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醉僧笔下走龙蛇

醉僧笔下走龙蛇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1-23 03:26:30
阅读: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怀素能诗好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

~~~~~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扫却中山兔。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中国书法中草书发展至唐朝达到顶峰,尤以“颠张醉素”而闻名。前人评怀素“以狂继颠”,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发展,其草书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既能表现气势,又不失法度,草书天下称独步。时至今日,怀素的墨迹仅存《自叙帖》《苦笋帖》《论书帖》《小千字文》等名品。其中《自叙帖》最负盛名,可窥见怀素书法艺术的独特风格。

幼而事佛法 勤奋笔不辍

唐大历十二年(777年)丁巳冬十月廿八日,正值不惑之年的怀素和尚酒后挥毫写下《自叙帖》。自述其生平大略,他性情疏放,锐意草书,交结名士,与诗仙李白、书家颜真卿等都有交游。因而借颜鲁公(即颜真卿)之口,展示“纵横不群,迅疾骇人”的“草圣”印象,又列举诸家的评赞,“述形似、叙机格、语疾迅、目愚劣”,文末多谦抑之词。

传世的《自叙帖》有三种,以现台湾故宫博物院馆藏墨迹最为珍贵,启功先生以为出宋之摹本。《自叙帖》为纸本墨迹卷,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帖前有明朝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940年),邵周等重装题记。首六行早损,由宋代苏舜钦补成。全卷钤有“建业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武乡之印”“赵氏藏书”“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统鉴赏”等鉴藏印。这件被认为是怀素晚年代表作的草书,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画沙,纵横斜直无往不收。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豪情勃发,一气贯之。清代收藏家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自叙帖》云:“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怀素十岁即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时,由于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住处举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称其为“绿天庵”。他还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苦练以至于盘、板都被写穿了。怀素用坏的笔头舍不得扔便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醉僧笔下走龙蛇

苦练以外,怀素还经常细致地观察自然,从云起云落、林鸟疾飞、雷鸣闪电、蛇身扭动、山崖崩塌、断壁残垣等景物的自然变化中,领悟书法的笔画走势。怀素追求自然真趣,并非简单地模仿大自然,而是通过对自然特征细节的再现,体现禅宗超越的精神追求,把自然现象与禅趣融为一体,通过挥洒翰墨来获得精神的超越。以怀素为代表的禅门书家,将唐代的禅宗思想引入书法艺术创作中,使书法走向具有独立审美的艺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怀素创作时心胸豁然、略无疑滞,凭借空灵超然物外的情感,尽兴挥洒,使笔下出现了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之势。怀素《自叙帖》中前六行字由于是苏舜钦所补,气脉有中断之感,而后面的原作,气脉一贯到底。“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自叙帖》正是在“胸中气”的作用下,一气呵成的产物。

