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

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19 06:28:00
阅读:
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

文 | 朱光潜 · 主播 | 雅萱

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

一般人以为多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

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无论走得多久,都可以维持一百里的速度。

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这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愈走愈慢,以至完全走不动。

我们走路的秘诀,“不怕慢,只怕站”,实在只有片面的真理。

永远站着固然不行,永远不站也不一定能走得远,不站就须得慢,有时延误时机;而偶尔站站却不至于慢,站后再走是加速度的唯一办法。

我们中国人做事的通病就在怕站而不怕慢,慢条斯理地不死不活地望着挨,说不做而做着并没有歇,说做并没有做出什么名色来。许多事就这样因循耽误了。

我们只讲工作而不讲效率,在现代社会中,不讲效率,就要落后。

西方各国都把效率看成一个迫切的问题,心理学家对这问题做了无数的实验,所得的结论是,以同样时间去做同样工作,有休息的比没有休息的效率大得多。

比如说,一长页的算学加法习题,继续不断地去做要费两点钟,如果先做五十分钟,继以二十分钟的休息,再做五十分钟。也还可以做完,时间上无损失而错误却较少。

西方新式工厂大半都已应用这个原则去调节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其实不休息的工作才真是浪费时间。

此外还有精力的损耗更不经济。拿中国人与西方人相比,可工作的年龄至少有二十年的差别。

我们到五六十岁就衰老无能为力,他们那时还正年富力强,事业刚开始,这分别有多大!

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

休息不仅为工作蓄力,而且有时工作必须在休息中酝酿成熟。

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赉研究数学上的难题,苦思不得其解,后来跑到街上闲逛,原来费尽气力不能解决的难题却于无意中就轻轻易易地解决了。

据心理学家的解释,有意识作用的工作须得退到潜意识中酝酿一阵,才得着土生根。

通常我们在放下一件工作之后,表面上似在休息,而实际上潜意识中那件工作还在进行。

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

哲姆士有“夏天学溜冰,冬天学泅水”的比喻。

溜冰本来是前冬练习的,今夏无冰可溜,自然就想不到溜冰,算是在休息,但是溜冰的肌肉技巧却恰在此时凝固起来。泅水也是如此,一切学习都如此。

比如我们学写字,用功甚勤,进步总是显得很慢,有时甚至越写越坏。但是如果停下一些时候再写,就猛然觉得字有进步。

进步之后又停顿,停顿之后又进步,如此辗转多次,字才易写得好。

习字需要停顿,也是因为要有时间让筋肉技巧在潜意识中酝酿凝固。习字如此,习其他技术也是如此。

休息的工夫并不是白费的,它的成就往往比工作的成就更重要。

我国先儒如程朱诸子教人为学,亦常力戒急迫,主张“优游涵泳”。

这四个字含有妙理,它所指的工夫是猛火煎后的慢火煨,紧张工作后的潜意识的酝酿。

要“优游涵泳”,非有充分休息不可。

大抵治学和治事,第一件事是清明在躬,从容而灵活,常做得自家的主宰,提得起放得下。急迫躁进最易误事。

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

我有时写字或作文,在意兴不佳或微感倦怠时,手不应心。

心里愈想好,而写出来的愈坏,在此时仍不肯丢下,带着几分气忿的念头勉强写下去,写成要不得就扯去,扯去重写仍是要不得,于是愈写愈烦躁,愈烦躁也就写得愈不像样。

假如在发现神思不旺时立即丢开,在乡下散步,吸一口新鲜空气,看着蓝天绿水,陡然间心旷神怡,回头来再伏案做事,便觉精神百倍。

本来做得很艰苦而不能成功的事,现在做起来却有手挥目送之乐,轻轻易易就做成了。

不但做文写字如此,要想任何事做得好,做时必须精神饱满,工作成为乐事。

一有倦怠或烦躁的意思,最好就把它搁下休息一会儿,让精神恢复后再来。

人须有生趣才能有生机。生趣是在生活中所领略得的快乐,生机是生活发扬所需要的力量。

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

诸葛武侯所谓“宁静以致远”就包含生趣和生机两个要素在内,宁静才能有丰富的生趣和生机,而没有充分休息做优游涵泳的工夫的人们决难宁静。

世间有许多过于苦的人,满身是尘劳,满腔是杂念,时时刻刻都为环境的需要所驱遣,如机械一般流转不息,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宰,呆板枯燥,没有一点生人之趣。

这种人是环境压迫的牺牲者,没有力量抬起头来驾驭环境或征服环境,在事业和学问上都难有真正的大成就。

我认识许多穷苦的农人,孜孜不辍的老学究和一天在办公室坐八小时的公务员,都令我起这种感想。

假如一个国家里都充满着这种人,我们很难想象出一个光明世界来。

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

基督教的圣经叙述上帝创造世界的经过,于每段工作完成之后都赘上一段说:

上帝看看他所做的事,看,每一件都很好!


