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吴国因她而亡,结局却成千古之谜

吴国因她而亡,结局却成千古之谜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01 23:08:39
阅读:

吴国因她而亡,结局却成千古之谜

越诸暨苎萝村鬻柴者有女,因居村西,故称西施,一作先施,小字夷光。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减半分则瘦,为古今美人第一,西施一词遂为美女之代称。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夫差,便用美女西施和贵重珠宝取悦夫差,让他贪图享受,丧失警惕,后来越国打败了吴国。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乱吴宫,以霸越。公元前473年的冬天,吴国首都姑苏城被奔袭而来的越国大军攻破。吴国灭亡。春秋时期的大美女、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的人生轨迹戛然而止,似乎随着灰飞烟灭的吴国没入了黑暗的历史之中。吴国灭亡了,西施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她的后半生又是怎么度过的?

当勾践灭了吴国,夫差被逼自杀之后,西施这位中国古代第一美女,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而她的下场,正史不载,故越国灭吴后,西施的下落,只能从其他史籍中寻得踪迹:

《墨子·亲士》称:“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吴越春秋·佚文》称:“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

《吴地记》称:“(嘉兴)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勾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于路与范蠡潜通,三年始达于吴,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言,因名语儿亭。

《越绝书》称:‘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东周列国志》称:“勾践班师回越,携西施以归。越夫人潜使人引出,负以大石,沉于江中,曰:‘此亡国之物,留之何为?’”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愧疚自缢说

在一些话本和戏剧中演绎的情节是,西施助越国灭掉了吴国后,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在一种异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脱,最后自缢于馆娃宫内。

吴国因她而亡,结局却成千古之谜


2、被范蠡带走说

这种说法较为风行,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唐人陆广微所著《吴地记》,说西施随范蠡私奔,后世文人也据此写出了许多戏剧、小说,或影视剧,说范蠡初识西施,两人就动了情矣;或说勾践为了使西施能够身在吴国心在越,时刻不忘为国复仇的神圣使命,特地将她许配给范蠡,以拴住她的芳心。如此一来,吴国灭亡后,西施与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也就成了一个才子与佳人的爱情故事,并且有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也是景仰英雄爱慕美人的大众所最愿意看到的喜剧。然而,《吴地记》这段文字却经不起推敲。吴越两国的首都,相距仅数百里,范蠡奉勾践之命,送西施入吴,竟然走了三年,并且在途中生下一子,而且在孩子长到一岁能说话时,才走到嘉兴县南一百里处。若如此,范蠡岂不拿国家大事当儿戏?生过孩子的西施是否还有把夫差迷倒的魅力?范蠡回国如何向勾践复命?而“西施灭吴后,复归范蠡……”一语,也不见于《越绝书》,作者不过是假托此书,编自己的故事。可见作者是根据民间传说,一厢情愿地解释“语儿亭”这一地名的来历而已。《史记》与《吴越春秋》均称,范蠡出逃时连妻子都未带走,若他却带着西施“同泛五湖而去”,也未免太不近情理。

在专记越史的《国语·越语》、《越绝书》、《史记·越世家》以及《吴越春秋》、《史记·货殖列传》均不见范蠡与西施的恋爱关系。从史实考察,范蠡为“南阳五圣”之一,故里在楚国三户(今河南南阳淅川县),西施家住越国诸暨苎萝村,年轻时范蠡与西施都没离开过家乡,不可能有见面的机会,更不能成为情侣。范蠡入越后,身居高官,也不可能去诸暨去见浣沙女西施。勾践为了腐化吴王夫差献美女西施、郑旦于吴,此时范蠡有见到西施的机会,但范蠡也不会从中插上一脚,去和西施谈恋爱。

范蠡确实有一位夫人,生了三个男孩,但这位夫人绝不是西施,尽管我们在感情上希望她就是西施。基于同样感情,希望戏剧中范蠡与西施的情侣关系,永远演下去,小说中的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永远传下去。

