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蔡甸彰显知音文化生产力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品牌

蔡甸彰显知音文化生产力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品牌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19 14:56:31
阅读:
蔡甸彰显知音文化生产力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品牌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古琴曲《流水》,与世界其他地区27首著名乐曲录入金唱片中,由美国探索者一号飞行器带入太空,在宇宙中长期播放

蔡甸彰显知音文化生产力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品牌

法国波尔多的“知音亭”,是2003年由武汉市园林局所建

蔡甸彰显知音文化生产力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品牌

泰山上的“高山流水”摩崖石刻

蔡甸彰显知音文化生产力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品牌

钟子期公园内的钟子期墓

蔡甸彰显知音文化生产力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品牌

位于蔡甸区马鞍山脚下的钟子期公园

蔡甸区近日在汉口江滩举办大型“知音文化”旅游推介会,力推“昔日汉阳古郡 今朝中法新城”城市形象和“知音故里 莲花水乡”旅游品牌。“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品牌魅力,吸引上万市民参与。

区委、区政府负责人表示,蔡甸区坚持走“全景蔡甸、全域旅游、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激活旅游资源,擦亮文化名片,打造文化旅游强区,让世界了解知音文化,到中法科技谷创业。

目前该区旅游发展亮点频现。“知音十景”成功推出,赏花观鸟节会影响广泛;110公里后官湖绿道全面贯通;九真山和后官湖湿地公园分别晋升为4A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野战国防园晋升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嵩阳寺重建工程基本完工;消泗万亩油菜花海列为“武汉十大赏花名片”;蔡甸区还获评“全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

去年12月,投资超20亿元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首个文化旅游项目华中文博城动工开建。华中文博城占地面积约700亩。文博城是一座藏品文化综合体,融入中华神玉博物馆、集贤古镇、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私家博物馆、文化创意名人村等主题元素,整个建筑风格为古典中式,以钟子期墓和中华神玉博物馆为旅游亮点。预计古玩及文化艺术品等文化产业年交易额将过百亿元,吸纳当地3000人就业。

蔡甸区生态集团与武汉龙巢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武汉西湖动植物王国景区项目协议,对蔡甸原乌梅山野生动物园进行包装策划。该项目以飞禽为主体,打造华中地区知名的以动植物保护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型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项目总投资7.8亿元,建设占地面积约2000亩,预测年接待游客100~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亿元,联动周边产业约15亿元,解决农民直接就业200余人。

武汉西湖动植物王国景区项目将以“伯牙子期声声觅,天籁之音处处寻”的知音文化为设计理念,从“天籁之音、器乐知音、心灵知音”三个层面,来凸显知音文化之魂。

法国驻汉总领馆旅游专员米雪儿表示,法国政府对蔡甸区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一直都非常重视。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和中法科技谷也为外国游客走进蔡甸、了解蔡甸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2000多年前钟子期为国捐躯

知音传说新解

“知音”是爱国精神共鸣

《伯牙与钟子期》选自《列子·汤问》战国列御寇著: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从此,一对志同道合的知音传说,“高山流水”源远流长,至今仍然为后人所感动。

史料记载显示,钟子期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蔡甸区集贤村)人。公元前387年——公元前299年,名徽,字子期。

但大家所不知的是,传说中身为樵夫的钟子期,原是楚国宫廷乐师,而且曾是芈月嫁到秦国之前的老师,所以他能听懂伯牙的大雅之乐。

公元前340年,楚宣王死,芈姓,熊氏,名商的楚威王继位。威王喜欢钟子期的演奏,便让女儿芈月跟钟子期学艺。芈月后来嫁到秦国,给秦惠文王做姬妾。钟子期也因变故,回到家乡,隐于山野,砍柴为生。

公元前328年,楚怀王熊槐继位,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大败魏国,楚国成了战国七雄中最大的国家。但在楚怀王执政中期,他误信秦国的宰相张仪,毁掉齐楚联盟,致使国土沦落,楚国从崛起开始走向衰亡。

