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泰山传说 | 魂归蒿里的由来

泰山传说 | 魂归蒿里的由来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10-21 08:02:28
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阴曹地府有两处,一是泰山前的蒿里山,再就是四川的酆都。早在汉朝时,古人就有“泰山主生死”、“人死为鬼,魂归泰山”之说,汉《乐府歌辞:蒿里曲》:“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泰山神“东岳太灵苍光司命真君”的职责之一,就是“定生死之期,兼注贵贱之分,长短之事”。古时曾建有蒿里神祠,祠内设森罗大殿、七十五司,俗谓人死魂归蒿里,将根据其在世的行为善恶,受阴司审判。如今,这些庙宇早已荡然无存,但由鬼神信仰演化而来的民俗依然存在。泰山盘山道两边的树枝上系满了红绳、压满了石子,“压枝”的谐音是“压子”,泰山主魂灵,压子即压住子孙之“魂”,以求得神佑长命百岁。

蒿里山是如何成为“阴曹地府”的?

蒿里山位于泰山火车站南,又名高里山、英雄山,汉以前称作“高里山”,海拔198米,为古代帝王的禅地之所,《汉书》中多处记载了汉武帝“亲禅高里”。

泰山传说 | 魂归蒿里的由来

泰安蒿里山

约到魏晋时期,出现“蒿里”的称谓。蒿里山曾建有规模宏大的蒿里山神祠,又名森罗殿。古语有云:“魂归蒿里”,就是说人死了灵魂都要到蒿里山接受阎王爷的审判,然后才能过奈何桥,轮回投胎。

泰山传说 | 魂归蒿里的由来

泰山神主管生与死的神权历史,可上溯至先秦时期。据顾炎武《考古录》云,泰山自周末便有了神仙的传说。春秋战国出现阴阳学、五行学之后,泰山就成为阴阳交替、万物发育的地方了。

东汉时,由于道教的产生,社会上随之出现了“泰山治鬼说”,泰山神便掌管了天下生杀大权,古帝王降禅之坛,一变而为阎王殿。

泰山传说 | 魂归蒿里的由来

唐代学者颜师古注《汉书》中“上亲禅高里”之句说:“此‘高‘字应为高下之高,二死人之里;高里山在泰山前麓,是鬼魄之地。”晋代干宝《搜神记》、张华《博物志》均言泰山掌管生死,书中还有不少托梦做阴间泰山官职而应验的故事。

晋陆机的《泰山吟》颂道:“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极周以远,层云郁冥冥。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明人许仲琳在所编《封神演义》中,让姜子牙封周朝武将黄飞虎任东岳大帝之职:“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

泰山传说 | 魂归蒿里的由来

幽森的蒿里山

台湾“故宫博物院”里的蒿里山文化遗产

蒿里山所承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绝非仅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于经史当中。

蒿里本是古人送葬的歌名。秦末农民起义首领田横在楚汉相争时,自立为齐王,不久被汉军所灭。汉朝建立后,田横率徒党500余人逃亡海岛,途中被迫自杀。其党徒遂作蒿里挽歌送葬,并集体自杀。

乐曲经音乐家李延年加工整理,分为二曲:韰(音:泻)露曲送王公跺人出殡,蒿里曲送士大夫、平民百姓出殡。汉之后以为人死精魂归于泰山蒿里,其山便筑阎王殿,因立75司,以为追逮收捕,出入死生之所。

泰山传说 | 魂归蒿里的由来

唐玄宗禅地玉册

1931年蒿里山曾出土唐玄宗、宋真宗禅地玉册,今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前者15枚(分为三版),每简长29.2-29.8厘米、宽3厘米、厚1厘米,刻字填金一行书,为白色大理石(汉白玉)。后者16枚,每简长29.5-29.8厘米、宽2厘米、厚0.7-0.75厘米,刻字填金一行书,为白色闪玉。两者都是唐宋时期的一尺简(唐一尺约合30.3厘米,北宋一尺约合31.6厘米。”

不过,唐高宗干封元年的封禅玉册的形制似与玄宗之制略有不同,原物今虽尚未发现,但据《旧唐书·礼仪志》三,干封玉简的形制为“每简长一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三分。”然则并非一尺简。有趣的是,这与道经所载之投龙简的形制却非常接近。

据南朝宋·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所载投龙之仪:“凡简长一尺二寸、阔二寸四分、厚三分。”二者相较,长、厚完全相同,宽则有一半之差。

泰山传说 | 魂归蒿里的由来

古建筑遗落石块

“阴曹地府”没了,传说还在

从“天地交泰”、“天人合一”等观念之中演变而来的“地狱——人间——天堂(天界)”三重空间的格局构成了中国独有的城市构划的特点。蒿里山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因为蒿里山地理位置突出,是泰城的重要门户之地,特别是热兵器时代更是如此。谁占据蒿里山,谁就控制了泰城,拉锯的争夺对地上的建筑物,其破坏为之灭顶,古迹名胜已荡然无存。

泰山传说 | 魂归蒿里的由来

原有蒿里、社首两山及辞香一岭,并有天仙祠、相公庙、森罗殿、阎罗殿、酆都殿、地藏殿、对岱亭、环翠亭、望乡台、降禅坛、文峰塔、后晋石幢等景观,今只存蒿里山。

据近代俄国汉学家米·瓦·阿列克谢耶夫《1907年中国纪行》第三章《游历山东》记高里山庙云:“我们上了高里山,宏伟、漂亮的庙里有许多碑碣,充分说明了那种祭祀的混合性。除了一般供奉的主管阴间事的那些神仙,我们还发现了风、雷、云、雨四尊塑像,它们在庙里显得与众不同,仿佛是被拉来一同受拜的。”

泰山传说 | 魂归蒿里的由来

米·瓦·阿列克谢耶夫《1907年中国纪行》

民国耿静吾《说岱》述之:“阎王殿,其下有晋蒿里山总持咒幢子,他土庶修斋建醮碑多至数百计。清光绪间,邑令毛蜀云以事责令绅民徐进在高里山植柏三百株。”

《重修泰安县志》中呈现的是蒿里山最后的盛况:“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三月,知县毛瀓重建阎罗、三曹、七十五司之居,均居完整。”并将社首山顶相公庙改建于此而同一周垣。民国前期,香火甚盛,游人如云,每年春祠前搭台演戏,百货杂陈,胜似闹市。

1929年孙良诚部毁祠大部,1931年李鸿奎部全部拆除。1951年社首山毁,神祠基址荡然无存,如今几乎只剩一片荒凉景色。

泰山传说 | 魂归蒿里的由来

泰山传说 | 魂归蒿里的由来

神祠毁坏遗留的石条

蒿里山是泰山地府——人间——天堂“三大空间”的地府所在地,是古代泰山封天禅地文化的起点,也是古代泰山游览序列的起点。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一直受到城市居民的广泛关注。自古就有魂归蒿里的说法,所有的人死了就来到这里。

古老的街区,脏乱的环境,浓郁的松柏林,更加增添了一丝死亡的沉寂与可怕。听说之前还有鬼像的,现在连点遗迹都没了。对于蒿里山的保护,可以说几乎到了零保护的程度。山上仅存的一点石碑也已经被岁月摧残的不像了样子。

泰山传说 | 魂归蒿里的由来

泰安的好多神话故事,现在已经空留其名了。传说中的奈何桥,依然在那,可已经不见了孟婆的身影。跟石油一样的河水,要是让人喝了的话,准魂归蒿里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