吴国因她而亡,结局却成千古之谜


3、被范蠡沉湖说

西施在越灭吴后的命运还有一种说法,说吴国灭亡以后,越王因为西施的美貌想要将她留在身边,但是范蠡坚决反对,他要越王吸取吴王教训,不能被美色诱惑。他设下计策,派人用越王的车把西施骗到太湖,又把她骗上船,到湖心的时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将西施从船上推下,西施就这样溺死于太湖之中了。

4、被吴人沉江说

民间有一种传说,吴国灭亡后,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唐代罗隐写诗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为谁。”从唐代人写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吴人沉江说”,有一定市场。

5、被勾践沉江说

越王勾践曾说:“亡吴之功,西施当属也。”传说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过来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赐西施沉江而死。这种说法和“被吴人沉江说”、“被范蠡沉湖说”是异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红颜祸水”。

东汉范晔所著《吴越春秋》称:“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去。”鸱夷,是皮革制成的口袋。当年夫差派人送属镂剑,令伍子胥自杀,伍子胥于自刎之前对执友说:“我死后,你一定要在我坟头种上梓树,等树长大后好做棺材;再挖出我的双眼,挂在吴都东门上,我要看着越人入都灭吴!”夫差闻之大怒,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袋,投入江中,拍掌笑曰:“这下你可就什么都看不到啦!”越国处死西施的手段,与其相似,也是将她装入皮袋,投入江中,令其在江涛中漂流直到沉没。至于是将她缢死后装进皮袋,还是活活塞进皮袋投入江中,范晔未作交代。在后人的诗歌里,也多次提及了西施沉水的事,李商隐的《景阳井》诗云:“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皮日休的《馆娃宫怀古》诗:“不知水葬归何处,溪月湾湾欲效颦。”这说明在唐代,人们是认可了西施被沉水的说法的。

西施既是绝色美女,又是越国灭吴的功臣,没有勾践之命,越国的文臣武将是不敢随便将其处死的。勾践为何要处死西施?也许是因他觉得为达到复仇目的而使用美人计,过于下作,要杀人灭口;也许是因为本国的绝代佳人被夫差占有,而自己却不能享受,心怀嫉妒;也许是西施知道吴越之间的秘密太多,不杀恐留后患;也许是范蠡与西施确有旧情,灭吴后,西施将重新回到范蠡的怀抱,勾践觉得作为一国之君,自己得不到的,他人也别想得到……

6、被越后沉江说

传说越国灭吴后,勾践欲将西施收进后宫。越后认为西施是“祸国之女”,担心西施祸害越国,就令手下将其裹进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清代蔡元放所著《东周列国志》的记述;勾践早在范蠡将西施从苎萝山载回都城时,就垂涎她的美色,但为了雪耻灭吴,只好强忍色欲,忍痛割爱了。而吴国已灭,夫差已死,大仇已报,也就可以大张旗鼓地把美女接回来,供自己享受。假设西施被送往吴国时十八岁,接回时不过三十八岁。西施身为吴国王后,整天喝各种滋补养颜的高级口服液、使用各种美白去皱的高级化妆品,一定保养得很好,美色不减当年。反正西施既是越国派往吴国做地下工作的爱国女青年,又是越国的战利品,无论怎么说,都应该把她接回祖国。

如此,西施的归来,非常明显的威胁到了越夫人的地位,虽然出身不高,但西施的美貌,贡献,以及作为“战利品”的分量都是不容置疑,西施自然成了越夫人的眼中钉,欲除之。

但她怕杀掉了老公的心头肉,以后不好交待,便打出爱国的旗号,发表告老公及满朝文武书:“这种亡国的祸水,还留着她作甚?”她一把干掉情敌的行动上升到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不但勾践先生干瞪眼,满朝文武也干瞪眼矣。