公元前300年,伯牙与钟子期相遇于汉江边,琴声让他们成为知己,并相约来年再会。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楚怀王不听屈原劝告,决定前往武关。怀王经过临嶂城时,钟子期前往以死劝谏,结果被杀。楚怀王在武关被秦国扣留,成为秦王阶下囚。

一年之后,伯牙再到集贤村,得知钟子期为国捐躯,泣而昏厥,醒来后将琴摔毁。“爱国就是爱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爱这里的每一寸山水。山水之音才是最高境界的雅乐,如今子期不在,这爱国之音从此无人能共鸣了。”

临嶂古城遗址位于蔡甸街东约2公里汉水边城头山上。临嶂山又名城头山。春秋战国时,这里便是一座军事城池,西晋永嘉六年(公元312年),荆州刺史陶侃曾屯兵于临嶂山。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德安府迁治于此,建城而守,古城绕山而筑,至今城址依稀可辨。1983年,周围发掘出20多座春秋战国古墓,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专家话知音

知音文化现代价值及利用 姚伟钧(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知音文化研究会会长)

伯牙子期传说所独创的“知音”意蕴,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人类精神文化交流的向往,具有普遍的价值理念。“知音”和“高山流水”早就成为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符号,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深远意蕴,在国际经济与文化交流中也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管理工作中,我们只有做好客户的知音,才能赢得口碑、信誉。只有做好民众的知音,才能换来他们发自内心的忠诚。只有做好国际合作伙伴的知音,才能携手合作,互惠互利,一带一路的战略才能成功。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传说由来已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对这一传说的记载。传说最早来源于《吕氏春秋》,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2007年,伯牙子期传说被列入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伯牙子期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文化遗产有何现代价值,我们如何利用它,这是本文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知音的本意是指钟子期在伯牙弹琴时,能从琴声中听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的意境和心志,达到心灵的沟通,很快两人就从素昧平生成为生死不渝的知音和知己。知音故事自《吕氏春秋》始记之后,在史书和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并留下不少传说性、纪念性遗址,而且在代代相因的传承和发挥中,形成为知音文化。两千多年前,“知音”的故事超越现实却又不超脱尘世,这一“知音”意蕴,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人类精神文化交流的向往,具有普遍的价值理念。

知音文化,关键在一个“知”字,“知”就是知音、知己、知心。与人与人之间一般情谊相较,知音是一种更高境界,要达到知心知人。所以古人常叹“知音难”。在知音知心的基础上自然形成了真情。知音文化重情,有了这种知音深情,就产生了彼此间的互信、互爱,使人际关系和谐亲密。因此,弘扬知音文化对构建当代和谐社会注入了历史文化因子,这种因子本身也从历史走向现代。“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在世世代代的流传中,“知音”一词不断得到延伸和扩张,已泛化为友情、亲情、爱情。知音文化既是音乐文化,更是情感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的塑造,在吸取西方先进的管理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同时还必须结合本国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管理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倡导“和为贵”,这与现代人本管理核心知音文化精神十分相近。

知音文化管理以实现共赢、建立知音为最终目的,它主张从“平等”到“公平”的过程进行活动。在实现的路径上,要求一方主动观察另一方的“需求”,还有边界和底线,尊重它、顺适它、满足它。以此作为自己进与退、舍与得的尺度,避开不必要的风险、纷争,既坚持原则,又富于灵活性,主动创造最佳的结果来。“知音”式的思维,是以“利他”的方式来“利己”,以满足他人“需求”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实现人我的两利。由此说来,知音文化管理也可以是一种“知音文化管理经济学。

