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从通敌汉奸到民族英雄 袁崇焕形象大改变

从通敌汉奸到民族英雄 袁崇焕形象大改变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26 14:46:26
阅读: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十二月,乾隆皇帝批览历经多年始告修成的《明史》时,明朝末年遭崇祯皇帝下诏磔杀的疆臣袁崇焕(1584─1630年)引起了他注意。在仔细阅读过袁崇焕的事迹后,乾隆皇帝在翌日向军机大臣感慨的谕示道:“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闇,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着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

从通敌汉奸到民族英雄 袁崇焕形象大改变

图为广东巡抚尚安向乾隆皇帝奏报关于寻访袁崇焕后裔的结果。

袁崇焕生前坚守辽西防线,抵御欲进窥中原的女真兵马,并于明天启六年(1626)宁远之战时,给了当时势如破竹的后金大汗努尔哈赤鲜有的败绩;天启七年(1627)宁锦之战时,袁崇焕再度痛击登位不久的皇太极大军。接连两次重大胜利,让原本对后金连连败退的明朝君臣一时士气大振,兵部尚书王永光也称许宁远大捷的意义是“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崩溃。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终止八年连败、丢失辽沈的难堪战果,让后金明白明朝不是毫无将才。袁崇焕亦向天启皇帝上疏建议,只要给六万兵马防守四城与“且耕且筑”,“四年便可制胜”。

从通敌汉奸到民族英雄 袁崇焕形象大改变

袁崇焕画像。

王永光接着赞誉袁崇焕道:“智勇兼全,宜优其职级,一切关外事权,悉以为之”,建议将山海关外的所有军政大权全授予他做主,俾使其能致力抗敌,朝中各位大臣也多讴歌袁崇焕的功劳。待有志中兴的崇祯皇帝继位后,遂下旨敕封袁崇焕“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等于将河北、东北与山东多处的军务都交由他统筹。手握重兵的袁崇焕荣膺此命,不禁志得意满地向崇祯皇帝夸下海口“计五年,全辽可复!”

为了避免在前线苦战时遭朝中百官中伤掣肘,袁崇焕还向崇祯皇帝奏道“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要求皇上不能听信臣僚的三言两语就打乱自己的部署。崇祯皇帝立刻安抚他“卿无疑虑,朕自有主持”,随即赐予尚方宝剑,让袁崇焕在关外享有便宜之权。这下子,袁崇焕有兵有权,又有皇帝的无比信赖,可说是最炙手可热的封疆大吏,收复辽东应指日可待。然而没想到在短短数年后,崇祯二年(1629)皇太极率领大军绕道蒙古袭击京师(今北京市),袁崇焕闻警急忙率兵千里驰援,竟遭崇祯皇帝认定纵放敌军,判处“擅主和议、专戮大帅”的罪名。崇祯皇帝甚至还两度亲自审讯,最后论处“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的重刑,一代名将顿时成了通敌叛国的汉奸。

袁崇焕一死,《明史》惋惜道“天下冤之”,描述当时明人都以为袁崇焕受冤而死,然而这是清朝替袁崇焕翻案的语句。事实上,当袁崇焕下狱后,只有兵科给事中钱家修、平民程本直等少数人上疏营救,恳请崇祯皇帝念在彪炳战功赦免袁崇焕,其他原本交口称誉的百官们,此时竟一味迎合处于盛怒的皇帝,纷纷落井下石抨击袁崇焕“误国”。但安在袁崇焕头上的两大罪名,议和之事,本是袁崇焕用以阻挡后金攻势的缓兵之计,崇祯知悉后还“优旨许之”;至于杀死镇守在皮岛(又称椵岛,位在鸭绿江口,今属朝鲜平安北道)的总兵毛文龙之举,虽然毛文龙也有一把皇上御赐的尚方宝剑,袁崇焕属违制杀害,但崇祯“亦甚喜之,褒谕倍至,不嫌其矫诏”。故总的来说,崇祯皇帝与朝臣们以这些昔日允许的举措怪罪袁崇焕,未免有失公允。

崇祯皇帝与大多数明人都不认为杀害袁崇焕是种“自毁长城”的过错,即使在明朝灭亡后,遗民们在追忆亡国之恨时,仍不忘痛诋袁崇焕,甚至刻意无视他的战功、或提高毛文龙的地位。如曾先后向越南、日本请兵誓要“反清复明”的朱之瑜(号舜水,故又称朱舜水,1600─1682年),就詈骂“贼臣杨镐、袁崇焕前后卖国”;担任过崇祯皇帝经筵讲官的文震孟,其子文秉则诬蔑袁崇焕“原知辽不可复,冀以款羁縻岁月耳”,认为袁崇焕只想拖延时间、无意收复辽东。连袁崇焕的“五年复辽”承诺,也成了部分人攻击他性格急躁的罪证,而非想收复失土的赤诚之语。

