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那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那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4-05 18:19:47
阅读: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那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

这个问题,要从孔子说起,以王阳明结束,才能够说完整。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那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

一、孔子的理解

关于善恶问题,在儒学体系中,孔子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但是他的本意,应该是人性本善。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而仁义是天道的体现,是人的天性所在。天性,就是每个人先天所有的本性。

《论语·阳货》中,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是说,人的天性本来是相同的,但因为后天的熏习、习染,才彼此远了,有差异了。

我们可以把先天的本性,叫做天性;把后天熏染过的本性,叫做习性。

那么这话的意思是,人的天性是相同的,人的习性是不同的。

对孔子来说,人的天性,就是仁义。所以,这话又可以理解成:人的天性,都是仁义,但人的习性,有善有恶。

二、孟子的理解

孔子说得比较间接委婉,孟子却说得很直接。

在《孟子·告子章句上》中,孟子说:“从人天生的性情来说,都可以是善良的,这就是人性本善的意思。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罪于天生的资质。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罢了。所以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 五倍甚至无数倍的,正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天生资质的缘故。”

孟子说得非常清楚,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性本善。

三、荀子的理解

然而,另一位儒家荀子,却认为人性本恶。他在《荀子·性恶》中说:“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意思是人的天性就是好利的。

他还说:“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也固小人。”意思是人天生就是小人,不是君子。

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以后,荀子又,人性的恶,是可以由圣人的教育以及法则、规范、习俗等来约束的。

荀子这么一说,有一个漏洞就出来了。

人性本恶,却是可以约束的?为什么要约束恶人?凭什么约束恶人?为什么不去约束好人呢?

这里面,其实已经暗含一个前提:恶人是不对的,是需要约束的。用什么约束?当然是用善。

可是,凭什么说,恶是不对的呢?如果人的本性是恶,那谁会认为恶是不对的呢?

而且,要约束恶,就是制度规则、确立规范。这规则和规范的立足点,必须是善,就是善。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那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

四、阳明心学的总结

为什么历史上,把王阳明与孔子并列,并列“两圣”,而不是把孟子、荀子同孔子并列呢?

这是因为,孔子创立了儒学,王阳明总结了儒学。两位圣人,把儒学正式确立为一个伟大的体系,一个完整的系统。

说回善恶问题。王阳明提出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意思是,绝对本体,也就是天道,天理,天性,人的本性,是无善无恶的。

无善无恶,就是超越善恶。什么超越善恶?绝对至善。

每次说到这里,大宋都会反复提醒心学课的同学,无善无恶 ,并不意味着没有善恶、不管善恶、不顾善恶,而是超越善恶的至善。

王阳明说:“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待也,故善恶只是一物。”

这里说得非常明确。还有更明确的,王阳明说:“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

至善在那儿,无所谓恶,也无所谓善,它不在我们讨论的善恶概念里面,但它就是善的。这一点,一定要牢牢记住。不记住这一点,就无法掌握儒家。你再读一万本书,再去听人家讲一万遍《论语》,终究是离题万里,一错再错。

对此,王阳明还举了个例子:“天地万物如同花草,哪里有什么善恶之分?你喜欢观花,就认为花是善,草是恶;你需要草的时候,又认为草是善的。这些善恶的看法,都是你心里的好恶派生出来的,所以是错误的。”(原文:“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那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

五、理论分歧的结果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曾经师从荀子。从这一点,也可知道,荀子的观点,离孔子远矣。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的道德要靠人的智慧进行后天的改造去得到。这个观念,带出了两个韩非和李斯,他们从中发展出法家的理论。

而孔子和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道德的来源在于人自己的本心,这本心叫做“仁“。绘事后素,仁会自然外化为”礼“,有礼的人就会做到仁,如此良性循环。

两者的不同,导致社会道德治理上的区别。

荀子一派,为了人的道德,可能会把外在的约束做到极致。后面韩非和李斯的表现即是证明。

孔孟一派,对人的道德约束,就会很温和,以礼为先,在礼做不到时,才有“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有必要时也可以施以刑罚,但讲究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对人轻罚、对己严苛。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那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

六、心学的寓言《西游记》

《西游记》以形象生动的故事,讲述人性本善,后天起恶,善恶交织,内心修炼,为善去恶的人生历程。

孙悟空,是天地所生、没有任何人世熏染的石猴。然而很快,他就因为吃了人间的食物、结交了人间的猴子们,而生成了善恶交织的性情。于是他成了妖怪,大闹了天宫。幸得如来镇压、观音感化,他明白了为善去恶的道理,于是辅助唐僧一路向西,在降妖伏魔的过程中修炼内心,最终发现大光明,成为斗战胜佛。

所以,世人都认为,《西游记》是阳明心学的寓言,是儒家性善论的形象化表现。

相关推荐

  •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那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

    孟子说,这个问题,要从孔子说起,以王阳明结束,才能够说完整。关于善恶问题,在儒学体系中,孔子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但是他的本意,应该是人性本善。

    佳句赏析
  • 毛峰:孔学源流之——孔子远承尧舜宪政思想

    唐虞之治,孔子以强大坚韧的生命意志、昂扬向上的生命精神,为全民族“寻回生命的原点”,将物质界现存的一切,奋然提升为道德界、理想界的国体、国魂、人道等终极真理,犹如惠特曼所谓“打通物体与灵魂的秘密通道”、波德莱尔所谓“感官与精神的应答、激昂”,使历代仁人志士获得内心的自由成长与内外的道德激励

    文章阅读
  • 孟子和孔伋的故事详情 孔伋的儿子介绍

    孟子简介,孔伋的门人是孟子的老师,孔伋是孔仲尼的孙子。孟子和孔子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他们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差了四代。通过史书证实 ,孟子出生的时候,孔伋已经逝世30余年了,但孟子还是受到了孔伋的影响。孟子受教于孔子的门人,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佳句赏析
  • 孟子民本思想的五大贡献

    孟子思想,从周公的敬天保民,到春秋末年史墨提出的“民不知君,何以得国”,民本思想并没有得到更大的发展。他强调了“仁”在人心的固有性,基于他的性善论的主张,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此基础上。

    佳句赏析
  • 袁煕袁尚远走辽东,曹操为何不尾随追击,与郭嘉并无关系

    郭嘉遗计定辽东,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发生在袁煕、袁尚逃往辽东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袁煕、袁尚、公孙康和曹操。原文如下:二人密议曰:“辽东军兵数万,足可与曹操争衡。

    诗词赏析
  • 《孟母三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确很重要

    孟母三迁的故事,文字 | 薰衣草 · 图片 | 网络有句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优秀的人相处,你会变得更优秀;和平庸的人在一起,你可能会变得更平庸。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佳句赏析
  • 「国学经典」《孟子两章》

    孟子两章,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意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佳句赏析
  •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各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看过长知识

    孟子思想,作品:《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佳句赏析
  • 千古奇人为何被严重低估?千古奇书为何沦为禁书?书曰:鬼谷子

    鬼谷子的作者,春秋时期卫国朝歌人,也有人说他是楚国人,甚至有人说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众多隐者的统称。鬼谷子雕像更有人开玩笑说如果《鬼谷子》和《论语》一样被大力提倡,说不定凭借中国人牛人们的智慧谋略早就称霸世界了!

    诗词赏析
  • 《孟母三迁》成语典故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孟母三迁《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佳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