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平仄之上的七绝写作方法(格律诗进阶)

平仄之上的七绝写作方法(格律诗进阶)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1-29 20:00:33
阅读:


平仄之上的七绝写作方法(格律诗进阶)

如何写好七绝?我们默认大家对七绝的平仄格式是没有问题,所以这里主要讨论七绝的行文手法和意境抒发,不讲平仄格式。七绝的平仄格式在前面有一篇文章讲过,大家有兴趣可以翻看。

意境为先

我们以诗做例子来说明。

看李白的七绝送别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要走了,汪伦唱着歌来了。这水这么深,没你汪大爷感情深。浅显直白吧?汪伦这个人是李白的粉丝,李白到他那里,好吃好喝招待着。李白虽然也当他朋友,但是和杜甫、孟浩然、王昌龄的关系还是是有区别的。吃好喝好,还拿了,要走了。汪伦还是舍不得,李白觉得实在不好意思了,写首诗应付下。

然后我们再来看另外一首送别七绝。还是用李白的啊,同一个人的好对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的意境又完全不一样了。和老朋友在黄鹤楼告别,烟花三月里孟夫子要去明媚的扬州了。水面上孤单一页帆终于消失在蓝天尽头,只看到长江之水滚滚东去。意味无穷啊,这说明李白一直站在黄鹤楼上,目送孟浩然。

平仄之上的七绝写作方法(格律诗进阶)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孟浩然大李白十二岁,一生不仕,田园诗领袖,是李白最钦佩的人。望仕而羡散,是中国文人逃不开的性格底色。李白的《赠孟浩然》,开口就是“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李白是杜甫的偶像,而汪伦先生就……所以,同样的送别诗,完全不一样的味道。

意在笔先,意在诗先

我们读古诗,不能只看句子,要了解一些背后的东西,找到同感,也就是感觉到他写诗时候的心境。我们写七绝,要想真正写好,不单平仄格律、押韵、文采,最重要的还是意境拿捏。

七绝构思

七绝四七二十八个字,自然不能像古风、律诗、排律那样娓娓道来。但是写文的章法总归一样,只不过把律诗的联变成句。律诗四联,绝句四句。同样的起承转合,不同的构思。

因为七绝不能像律诗一样排兵布阵,那么在前两句起承之后,第三四句就非常重要了。一首好的绝句,绝对是靠后两句出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前两句绝句和律诗的不同。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大家看两诗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比较下,区别在哪?“渭城朝雨浥轻尘”,地点,时间,下雨,湿润,轻轻的飞尘。一句话囊括了这么多要表达的东西,甚至灌入了意象,让人有了自己的感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地点,水面,云脚低。两句才写这么点东西。这就是绝句起句的不同,虽然也是平起,但是起点要高于七律。为什么?字数不够啊。

平仄之上的七绝写作方法(格律诗进阶)

第二句,承。“客舍青青柳色新”,相当于七律的颔联。然后第三句开始转,“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意,七绝的转合,也就是三四句不像七律的尾联,合得那么明显。这就是构思的区别。

七绝的三四句必须出新,必须要构思出另外一种奇特的意思。三四句重心有可能在三,也有可能在四,不一定要像七律一样合回首联。写绝句一定要爆发一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你再喝一杯,为什么呢?因为你要去的地方,没有我的陪伴。这种写法,其实用词普通,但是构思别致,名句成矣。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关于高适诗的文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的爆炸点就在第四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面两句也就是写景,重心都在三四句。第三句一般不会平写,肯定要制造波折。如何制造波折?首先是平仄上不能出错,要抑扬顿挫,然后就是使用否定,假设,限定,疑问这几种方法。我们看例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假设,“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是假设。假设能制造出一种与现实不同的情景,形成感情上的跌宕。“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否定。“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还是否定。“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也是否定,不过放在第四句上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疑问。“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里的“唯见”,限定。基本上好的七绝,都会在第三或第四句制造波澜,这诗才有意思。这是七绝的构思方法。

平仄之上的七绝写作方法(格律诗进阶)

七绝行文

再大致讲一下七绝的行文方法。还是举例子说明,大家一看就懂。

第一种,顺叙法。这就多了,刚刚我们讲的起承转合的,基本上都是。找个最明显的例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山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就是顺流直下,起承转合。

第二种,大小法。这个也多。先写大的景色事情,再在三四句写小景,小物件,小事情。来看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前面写大景色,后两句呢,详细写景,还有船来了。

第三种,四扇屏。这种行文相对较少。就是东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最有名的就是这首《绝句》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句一个景色,四个景色几乎没有什么关联。没有起承转合,没有大中写小,就是用力均匀的四幅画。这样写,其实很不好。就好像一个人站那儿,东张西望,实际上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这种写法写出来的也可以归入古绝,不算在律诗里面。但是为什么这首诗这么出名呢?

平仄之上的七绝写作方法(格律诗进阶)

首先这是杜甫写的。然后呢,这诗写景确实漂亮,每一句都是单独的一副画儿。最重要的一点是乾隆皇帝特别喜欢。这位爷的审美观大家心里有底吧,但是没办法,他喜欢,天下人就都得喜欢了,一直传下来,就这样了。实际上,后来用这种写法写的诗基本上都不能看。

大概就这几种七绝的几种写法和具体制造精彩构思的方法。还补充一点知识:我们把七律中二联拿掉,剩下的首联尾联经常就是一首意思完整的七绝,格律也是合的,大家可以自己去试验一下。

但是绝句不是律诗拿句,拿字之后的产物。绝句早就有了,只是在平仄格律出来之前,是遵守四声韵。这个时期的绝句称为“古绝”,一般划入古风范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