到了第七天,上帝把他的工作都完成了,就停下来休息,并且加福于这第七天,因为在这一天他能够休息。

这段简单的文字很可耐人寻味。

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

我们不但需要时间工作,尤其需要时间对于我们所做的事回头看一看,看出它很好;并且工作完成了,我们需要一天休息来恢复疲劳的精神,领略成功的快慰。

这一天休息的日子是值得“加福的”“神圣化的”。

在现代紧张的生活中,我们“车如流水马如龙”地向前直滚,不曾留下一点时光做一番静观和回味,以至华严世相都在特别快车的窗子里滑了过去。

而我们也只是回戏盘中的木人木马,有上帝的榜样在那里而我们不去学,岂不是浪费生命!

我生平最爱陶渊明在自祭文里所说的两句话: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上句是尼采所说的达奥尼苏司的精神,下句则是亚波罗的精神。

动中有静,常保存自我主宰。这是修养的极境。

现代人的毛病是“勤有余劳,心无偶闲”。

这毛病不仅使生活索然寡味,身心俱惫,于事劳而无功,而且使人心地驳杂,缺乏冲和弘毅的气象,日日困于名缰利锁,叫整个世界日趋于干枯黑暗。

但丁描写魔鬼在地狱中受酷刑,常特别着重“不停留”或“无间断”的字样。

“不停留”“无间断”自身就是一种惩罚,甘受这种惩罚的人们是甘愿人间成为地狱。

让我们跟着榜样,加福于我们工作之后休息的时光啊!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十点书店

免费领取《幸福的科学》

劳逸结合,提高幸福感

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

-音乐&图片-

背景音乐 |《永恒的一瞬》《花祭》

图片来源 | 微博@宅厝

-作者-

朱光潜,笔名孟实。美学泰斗,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主播-

雅萱,十点读书签约主播。寄语:我来自甘肃天水,作为一名广播电视微波传输工程师,很高兴在十点读书遇见美好的各位!感谢各位的聆听和鼓励!愿我的声音可以温暖你。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十点君↓↓↓

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

相关推荐

  • 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

    朱光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无论走得多久,都可以维持一百里的速度。

    美文欣赏
  • 朱光潜:美的本质

    朱光潜,传 播 艺 术,播 种 幸 福 。把次要的看法抛开,单挑出主要的看法有五种:新柏拉图主义和理性主义:美在完善;德国古典美学: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直接感受的,所以只有可凭感官感受的物体及其运动才说得上美。

    美文欣赏
  • 朱光潜:读书好比探险,不能全靠别人指导

    朱光潜,他一生执著追求,没有偷懒。但是,他在千辛万苦之后,毕竟找到了真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找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好的归宿。

    美文欣赏
  • 朱光潜:文学真的无用么?

    朱光潜,朱光潜文|朱光潜01.“文学是一种与人生最密切相关的艺术”。从事于文艺的人不一定都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是它究竟不失为一个崇高的理想,值得追求,而且在努力修养之后,可以追求得到。

    美文欣赏
  • 笔名背后的另一个朱光潜

    朱光潜,1928年12月立达学园旅欧师生在巴黎合影,出自1929年4月《教育杂志》21卷4号。将朱光潜用笔名撰写的短评与他名下的时论文章对观,可以看到他对同一问题的另一种态度。

    美文欣赏
  • 朱光潜养生四法

    朱光潜,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步:散步是朱先生一天不可缺少的运动。每天他六点左右起床,从燕南园住所漫步出来,近7时回家吃早饭。

    美文欣赏
  •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

    朱光潜,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文艺心理学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

    美文欣赏
  • 朱光潜: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朱光潜,内心清明澈照、能处处发现生机的一代美学大师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1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

    美文欣赏
  • 健身有“术”的朱光潜

    朱光潜,十年浩劫之后,无论酷暑严寒,在晨曦微露的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总能见到一位体形瘦小,腰背略弯,银发似雪的老人在缓缓散步,他就是朱光潜教授。

    美文欣赏
  • 朱光潜:低级趣味的5种病征及其疗治

    朱光潜,作者:朱光潜,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在这些作品中把第一眼看去是平淡无奇的东西玩味出隐藏的妙蕴来,然后拿“通俗”的作品来比较,自然会见出优劣。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