汉阳地区知音文化遗传众多,知音亭、钟子期墓、集贤村等等,古有琴台、今有碑亭,古今文化交相呼应。知音文化旅游产品品位高雅,她的开发可以古琴台、集贤村、琴断口、钟子期墓、马鞍山、知音湖等地为主线,立伯牙摔琴塑像,按知音典故创文化氛围和意境,建“摔琴谢知音”景区。在汉阳和蔡甸形成以古琴台、钟家村、集贤村、子期墓、琴断口诸景区景点为内涵的知音文化旅游。同时修建古琴台休闲文化区,依托月湖北岸、汉江之滨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通过改造和建设,使古琴台这一我国著名旅游名胜景点再现活力,使月湖这颗大都市中心的明珠重放异彩,凸现知音文化。

知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质 骆玉明(复旦大学教授)

我们今天谈的知音文化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知音文化作为一个古典的非常富有诗意的故事,另一个是在现代经济发展的社会中的应用。一个古典和现代的结合,从古典意义来讲中国古代传承知音故事,非常准确地反映中国文化最内核的东西,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质,在我们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活力。

另外一个层面讲,知音文化是反应中国文化特色的东西,知音文化是在这个地方流传的,高山是这里的高山,流水是这里的流水,美妙的琴声是从这里传播出去的,渐渐地传播到现代。

值得我们考虑的是,这样一种声音代代相传,它的一种内质是什么呢?人的特性,人的性质是有两种,一个是人的个体,一个是人的社会性。人的个体是要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时光的流逝,生命是短暂的,人并不是永恒存在的,生命的孤独感,对时光的忧伤,都反映了人的孤独感,希望得到一种抚慰,得到一种解脱。人群构成了一种互相支持、互相沟通、互相认知,生命本身趋向一种完美的构成。而人的社会性与群体性要构成一种完美的关系,个人之间要构成一种完美的关系的条件就是认知。人和人在一起是有矛盾的,是有冲突的,人既有协调性,就是相互支持,彼此融洽,人又有斗争的一面,在中国文化传统理念中更多的强调解决矛盾的方法,人和人的和谐,用这个和谐去降低人和人的冲突。这种和谐就是知音文化的传承,故事本身当作一个历史事实,有的是俞伯牙的后人,有的是钟子期的后人,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要有这种知音精神,只要我们认识到,人和人彼此认知,心灵沟通是重要的一种价值,是我们生活的一种基础,是生命完美的条件。

古典精神里面,这个知音文化是一个高雅文化,是文人雅士的东西。怎样用知音文化来引导经济的发展,把知音文化融入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怎么样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质,企业的发展本身是追求利益的,在高山流水的故事里面,它不包含经济利益的成分。古典文化里面只有文化,它是超经济,完全摆脱经济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与知音文化有冲突,一重利就会导致人和人的冲突,阶级斗争实质上也是人与人的冲突,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构成一种冲突,有冲突就会导致知音的理想不能实现,这个矛盾是有可能解决的吗?我们可以寻求一种理解,寻求解决的方法。

网友话“知音”

知音难觅要珍惜

关山飞渡: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

孤烟直:知音难觅啊!要珍惜知音啊!

风萧萧:“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

繁星点点: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融到乐曲当中去,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无知音,便摔破琴不再弹了。

入心、入情、入境,方为知音,朋友易得,知音难觅,一旦拥有,此生何求。

为知音破琴绝弦,生者痛兮,逝者安矣,可歌可泣,此生难觅!

链 接

知音“史记”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列子·汤问》

“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

——《礼记·乐记》

“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

——《太平御览》卷五八一引汉桓谭《新论》

“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

——宋周邦彦《意难忘》词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好音多以悲哀为主”、“听乐与闻乐”、“文词风格与辨伪”三条,由“知声”、“知音”、“知乐”的递进而及文艺审美,似可合观而资谈艺之助。串珠之劳,俾以益于“知音”者也。

——《管锥编》册三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文心雕龙·知音

“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

“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

——南唐 李中 《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

《高山流水遇知音》传说

《高山流水遇知音》传说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云开月出,景色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时,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

两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记者朱波 通讯员孙克亮

责编:刘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