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宋太宗无为之治成效如何?错误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宋太宗无为之治成效如何?错误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10-22 15:53:58
阅读:

汉初曾经有过"文景之治"的盛世,根本的的原因便是"无为之治"。宋太宗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他也想效仿汉初盛世,来一场属于自己的"无为之治",宋朝百官在这一点上与宋太宗倒是极为一致。事实上,宋太宗面临的情况很是严峻,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受到了很严重的挑战。五代以来,礼坏乐崩,更为严重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宋太宗正是看到了种种乱象,才下定决心想要革弊出新。他一上台就展示出了对于"无为之治"的向往,跟很多大臣在聊天时都无意透露出这种想法。遗憾的是,宋朝的社会环境,边境敌人和汉初是大不相同的,最终宋太宗的政治理想并未真正得到实践。宋太宗在治国过程中,"无为"思想与实践一直在发生变化,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最终还是未能成行。

宋太宗"无为之治"成效如何?错误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与上一任皇帝宋太祖不同,宋太宗对于治理国家很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喜欢读书,善于从前人的经验中探索寻求,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他性格温和,一方面对于祖宗之法很是尊敬,另一方面,自己也有自己的政治态度,他曾经说过"为君之道,无先于克俭克勤,致理之由,必赖于同心同德。"从中可以看出他不想扰民,提倡节俭,并且愿意以身作则。太平兴国三年四月,他曾经降下命令减轻徭役和赋税,类似的政治措施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无为而治",却能从中看出不少影子。他不喜欢打仗,曾经说过"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当时边境战乱频仍,各族战事依然非常紧张,宋太宗知道处于战火最苦的最终还是百姓,所以下令没有原因的话一律不准出兵。北宋是非常崇尚武功的,如今宋太宗却将文治提高到了与武功相提并论的位置,他的政治抱负现在就可见端倪。

宋太宗的施政措施,与当时几位大臣不谋而合。在第二次伐辽战争中,赵普深知这场战争已经打了太久,百姓受困于此,人困马乏,粮草吃紧,上书恳请宋太宗班师回朝。第二次继续上书,同样表达了类似的请求,纵观北宋朝野上下,对于宋太宗这种"无为而治"的政治走向是极为期许的。换一种说法的话,我们可以认为,"无为之治"是宋太宗一朝皇帝和大臣们共同的政治理想。能出现这种现象共有两个原因,一是大背景发生了变化,人们饱受战争摧残,渴望得到安定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广大百姓认可了宋太宗"无为而治"的思路。

宋太宗"无为之治"成效如何?错误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一、加减轻刑罚,体恤百姓

宋太宗早在继位之后,就提出了减轻百姓负担的一系列措施,他实施自己无为而治政治理想的主要措施,也就是要减轻刑罚。他很体恤百姓,曾经下过很多命令都是减轻刑罚,甚至天有什么异象或者很久没下雨,他也会认为是出现了什么冤假错案。宋太宗也经常过问牢狱断案之事,在这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宋太宗倾注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在经济上,赋税的轻重一直是宋太宗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赋税乃是国家的根本,赋税过重,国家便是与民争利,宋太宗的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所以这自然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他希望让利于民,让民间休养生息,发展民生。但现实与理想往往是有差距的,面对盐铁使不断送上来的奏折,宋太宗也明白有时候国家的发展必须要从百姓手中拿走一些利益,这便是他政治理想上矛盾的地方,可是现实如此,宋太宗不得不面对现实让步。某些地方可以体现出他的纠结心情,民间商业的不断发展,与官府不断出现的合作与摩擦,这些现实问题都让宋太宗明白,无为与有为,往往只是一念之差。

二、以身作则,崇尚节俭

宋太宗本人倒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他曾经说过要以身作则,他也确实对得起他自己所说的这句话。他崇尚节俭,并且能够控制自己内心的私欲,这一点使他与古代大多数帝王区分开来,很多皇帝正是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一己私欲,最终劳民伤财,将国家百姓的财富挥霍一空。对于自己他极为严格,作为皇帝来说,超乎寻常的关注国家财政似乎有些反常,甚至有些越俎代庖,过分关注细节也让宋太宗筋疲力尽。而另外一个败笔则是在西南方的用兵,宋太宗错误的估计了形势,认为当时是夺取交州的好时机,却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天气炎热,各种传染病非常流行,最终宋军用一场失败收场,这场浩大的战争,将北宋国库搜刮一空,也给宋人带来了巨大沉重的负担。

三、控制权力,中央集权

"无为而治"有很多种说法,古代文人就经常说这不过是没有作为的一种客气说法而已,用来讽刺当时的统治者。但客观来说,"无为而治"确实有也很多积极的因素,这是不能忽略掉的。在"无为而治"中,包含了很多最高统治者不能滥用权力的政治方针,所以不被大多数统治者所接受,认为其会影响自己的统治。绝对意义上的"无为而治"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中央集权的体制与无为而治在精神内核上是背道而驰的。

宋太宗"无为之治"成效如何?错误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绝对意义上的"无为而治"不能实现,那为什么曾经在汉朝大放光芒的"无为而治",却没有在宋太宗手中继续闪耀光芒呢?其实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促成了这一点。首先,历史一路走来,一条清晰的脉络便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的不断加强,政权不断更迭,皇权的加强趋势却是显而易见的。和汉朝相比,宋朝皇权更为集中强势,而相权遭到不断削弱,宋太祖还曾经"杯酒释兵权",可以说是皇权得到不断加强最为真实的一个例子了。

在经济方面,盐铁专卖制度确实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历朝历代在这方面从来没有改变观念的思想,虽然到了宋太宗这里,步伐有所放缓,但根本上没有改变,自然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而宋朝面临的内忧外患,显然是远远高于汉朝的,宋朝当时各个政权割据,宋太宗连年用兵,有时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有时却不能。连年征讨必然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打仗是最花钱的行为,所以哪怕当时最高统治者宋太宗本人想让利于民,最终也不得不从百姓手中收税,来扩充日益紧张的国库,保持对外征伐的强硬态势,这是当时的客观环境所决定的。

所以,宋朝的客观环境和历史原因,决定了宋太宗不能像原来的汉文帝汉景帝一样"无为而治",他所处的时代注定是一个必须要有所作为的的时代,如果仅仅是无为的话,不仅解决不好眼前的社会矛盾,甚至还会失去更多。这是摆在宋太宗面前的一道难题,显然,避免成为一个亡国之君才是宋太宗的历史课题,至少这一点上,他做的还不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