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15 23:23:34
阅读:

<a href='https://www.edusy.net/tag/mingxuanzongzhuzhanji_18091_1.html' target='_blank'>明宣宗朱瞻基</a>: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文/老张在路上

01

朱瞻基即为明宣宗,是明朝第5位皇帝,在整个明代16位皇帝中间,他还算得上是一位比较贤德的皇帝了。甚至,在中国古代数百名皇帝群里,也能进入好皇帝系列中。

《明史》赞誉他:“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明仁宗)

朱瞻基老爸明仁宗朱高炽能当上皇帝,朱瞻基起了一定的作用。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朱高炽小时候,接受武术和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明史》:“稍长习射,发无不中”。他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被朱棣立为世子。

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炽性格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明成祖朱棣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朱棣偏爱他的两个较年幼和更好武的儿子朱高燧和朱高煦,并常常带他们去参加征战。朱高炽做世子时,大部分时间用于儒术研究上。

就朱棣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二儿子朱高煦的,他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将来会遭人胁迫。但是最终朱棣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除了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嫡长子继位制度外,朱高炽作为世子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重大的错误,而且在建文元年(1399年)十一月,挫败了李景隆50万大军的攻击,保住了北京城,这是了不起的功绩。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朱棣实在找不出什么说得出口的理由废太子。此外,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敏慧异常,深得朱棣的喜爱,著名的文臣解缙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朱棣终于下定了决心,于公元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高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七日正式登基,颁布了大赦令,并定次年为洪熙元年。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八日患病,二十九日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终年47岁,他只做了十个月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朱瞻基书法)

朱高炽死后,皇帝之位传给了儿子朱瞻基。

朱瞻基当皇帝期间,在军事上,朱瞻基跟祖父朱棣一样,多次御驾亲征,外御蒙古、内平叛乱,保持了大明王朝的屹立不倒。在财政上,朱瞻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减免惩罚性税赋,发展经济。在文化上,实施比较宽松自由的文化政策,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才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就是这样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却没有落下唐宗宋祖那样的好名声,却了有一串黑历史:比如他无故废皇后,比如他被贬称为“蛐蛐皇帝”, 再比如他首开宦官参政恶例。

那么,朱瞻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朱瞻基绘画)

02

朱瞻基出生于大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1398年3月16日),是明仁宗朱高炽与其嫡妻张氏所生的长子。

因为朱瞻基长得非常像爷爷朱棣,朱棣非常高兴,夸赞这个孙子:“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以后,就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永乐中期以后的远征漠北,朱棣总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太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基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朱瞻基绘画)

除了与其祖父关系密切外,朱瞻基还常常保护他父亲使其免遭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打击。

朱高煦对自己的兄长、太子朱高炽一点也看不上眼。有一次他们同去拜谒孝陵。朱高炽身体肥胖,又患有足疾,由两个太监搀扶着行走,不慎跌了个跟头。朱高煦在后讪笑道:“前人蹉跌,后人知警。”皇太孙朱瞻基应声答道:“更有后人知警也。”

朱高煦听了侄子这句话,大惊失色。从此对这个侄子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不敢小看。

朱高炽登基不久,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一月一日立朱瞻基为皇太子。次年四月,父亲派他到南京去帮助完成迁都的准备工作。朱高炽在五月二十八日患病时,朱瞻基被召回北京,但当他抵达北京宫中时,皇帝已死去。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朱瞻基在26岁时成了新皇帝,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正式登基。

朱高炽死的很突然,当时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准备在半路截杀太子,然后自立为帝。此外还有一种阴谋论,说是朱瞻基等不及父皇朱高炽传位,谋杀了父皇。

这一切,都随着朱瞻基安全抵达京城,从容登基隐入历史云烟深处。

书上的历史是:朱瞻基在登基后的第二年改元为宣德元年,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十年后,朱瞻基像他的父皇一样,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终年38岁。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朱瞻基留下二子二女及原配废后胡氏(死于1443年)、继后孙氏(死于1462年)和他母亲张太后(死于1442年)。在临终时,朱瞻基指定已在宣德三年(1428年)2月20日被定为皇太子的8岁的儿子朱祁镇为他的继承人,就是后来的明英宗。

朱瞻基在位时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朱瞻基在位时期成为明朝历史上除了开创者朱元璋和永乐大旁朱棣外,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

史载:“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03

胡善祥是朱瞻基的原配妻子,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个女儿。永乐十五年,胡氏以贤闻名,选为皇太孙妃。洪熙年间,封为皇太子妃。宣德元年(1426年),立为皇后。

虽然胡善祥贵为皇后,但她为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态。而且她也没有生育儿子,只有两个女儿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因此并不得宠。

朱瞻基最宠爱的女人孙贵妃,此时诞下了长子。因此,宣德三年春,朱瞻基以胡皇后无子多病的理由,命令胡皇后上表辞去皇后之位。

胡氏废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随后朱瞻基册立孙贵妃为皇后。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张太后)