从通敌汉奸到民族英雄 袁崇焕形象大改变

崇祯画像。

在明亡后编撰史书《明季北略》的计六奇,也活灵活现地指称1629年皇太极攻北京城时,“遥见袁兵亦溷清兵劫掠,城内运饷袁营,反遗清寨”,竟宣称袁崇焕部队连同清兵一道劫掠、明朝给袁崇焕的粮饷也被转手至清兵手上,并指责袁崇焕避战清兵,袁崇焕通敌之罪霎时彷佛有了真凭实据。计六奇还以惊悚的笔调,记叙袁崇焕被活剐后,“时百姓怨恨,争啖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并自称遗老夏复苏告诉他:“昔在都中,见磔崇焕时,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啖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这种恍如身历其境的回忆转述,令袁崇焕卖国遭恨的形象顿时又增加了可信度。

从通敌汉奸到民族英雄 袁崇焕形象大改变

皇太极画像。

而以《陶庵梦忆》传誉后世的文人张岱(1597─约1684年),恐怕是讥刺袁崇焕最力的人,他直接批评袁崇焕相貌性格“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奚落袁崇焕长得像只小猴子;并挖苦袁崇焕“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甚至咒骂袁崇焕不如附和宋高宗杀害忠臣岳飞的秦桧:“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崇焕以龌龊庸才,焉可上比秦桧”,竟把秦桧陷害忠良的卖国之举美化成保存宋室的功绩、连南宋国祚不满二百年都写错(南宋国祚仅152年),如此曲笔只为了侮辱袁崇焕,委实太颠倒黑白。

袁崇焕的罪臣污名直到清朝才渐渐洗刷,各地方志与官修《明史》都转而肯定袁崇焕为国奉献的无私大义。清廷还解释称袁崇焕之所以遭误会,是因皇太极施行反间计、派人散布通敌谣言才逼死袁,他的冤屈就此得以昭雪,这也才有了前述乾隆皇帝命令寻访袁崇焕后人的旨意。虽然有少数清代文人的著作宣称在南明弘光帝(1644─1645年在位)或永历帝(1646─1662年在位)时期,就有南下的北方难民自述见过清太宗皇太极的档案,故要“雪崇焕之冤”,袁崇焕遂被南明政权平反并赐谥“襄愍”,但这毕竟是孤证,至今仍有学者抱持疑义,何况清宫档案如何被轻易窥看泄露?再说若袁崇焕的评价在南明就已翻案,为何大部分明朝遗民们似乎浑然不知、坚持痛骂袁崇焕?因此袁崇焕重新获得平反并被民间稔知的转机,应仍始自乾隆时期。

广东巡抚尚安四处查探后,发现“东莞县属并无袁崇焕嫡嗣”,但堂弟袁文炳的次子袁兆合曾过继给袁崇焕,其后代“袁炳,粗晓字义,人尚明白,应照熊廷弼裔孙之例,以佐杂等官选补”,借以表彰忠良。对于乾隆来说,袁崇焕、熊廷弼等前朝疆臣虽曾是阻挡先祖入主中原、成就帝业的敌人,但如今大清江山已固,不必再忌讳褒扬渠等忠义,反而还可激励臣民效法他们的气节。而更重要的是,借着忠臣受屈而死的惨剧,反衬明末的“主昏政闇”,更能烘托清朝“顺天应人”取而代之的合法性,这才是清朝官方褒奖明季死难忠臣的最根本动机。

从通敌汉奸到民族英雄 袁崇焕形象大改变

袁崇焕的原乡广东省东莞市,建有袁崇焕纪念园以尊崇其抗敌之功。

不过待至清末,梁启超为了激发排满民气,特意撰写《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焕》,将袁崇焕抬举为身系明朝安危的民族英雄,就又太过夸大。毕竟明亡之由包含各种复杂因素,绝非袁崇焕一人生或死即可决定,但仍引起民间的各种追捧。结果自明亡迄今三百多年,袁崇焕的形象遭逢几次大逆转,导致今日仍有不少史家争论袁崇焕到底算不算冤杀、有没有专权,部分人甚至因此攻讦袁崇焕是“吹出来的民族英雄”,或更激进地否定皇太极曾陷害袁崇焕,认为那只是清朝统治者为了抬举袁崇焕所编织的谎言。但平心而论,历史虽是各代的掌权者书写,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客观史料流传下来供后人检视,不宜幡然否定,更不宜以此指桑骂槐,质疑或毁弃所有历史评价与研究,那反而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困境。袁崇焕的事例,正是面最好的镜子。