纵观全帖,开首气势比较平缓,随之波澜层层迭起。后半段,掀起汹涌大波,激荡喷薄,大有“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的声势。怀素采用对比手法,在字形结体上,文字以大小、欹侧呼应,偶成疏密,充分展示点、线、面的错综变化之妙。如其中“戴公”两字,“戴”字写得极大,占有三行宽的间距和五、六个字的位置,而下面的公字,却又小得出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大胆的艺术处理,发挥了疏与密各自的长处,产生了耐人寻味的意境。在用笔上刚柔相济,时而用圆劲细挺的笔画,时而用方笔或重笔,相得益彰。在墨法上,运用渴笔枯墨,使线条在枯润浓淡的对比中,虚实相生。这些艺术处理,处处透露着禅宗思想的意味。

怀素书法在表现自然真趣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他大胆地改变了汉字写法,将方正的汉字写成圆形。《自叙帖》大量运用了圆劲而富有弹性的弧形线条,怀素将圆形巧妙地融入草书中,创造了极为生动的形象,犹如“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为了表现气势,怀素对草书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的字字不相连的草书格式,用“游丝连绵”法,将字的笔画,以及字与字之间连结起来,使书家激越的内心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自叙帖》帖中最后“愧畏耳时”四个字,一笔而下,字行点画钩接引带,恍如跳涧挂树的猿猴,在引肩悬臂,攀藤饮水。

自题为醉僧 草书以畅志

怀素性疏放,不拘小节,好饮酒,酒酣兴起时,在寺院墙壁、器皿甚至衣服上随意书写,不尽兴不肯罢休,人称 “醉僧”。他曾在南朝画家张僧繇所绘《醉僧图》上题诗云:“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系一壶。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醉僧实际上成为怀素的自我写照。他终日不离酒壶,以酒为伴,怀素醉酒作书,追求禅宗空灵超越的“物我同化”境界。酒能使书家心醉神迷,物我两忘,书家的内在生命精神,随摇拽生姿的笔墨,挥洒纸上,成为“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的艺术佳品。

作为佛门僧人,怀素不仅饮酒无度,而且在《食鱼帖》中更是毫无顾忌地大谈食鱼吃肉,表现了蔑视世俗观念和宗教戒律的豪放性格,与其书法所体现的奔放不羁的艺术个性相通。佛门戒有五种,始从不杀,乃至不饮酒。五戒是名满分,于此分中,欲受何分,常随意受之。由此可知,修行之人可自由选择,精进受持,渐渐达到五戒圆满。《怀素的时代及其身世》一文认为,南宗禅于戒律的修持上出现了松动。当有僧徒问是否可以吃酒肉时,唐代高僧怀让答道:“要吃,是你的禄;不吃,是你的福”。但是,此时人们对禅僧不守戒律的行为还不能接受。因此怀素一方面嗜好饮酒食肉,一方面又常常受到世俗非议讥笑,感到不便。他在《食鱼帖》中大倒苦水:“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赢也。九日怀素藏真白。”虽然自己犯了佛家戒律,但因“久病”不适,为了恢复健康,食鱼吃肉却也似乎在情理之中。

醉僧笔下走龙蛇

▲唐代书法家怀素草书《食鱼帖》(摹本),是怀素传世名作书迹之一。帖中钤印计88方

《食鱼帖》亦称“《食鱼肉帖》”,为水墨白麻纸本手卷,共8行56字,纵29厘米、横51.5厘米。《食鱼帖》相继为宋代吴喆,元代赵子昂、乔篑成、张雨、张宴,明代项元汴,清代陈三省、何元英等递藏。北宋吴喆后跋:“素公草书超妙,自得笔老而意新,在当时已为独步。虽散流人间甚盛,然自唐迄今二百余年,士大夫家所藏,罕有完者;而此帖首尾皆具,尤可珍也。宣和甲辰(1124年)七月中澣,竹西吴喆书。”《食鱼帖》经北宋人吴喆题跋,又钤有历代收藏、鉴赏家印88方。历四朝传千年而有绪的《食鱼帖》,是现存怀素四件公认传世作品中的佳作,堪称国宝。

《食鱼帖》原藏山东潍坊望族丁家,后随迁青岛。“文革”时《食鱼帖》被抄,堆于青岛市博物馆。中国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从事中国书画练习鉴定70余年,被誉为“鉴定国宝的‘国宝’”,特别是“文革”后抢救了许多书画国宝。1978年,青岛市博物馆邀请时任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书画鉴定家徐邦达来馆鉴定书画。徐先生从未清理好的书画中发现了此《食鱼帖》。《食鱼帖》略有破损模糊,但是“墨色浓润,神采不失”。徐邦达大喜过望并撰写《古摹怀素“食鱼帖”的发现》一文。

醉僧笔下走龙蛇

▲ 唐代书法家怀素狂草《自叙帖》

