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古文译注(6):伯乐一回头,竟让马价涨了十倍

古文译注(6):伯乐一回头,竟让马价涨了十倍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09 00:02:57
阅读:

伯乐一顾

·解释: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古文译注(6):伯乐一回头,竟让马价涨了十倍

·译文

有一个卖骏马的人,一连三个早晨站在集市上,(但是)人们不了解他的马。(于是)那人前去拜见伯乐 ,说:“我有骏马,想售卖,(但是)一连三个早晨站在集市上,人们不和我交谈。希望您绕着我的马转一转,看一看。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一看。我愿意敬送一个早晨的费用。”伯乐于是绕着那人的马转了一转,看了一看。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看,一个早上马的价格就涨了十倍。

古文译注(6):伯乐一回头,竟让马价涨了十倍​​


·原文译注

人有卖骏马【良马】者,比【bì,连,一连】三旦【三个早晨】立(于)市,人莫【不,没有】之知【了解】。往见伯乐【春秋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善于相马,所以人们都以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伯乐”来称呼他】曰:“臣【谦卑的自称,我】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之)言。愿子还【通假字,通“环”,音huán,环绕,这里意为围绕马转一转】而视之,去而顾之【离开时再回头来看一看】,臣请献一朝之贾【我愿敬送一个早晨的费用。贾,通假字,通“价”,费用】。”伯乐乃【于是,就】还而视之,去而顾【回头看,泛指看】之。一旦【一个早上】而马价十倍【增了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古文译注(6):伯乐一回头,竟让马价涨了十倍

相关推荐

  • 古文译注(6):伯乐一回头,竟让马价涨了十倍

    马价十倍,​·译文有一个卖骏马的人,一连三个早晨站在集市上,人们不了解他的马。​​·原文译注人有卖骏马【良马】者,比【bì,连,一连】三旦【三个早晨】立言。

    佳句赏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另有内幕,你真的看懂了吗?

    桃花源记通假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细思恐极”这个词变成了流行语。“细思极恐”的案例不胜枚举,著名的《桃花源记》就是其中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

    文章阅读
  • 初中生请注意:初中三年,你必须掌握的文言文通假字,太全了!

    桃花源记通假字,古字通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借用的现象,又简称通假、通借、假借。古人在使用文字时,常常不用有其本义的本字,却用了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尽管借字与本字的字形、字义不同,但字音一定相同或相近,所以又有一种更确切的称谓,叫做“古音通假”。

    文章阅读
  • 烛照千古的桃花源——《桃花源记》赏析

    桃花源记通假字,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文章阅读
  • 初中语文学科文言文通假字

    桃花源记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通“僵”《童趣》2、不亦说乎“说”通“悦”《〈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同“汝”《〈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同“无”《山市》7、裁如星点“裁”同“才”《山市》

    文章阅读
  • 史上最全,初中通假字一览表!

    桃花源记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 “强”(jiāng)通“僵” 《童趣》 僵硬2、不亦说乎说” (yuè)通“悦” 《〈论语〉十则》 高兴3、诲女知之乎 “女”(rǔ)同“汝”《〈论语〉十则》你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 聪明5、路转溪头忽见 “见”(

    文章阅读
  • 高中生必备:语文,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有用!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必修1-必修5通假字汇总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秦伯说,与郑人盟6.失其所与。

    美文欣赏
  • 初中语文学科文言文通假字

    桃花源记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通“僵”《童趣》2、不亦说乎“说”通“悦”《〈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同“汝”《〈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同“无”《山市》7、裁如星点“裁”同“才”《山市》

    文章阅读
  • 初中生请注意:初中三年,你必须掌握的文言文通假字,太全了!

    桃花源记通假字,古字通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借用的现象,又简称通假、通借、假借。古人在使用文字时,常常不用有其本义的本字,却用了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尽管借字与本字的字形、字义不同,但字音一定相同或相近,所以又有一种更确切的称谓,叫做“古音通假”。

    文章阅读
  • 史上最全,初中通假字一览表!

    桃花源记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 “强”(jiāng)通“僵” 《童趣》 僵硬2、不亦说乎说” (yuè)通“悦” 《〈论语〉十则》 高兴3、诲女知之乎 “女”(rǔ)同“汝”《〈论语〉十则》你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 聪明5、路转溪头忽见 “见”(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