朱瞻基母亲张太后非常喜爱和怜悯贤德的胡氏,常召她居住清宁宫。内廷朝宴的时候,命胡氏位居孙皇后之上,孙皇后为此怏怏不乐,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婆婆张太后她不敢惹。

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崩,胡氏痛哭不已,次年(1443)亦崩,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此时,朱瞻基已经死去七八年时间了。

胡善祥无过被废,百姓们知道都非常同情这位品德高尚的废后。朱瞻基晚年也为此悔过,说是自己少年冲动。(《明史 后妃列传一》:“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天顺六年(1461年),孙太后死后,明英宗妻钱皇后劝丈夫恢复胡皇后位号。英宗问大学士李贤,李贤说“以陵寝、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称陛下明孝。”

天顺七年(1462年)闰七月,英宗上胡皇后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皇后”,修陵寝,不祔庙,永清公主袱葬。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朱瞻基另一个让后人垢病的是开了明代宦官参政的先例.

朱瞻基在位时,不顾朱元璋留下的遗诏和禁令,提高宦官地位,扩大宦官权力,致使宦官势力空前猖獗。无意地为宦官干政提供了保障,对造成王振专权以及明代宦官乱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朱瞻基即位伊始,便有意识地培植宦官势力。为加强对宦官的培训,在宫中正式设立专门的宦官教育机构内书堂。允许宦官读书识字、舞文弄墨,此后成为定制。这显然与太祖内臣不许读书识字的规定背道而驰。

执掌司礼监是明代宦官专权的主要途径,而司礼监权位变化的关键事件,是朱瞻基赋予司礼监太监批红权。宣宗令内阁条旨,然后这些条旨由他亲自批示,但实际上他本人政务繁多,很难办到这一点,有时就让司礼监太监代为批示。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勤政的朱瞻基尚且如此,其后诸帝大多深居后宫,荒嬉享乐,昏庸殆政,于是批红权悉由秉笔太监代行。秉笔太监成了皇帝的代言人,实权在内阁首辅之上,就连大学士也只能承旨办事,于是司礼监便趁机窃柄专权。尤其当皇帝怠于政事,宦官滥用权力的现象就变得最为严重。

有明一代,严嵩、张居正如此显赫,还得讨好司礼监,便是力证。

朱瞻基利用宦官制约内阁,代表皇权监督和控制政府机构的施政活动,自己居中驾驭。他却未曾料到,皇帝的批红权竟然落到了宦官的手中,最终酿成了宦官之祸。清史大家孟森由此感慨:“历代奄祸,岂非皆自宣宗造之。”

​​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以历史上宦官祸国乱政为鉴戒,曾说:“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朱元璋对宦官作了种种限制,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穿戴外臣帽服,官阶不得超过四品,各级官员不得与宦官公文往来等等,还铸铁牌于宫内,高约三尺,上铸“内官不得干预政事”八字,以示震慑。

朱元璋后,惠宗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四朝,宦官们并未对朝政产生决定性影响,是因为这几个皇帝天资聪明,勤于政事,宦官没有可趁之机。

英宗朱祁镇一朝,出现了明朝历史上第一个能够左右朝政的宦官——王振,而且王振不但自己干预朝政,而且直接向太祖朱元璋关于“内官不得干政”的铁律宣战,是他把朱元璋在宫内竖的铁牌携去。

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明宣宗朱瞻基打开了宦官参政的潘多拉盒子。

朱元璋虽是雄主,但他管不了后代的昏庸。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04

朱瞻基在野史里和一些文学作品中还有“蛐蛐皇帝”之称。

朱瞻基喜好促织,有“太平天子,蛐蛐皇帝”之名。促织者,蟋蟀也,民间叫蛐蛐。

明人吕毖《明朝小史》里载: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清人蒲松龄要据朱瞻基喜好蛐蛐这个特点,在《聊斋志异》里,写下著名小说《促织》,开头即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促织》是蒲氏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主人翁成名从悲到喜、喜极生悲、悲极复喜,祸福转化的奇特故事情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宫廷”的骄奢淫逸,以及各级官吏的媚上责下“假此科敛丁口”等等罪责,同时也提示了封建社会制度本身的黑暗和腐朽性。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蒲松龄以异史氏之语评论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明宣宗朱瞻基:本来算得上好皇帝,口碑为何还是差?

除了玩蛐蛐,朱瞻基还好房中术,曾向太医院一位太医索要这方面的书,这位太医告诉他,他是看病的,先辈(指太医院)传下来的也都是些医书,没有那类的书。朱瞻基就令人把这位太医偷偷的抓起来关在监狱里,不让外人知道。太医的家人也感到蹊跷,就托人打听。得知真相之后,太医的家人也不敢声张。那位太医被关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放出来。

朱瞻基的突然去世,不知同这种喜好有没有关系?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