相关推荐

  • 从通敌汉奸到民族英雄 袁崇焕形象大改变

    袁崇焕,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十二月,乾隆皇帝批览历经多年始告修成的《明史》时,明朝末年遭崇祯皇帝下诏磔杀的疆臣袁崇焕(1584─1630年)引起了他注意。在仔细阅读过袁崇焕的事迹后,乾隆皇帝在翌日向军机大臣感慨的谕示道:“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

    美文欣赏
  • 袁崇焕之死:崇祯帝为什么将袁崇焕活剐

    袁崇焕,明朝著名将臣袁崇焕,千古以来,功罪难定。即使是清朝乾隆皇帝已经下令将袁崇焕的冤屈洗净,却仍然无法消除

    美文欣赏
  • 袁崇焕惨遭碎尸,是大明第一冤案,但崇祯真的是中了反间计?

    袁崇焕,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然一生充满了争议,但他杀袁崇焕却被公认是一桩无脑行为,也正是因为杀了袁崇焕,才导致大明辽东将士离心离德,不再卖力抵抗满清。最后,在内忧外患下,袁崇焕在煤山吊死。一直以来,都说崇祯杀袁崇焕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历史真的如此吗?一向自负的崇祯真的会笨到如此地步吗?

    美文欣赏
  • 民族英雄袁崇焕简介,袁崇焕最后是怎么死的?

    袁崇焕,他奉命守卫山海关及辽东,又指挥了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可谓力挫后金八旗,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袁崇焕弃笔从戎时,明朝已是内忧外患,官场黑暗,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泱泱大明朝已是千疮百孔。

    美文欣赏
  • 袁崇焕遭崇祯三问不答是理亏还是绝望

    袁崇焕,熟悉晚明史的朋友知道,崇祯与袁崇焕的反目,发生在后金军偷袭、京城被围。而后,袁崇焕驰援解围。结果,救驾者不仅没有立功,反而被新账旧账一起算。崇祯皇帝以议饷之名召见袁崇焕入城,实施诱捕。拿住袁崇焕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当面问了三个问题。袁崇焕一个没回答,选择了沉默不辩解。

    美文欣赏
  • 一代忠良袁崇焕的冤死的?是,但他自己也要负相当大的责任

    袁崇焕,几百年来,在国人的心目中明朝大将军袁崇焕跟那宋朝的岳飞一样,都是赤胆忠心的民族英雄。只可惜功高震主,加上昏君奸臣当道,结果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们的死可以说是“六月飞雪”的天大冤案。

    美文欣赏
  • 被清朝神化的袁崇焕

    袁崇焕,奉命于危难之间1622年,努尔哈赤在广宁大败明军,明朝不仅13万大军全军覆没,还几乎失去了辽东所有的据点,明军被迫退守山海关。

    美文欣赏
  • 1644年,站在人生的三岔口,吴三桂真的只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导读这是清代诗人吴伟业《圆圆曲》的头两句,写的是吴三桂因为爱妾陈圆圆被羞辱,怒不可遏,由归降李自成改为对抗李自成的事。历史上的吴三桂冲冠一怒真的是仅仅因为陈圆圆吗?

    美文欣赏
  • 崇祯说他欺君罔上,乾隆说他蒙冤受屈,真实的袁崇焕到底什么样?

    袁崇焕,袁崇焕被杀之时,并没有人为他喊冤,但在袁崇焕死了一百五十多年之后,有一位大咖站出来为他说话了。这位大咖名为爱新觉罗·弘历,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表示:袁崇焕本是大明的忠臣,却死于我大清的反间计。这样的人都不能得善终,大明不亡才怪。观至此为之动心欲泪,而彼之君若不闻。

    美文欣赏
  • 五年复辽天方夜谭,袁崇焕为何敢吹牛?学者:他想把关宁军军阀化

    袁崇焕,崇祯元年四月,刚刚登基的崇祯急于想有一番作为,他立即任命袁崇焕督师蓟、辽、天津、登莱军务。当时袁崇焕赋闲在岭南老家,接受崇祯任命诏书他立即北上,七月抵达北京。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