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历史人文 | “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在白蒲的故事

历史人文 | “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在白蒲的故事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04 09:55:36
阅读:

郑板桥在白蒲的故事

文/傅济生

历史人物·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11月22日,应科举为康熙五十五年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丙辰科二甲进士,於乾隆七年春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乾隆十一年调潍县。乾隆十八年癸酉年郑板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官以后仍以卖书画为生,往来於扬州、兴化之间,作隶书扇面以言志:“老困乌纱十二年,游鱼此日纵深渊,春风荡荡春城阔,闲逐儿童放纸鸢。买山无力买船居,多载芳醪少载书,夜半酒酣江上月,美人纤手炙鲈鱼。

郑板桥在白蒲

-----”乾隆二十年乙亥年郑板桥打点行囊,带着装有文房四宝的竹篓,由扬州坐船经邵伯湖东行数百里,来到如皋的白蒲古镇。

历史人文 | “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在白蒲的故事

-----一到这儿就被白蒲的秀丽景色吸引住了:一块块长满芦苇的沼泽地白雾茫茫,芦苇丛中无篷的船儿时隐时现,成群的野鸭在这里栖息。缕缕炊烟从小镇上袅袅升起,还有那淳朴敦厚的风土人情,给郑板桥提供了丰富的构思素材,郑板桥在白蒲游览采风、作画写诗,一住就是数月。

-----一日,郑板桥揹着装有文房四宝的竹揹篓,沿着狭窄的青石板小街,信步走进一户竹楼竹篱笆小院,与户主拱手施礼,主人请他进屋坐下来叙家常话。说来也巧,这户人家也姓郑,且按郑氏族谱论起辈分来,板桥为叔,户主为侄。板桥异乡认本家,乐不可言。户主早闻郑板桥的盛名,今日邂逅,顿觉脸上添光,他恳切地挽留板桥在此用餐。郑板桥爽快地答应了,这下可急坏了郑家妻子,平日生活清苦,既无鱼肉,更无山珍海味,如今以何佳肴招待?板桥看出郑家妻子的心事,便乐呵呵地说:“不必破费,家常便饭足矣。”于是,郑家妻子便用白蒲土产,煮了香喷喷黄灿灿的玉米粯子饭,又炒了一盘自家菜园子产的绿油油的青菜。饭香菜鲜,郑板桥吃得津津有味,连连称好。

历史人文 | “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在白蒲的故事

“壶天”石刻

-----饭后洗漱完毕,郑家妻子又用自己家里栽种的茶菊,用瓦壶泡了一壶热腾腾的天水茶,板桥喝罢拍案叫绝:“想不到天水菊花茶如此甘醇。”随即从竹揹篓中取出笔墨纸砚,乘兴写下“粗盐青菜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十四个体貌疏朗、风格劲峭的大字,赠给主家作为纪念,郑家意外得到板桥的亲笔手书,如获至宝,精心珍藏。

-----后来又请人特地做了副竹屏,把郑板桥亲手书写的十四个大字烙刻在竹屏上,以让子孙后代永远仰慕敬佩。此后无论谁以重金收买,都一一拒绝。遗憾的是十年内乱,郑板桥这一手书竹屏不知去向。但是关于郑板桥在白蒲叙族谱的佳话却越传越神。尤其是曾经亲眼见到过郑家珍藏的那副板桥手书竹屏的人,回忆起来,犹历历在目。

-----郑板桥在白蒲的数月间,也曾数次到白蒲镇的一家杂货店内,坐堂现场卖字画。

-----且说,时值寒冬腊月,家家都忙着办年货,准备过年,郑板桥又来到这家杂货店,当场为顾客写春联、中堂、条幅等。

历史人文 | “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在白蒲的故事

-----只见他摊开纸张,悬笔挥毫,字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称得上“骨气通达,爽爽有神,”已将蔡邕隶书掌握得“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第二张纸上只见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行笔自然,体现出由隶入楷的新貌,写的是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的鈡繇隶书。

-----摊开第三张纸,但见他笔走龙蛇,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非常像“草圣”张芝的风范。

历史人文 | “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在白蒲的故事

-----第四张是画的一幅兰竹图,兰花从大石后探出一簇繁叶,疏密有致,几枝花朵点缀自然,修竹似生於石缝之中,傲然而立。又在兰竹图中右上角空白处题诗曰:四时花卉开无穷 怒放岂惧蝶与蜂 深山幽兰远尘俗 石缝修竹根基雄 落款 板桥郑燮 用印 郑板桥三个字的方印

-----也许特别高兴吧,只见他摊开又一张纸,奋笔疾书,墨迹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又是一种风格,尽得张旭草书之精要。

