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家乡的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家乡的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05 11:31:17
阅读:

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符。清代《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红红的春联贴在门上,喜庆的鞭炮不断响起,大年才算正式拉开帷幕。

家乡的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我们河北农村,写春联、贴春联是过年必不可少的,在没有春联印刷品售卖的年代,到了年关,人们总是买回一张红彤彤的大红表按尺寸裁开,然后请人泼墨挥毫,“新春福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或“日子红火喜迎门,天随人意福星照”或“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开”。文字讲究,内容吉祥,春联表达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盼。

家乡的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那时,擅长写春联的人很受尊敬,大多数的人找到人家的家里头去写,有的富户还要将写对联的“秀才”请到家里写上半天,好酒好菜招待。

家乡的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写春联的人不仅要擅长书法,还要博览群书,记忆超人,确保写的每一副对联都是佳词绝句。因为每一户人家都要在除夕将春联贴在门上,增加辞旧迎新的节日气氛,春联其实就是一个家庭新年的“脸面”。

家乡的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们赵县城的邢绵泽老先生生于民国元年,自幼读私塾,读些《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以及《龙文鞭影》之类的启蒙读物。除读书外,悬肘习颜体,练得一手好字。晚年后,一笔楷体写得炉火纯青,凡上门求字者一概有求必应,特别是过春节,村里家家户户张贴春联,又有哪家门上的对联不是出自他手?写对联自然也不取分文。时间长了,人们送他一个邢白写的绰号,邢老头自然知道是人们调侃他,但他喜欢这样的调侃,也喜欢以“白写”自誉。对每一个前来求春联的人都笑脸相迎,聚精会神,悬腕提笔,将吉祥的话语和祝福写在纸上。

家乡的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年的腊月二十以后,是邢先生最为忙碌的日子,乡亲们排着队来他家请他写对子。邢先生根据来人身份拟定春联内容,一般老百姓就写“人勤春来早 家和喜事多”; 家里有读书的就写“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有点官职的人就写“祖国山明水秀 中华人杰地灵。”总之,只要拿回去贴到门上,全家都高兴。不大工夫,院子里、屋地上晾的都是红红火火的对联。

家乡的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河北农村,除了红色的春联外,还有一种写在蓝绿色纸上的春联,蕴含着特殊的涵义。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贴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春联蕴含着不同的意义,有节日的喜庆,也有对亲人深深的怀念,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承载着人类朴素的文明与情感。

家乡的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现在,尽管有了对联印刷品,人们依然愿意张贴手写的对联,于是,每年春节前夕,县里的文化部门都要组织书法家送春联下乡,到集市上为老百姓写春联。而学校也要组织美术老师为教职员工撰写对联。今年,赵县中学、赵县职教中心都组织了这样的活动。

家乡的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挂红灯年节的风俗早已融入到国人的血脉,载着传统文化,载着乡愁。红彤彤的春联仍将是中国年里不可或缺的美丽民俗。

相关推荐

  • 家乡的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总把新桃换旧符,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美文欣赏
  • 孔孟之乡成语典故——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凡读过《三字经》的人,都会记得书中这样四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

    美文欣赏
  • 孟母是如何教导孟子的?

    邹孟轲母,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教养长大。孟子少时,也是喜好游玩的孩子,西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中说,“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小时候,孟子家离墓地很近,孟子玩的都是下葬哭丧之类的事,并对造墓挖坟很有兴趣。于是孟母就带着孟子搬到了市集边住下。

    美文欣赏
  • 关于“孟母三迁”成语故事

    邹孟轲母,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美文欣赏
  • 《三字经》第二章:保定涿州市的父亲和济宁邹城市母亲做出了表率

    邹孟轲母,《三字经》的第二章,找个两位我国古代非常优秀父亲和母亲做例证,成功教育子女成才的典型案例。他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五个儿子相继登科,可谓“五子登科”;而这位母亲更是贤母的典范。

    美文欣赏
  •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让须眉的才女谢道韫

    未若柳絮因风起,出身世家大族的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文章阅读
  • “未若柳絮因风起”,同为千古才女的谢道韫有着怎样不同的人生?

    未若柳絮因风起,文|丁十二古言道:女子无才便是德。千年后的今天,人们记得的女子却不过蔡文姬、谢道韫、班昭、李清照数人。

    文章阅读
  • 11岁小学生文言文作文走红:六岁能自读诸子百家

    文言文作文,孩子之美,源父源母。父母之教,最为重……”近日,株洲白鹤小学六年级小学生余晗睿,写的一篇文言文作文火爆网络,读者们都被惊呆了,株洲的一些校长们看到这篇作文后也纷纷点赞。四五岁时,每天听父亲讲国学故事“最先是从读《三字经》开始,别看这薄薄的一本书,却读了近1年时间。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