五种翻译方法:增,删,移,留,换

六、【高考仿真试题】

1.朗读节奏,断句,停顿正确的是(3分)( )

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B.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C.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D.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答: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古代汉语第一人称的谦称代词。比如,还有“仆”“妾”“寡人”等。

B.执事,古代办事的官吏,也可以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C.鄙,本指“边邑”。引申为见识浅薄。常用作鄙视别人。

D.东道主指的是古时中国民间宴请款留宾客的主人。客人由西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客人由南来,则称主人为北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典故出自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年》。

答:C

3.下列对《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答: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四类词集中和特殊句式的句子)

七、【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积累】

1.古代爵位:公侯伯子男

2.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3.常见的复姓:左丘、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夏侯、诸葛、尉迟、公羊、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司寇、宰父、拓跋、轩辕、令狐、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西门

八、【 简述故事练习 】

九、【人物形象与性格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学习指导(高一必修一)——by.董泽华

十、【作文素材活用】

(议论文素材,事实论据)

1.话题:使命,责任,担当

2.话题:人才,口才

【版权申明】头条原创首发,未经本人同意,用于商业用途的转载,复制,粘贴,都属于侵权行为。欢迎关注本头条号,欢迎点赞,转发,评论。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