-----又拿来另一张纸上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多变化,而法度具备,酷似“狂素”之笔。

-----接着又用“六分半书”写的条幅:参草就隶六分半 标新立异阳春花 落款为:乙亥季冬板桥郑燮 用印是阴文:郑燮板桥书画之印

-----提起“六分半书”还有一段趣闻:一天夜深了,郑板桥睡在简陋的床上,由于家境贫寒,床上仍垫着一领破草席。天冷心烦,郑板桥怎么也睡不着,他习惯地用食指在草席上练字,由于多年的积习,被他练字的草席上早已坏了一个不小的洞,郑板桥在似睡非睡中,不知不觉地在他妻子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妻子惊醒后不解地问道:“你在干什么?”“我在写字。”郑板桥慢条斯理地答道。“写字?”为什么要写别人的腿(扬州方言读体),难道你没有自己的体(腿)吗?”妻子嗔责道。

历史人文 | “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在白蒲的故事

-----猛然间郑板桥若有所悟,是啊!我练字近万日,字帖满书架,秃笔可成堆,耗墨几大斗,练来写去,都是写的别人的体,并没有写成自己的体。自古书法大家都能汲前人经验之泉,酿自己创新之酒。王羲之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并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质朴之书风,成为遒美流畅的新体,其七子王献之书法英俊豪迈,饶有气势,有“破体”之称。欧阳询书法学“二王”劲险刻厉,于平整中见险绝,自成面目,人称“欧体”。颜鲁公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古法为之一变,开创了新风格,人称“顔体。怀素的“狂草”,继张旭而有所发展,有“以狂继颠,颠张狂素”之说等等。古之名家,学前人而不拘泥,借鉴诸体而不照搬。我郑板桥一定要博采众长、精研诸体、要变革、要创新、要发展、要走自己的路。

-----从此,郑板桥立志变革、创新,平时注意亭台楼阁之间架,观察瀑布之泄泻、骏马之奔腾、行云流水之态、雁行鱼游之势,精研各体,博采众长,学古人而不拘泥照搬,借鉴中求变革,创新中有发展,用真、隶、行书相参,布局上字形大小不一,字体有架势、有笔力、金石味浓,朴茂劲拔,奇秀雅逸,方方圆圆、正正斜斜、疏疏密密,排列穿插得十分灵巧和别致,自成一家,时称“六分半书”。他又擅写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体貌疏朗,风格劲峭,被目为画坛“偏师”、“怪物”。与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李方膺、罗聘同称扬州八怪。

历史人文 | “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在白蒲的故事

“扬州八怪”

-----由此可见,郑板桥的“六分半书”是郑板桥独创的郑体,特别珍贵。

-----郑板桥又以“六分半书”、“颜体”、“欧体”、“柳体”等书法写了几幅中堂、条幅、对联、并画了几张兰竹之类的书画作品,交付顾客,收了润笔银钱,回到客店,当晚收拾行囊,次日即返回扬州过年去了。

-----郑板桥在白蒲的数月间,留下了不少墨宝,至今可能还有部分流失在民间,也许有一部分会遭到郑家竹屏同样的命运,实在可惜。

-----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郑板桥逝世,享年七十三岁,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由于郑板桥二子均早逝,故以堂弟郑墨之子鄣田为嗣。白蒲的本家侄儿等人也曾前去兴化吊唁。

-----正是:博学勤练切磋精,取长补短敢创新,自成书法六分半,留得鼎名至如今。

白蒲生活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古镇白蒲文化点赞!!

历史人文 | “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在白蒲的故事

白蒲生活·生活栏目

挖掘更多白蒲历史人文,敬请关注白蒲生活公众平台。

下期更精彩

相关推荐

  • 历史人文 | “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在白蒲的故事

    郑板桥简介,郑板桥在白蒲的故事文/傅济生历史人物·简介-----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11月22日,应科举为康熙五十五年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丙辰科二甲进士,於乾隆七年春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乾隆十一年调潍县。

    美文欣赏
  • 历史回眸 明朝末期战胜荷兰军的郑成功舰队实力有多强大?

    郑成功,明末郑成功的舰队难言有多强大,郑收复台湾也是无奈之举,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郑成功率17万水陆军挥师北伐,但是遭遇台风惨败而归。1659年,郑又率部北伐,但也止步长江,最后不得不退守厦门。此后郑成功开始谋划攻台之役。

    美文欣赏
  • 明末清初的台湾郑家王朝(郑成功事迹)

    郑成功简介,郑芝龙家境贫寒,年少时投奔在澳门经商的舅父学会经商贸易,后寄身于当时最有势力的海商李旦并“以父事之”。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