徐邦达更在《古书画过眼要录》中记述:《食鱼帖》书法高华圆润,放逸而不狂怪,风格在真迹《苦笋帖》、宋拓本《律公帖》等之间,结字亦近宋临本《自叙帖》。但笔划稍嫌滞涩,枯笔中见有徐徐补描之迹,应是半临半摹之本,但勾摹技巧高超,结体笔划保持怀素书法的面目。就高古作品而言,早期摹本与真迹有同等重要的学术价值。青岛市博物馆将此帖重新装潢,落实政策后,物归原主。

空持百千偈 不如契茶去

怀素生性舒朗洒脱,唐代名士如李白、戴叔伦、钱起等皆有诗文称颂之。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怀素与陆羽相识。陆羽以嗜茶而闻名,著有《茶经》三篇,后世尊之为“茶圣”。陆羽又是当时知名的文学家,曾写下了《僧怀素传》,成为至今研究怀素的第一手资料。怀素所书《苦笋帖》则是可考的最早与茶有关的佛门书法,也是禅茶一味的结晶。“香茶苦笋异常佳,帖中感惠留佳话。”

自古茶与僧侣结下不解之缘,寺必有茶,僧必善茗。遥想,窗外夜雨涨秋池,怀素以自制佳茗款待陆羽,两人对坐品茗。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彼此话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翰墨伴茶香,怡然自得,怀素通过书法充分体现了禅茶一味的缘分。

《苦笋帖》草书于绢上,纵25.1厘米,横12厘米。经徐邦达考证,为唐人写信用绢。帖曰:“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因而《苦笋帖》又名“《乞茶帖》”。帖前有清乾隆题签并书引首“醉僧逸翰”。南宋时,《苦笋帖》曾入绍兴内府收藏,后历经元欧阳玄,明项元汴,清安岐、乾隆内府、永瑢、永瑆、奕、戴滢等收藏。帖后有宋米友仁、聂子述,明项元汴,清李佐贤、陆润庠等题识。钤有“绍兴”“欧阳玄印”“内府图书之印”“士奇之印”、项元汴诸印、清乾隆诸印、“皇十一子”“永瑆之印”等鉴藏印。《苦笋帖》现由上海博物馆收藏。

明代富甲一方的收藏大家项元汴跋《苦笋帖》云:“余仅得宋秘府所藏《苦笋》一帖,其用笔婉丽、出规入矩,未有越于法度之外,畴昔谓之狂僧,甚不解。其藏正于奇、蕴真于草、含巧于朴、露筋于骨,观其以怀素称名,藏真为号,无不心会神解。”清代永瑆题《苦笋帖》:“千年《苦笋帖》,草法见藏真。食肉全无相,参禅有后人。平原论钗股,长史脱冠巾。遗迹俱寥貌,唯斯独传神。” 清吴其贞《书画记》亦评《苦笋帖》:“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今鉴赏家徐邦达在《古书画过眼要录》一书中评《苦笋帖》:“草中带行,用笔圆浑精劲,细箸入骨而不枯硬;结构谨严不作狂态,出于右军而加以变化,自成一家;其中如‘常佳’等字还能看到一些王氏法度。生平所见怀素书,断以此卷为真迹无疑。”

《苦笋帖》用笔挥洒自如,且增加了提按对比,比如“笋”与“常”二字反差鲜明,但无论轻重如何变化,都基本上控制在中锋运行的状态上,故其线条细处轻盈而不弱,重处厚实而不拙。其次,字形上也相应增加了外形轮廓大小对比和内部空间疏密对比,具有空间节奏特征。全文上疏下紧、上轻下重、上放下收,形成一种“两段式”的视觉感受,这种章法形式颇具特色。

通篇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变化无常,但法度具备。点画粗细浓淡,线条柔中寓刚,其字圆锋正,精练流逸,体现了娴熟的笔法和行云施雨、走蛇舞龙般的线条之美。挥写时的动作犹清晰可见,如“茗”字草头逆势起笔,取险成势,“茗”字下部偏旁名果敢铺毫,尤其口字写为两个点,神完气足,可闻金石之声。《苦笋帖》字虽不多,但技巧娴熟,精练流逸。寥寥十四字,在钩连拗铁、简洁捷速和惊绝的笔画中,旋律跳动、气势非凡。《苦笋帖》多用枯墨瘦笔,增强了结体疏放的感觉,与其奔流直下、一气呵成的狂草书势相得益彰。

据零陵县志记载,清咸丰壬子年,“绿天庵”毁于兵。清同治壬戌年,由当地官员主持重建正殿一座,上为种蕉亭,左为醉僧楼,有怀素塑像。庵后一处刻有“砚泉”二字,是怀素磨墨取水的地方。右角有“笔冢”塔,怀素写秃了的笔都埋于此。庵正北70余步有墨池,是怀素洗砚处。为纪念怀素,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潇水中路建有“怀素公园”,以供后人怀古凭吊。

文 / 采薇

相关推荐

  • 醉僧笔下走龙蛇

    走龙蛇,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怀素能诗好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扫却中山兔。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美文欣赏
  • 黄庭坚最精彩的7幅书法作品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