《东周列国志》毕竟是历史演义,蔡元放先生又是清朝人,居战国时代太远,所述故事虽然顺理成章,但西施是否被勾践的太太所杀,却缺乏有力的史证。而墨翟先生则生活于战国末期,勾践灭吴后数年,又把国都迁至琅邪(今山东省诸城市),墨翟先生对吴越争霸的历史应有很多的了解,《墨子·亲士》称:“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书中所言,更有权威性。他将西施之死与比干、孟贲、吴起并列,以证他们都是因为自己过人的美德、才干、长处而死,而西施的惨死,是因其美貌所致。

不过由于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西施的归宿也只好千古存疑了。

相关推荐

  • 越王勾践和西施到底是什么关系

    越王勾践,在这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时代里,勾践的抉择是正确的,为了这个正确的答案,他不得不忍辱负重活得像条狗,为了生存的利益而臣 服于他人脚下,哪怕是不顾廉耻毫无尊严地被践踏,也要活下去,因为只有活下去,才有复仇的希望。勾践的一生导演了两个故事,一个叫做卧薪尝胆,另一个叫美人计。

    美文欣赏
  • 吴国因她而亡,结局却成千古之谜

    越国亡来又是谁,越诸暨苎萝村鬻柴者有女,因居村西,故称西施,一作先施,小字夷光。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减半分则瘦,为古今美人第一,西施一词遂为美女之代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夫差,便用美女西施和贵重珠宝取悦夫差,让他贪图享受,丧失警惕,后来越国打败了吴国。

    美文欣赏
  • 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使得吴国最终走向衰亡

    越绝书,“柏举之战”后,越国崛起,开始与吴国争霸。槜李之战中,吴王阖闾去世;夫椒之战中,吴国一战复仇。吴王夫差骄傲轻狂,吴国太宰嚭向鲁哀公征百牢。《周礼》云:“王合诸侯而飨礼,则具十有二牢。”可见王室之礼实际上只有十二牢,吴王夫差却要一百牢的排场,鲁国因为畏惧吴国,所以照做了。

    美文欣赏
  • 中国古代最强的矛与盾之争,谁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矛与盾,论起中国古代最强的盾与矛,莫过于在古典小说和戏剧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尚方宝剑”和“免死金牌”,但是我们

    佳句赏析
  • 曾国藩《冰鉴》识人术:你的脸,就是你的风水

    曾国藩冰鉴,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常言道,相由心生。我们初次见一个人,在不了解他为人的情况下,观察他的情态样貌,就可以大体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美文欣赏
  • 陶朱公——范蠡

    陶朱公,范蠡,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及道家学者,师承鬼谷子。生于公元前536年,死于公元前448年,河南人。

    文章阅读
  • 奇人陶朱公——商圣范蠡传奇一生的趣味解读

    陶朱公,天下人甲:谁啊谁啊,范蠡谁啊。小吏:大人是人中龙凤,早晚必登青云。文种:想做大事,得有团队呀,单枪匹

    文章阅读
  • 手捧聚宝盆文财神陶朱公是何来历,为什么大家都叫他活财神?

    陶朱公,说起范蠡很多人会不知道或些许人会说那不是越王勾践复国的智多星吗;若提陶朱公呢,也许会有很多人会说:哇!

    文章阅读
  • 春秋奇才陶朱公,号称一代商圣和财神爷,到底有何经商秘诀?

    陶朱公,范蠡先从楚国到越国为相,辅佐越王从亡国的穷国走向富强的大国,功成名就后从越国弃官从商到了齐国,改名换姓为鸱夷子皮,没多久便积累万贯家财,甚是出名,但他却散尽家财,分于乡亲好友,最后迁居于陶。

    文章阅读
  • 一代名相 千秋商祖——陶朱公传说

    陶朱公,陶朱公传说《陶朱公传说》源于山东定陶,广为流传于我国的民间及全球华裔商界中,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陶朱公,本名范蠡,字少伯,生于楚国宛城三户,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营思想家。被后人传颂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华商始祖”,享“一代名相,千秋商祖”之美誉。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