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二次革命的导火索——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遇刺

二次革命的导火索——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遇刺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8-12 15:14:14
阅读:

二次革命的导火索——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遇刺

宋教仁

1913年七月,江西都督李烈钧、沪军都督陈其美、广东都督陈炯明等纷纷宣布独立,并发表通电讨伐袁世凯,二次革命爆发。而导致这场讨袁之役爆发的导火索,就是三个多月前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的遇刺。这位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带着他的伟大理想和未竟的事业在31岁时含恨死去。

二次革命的导火索——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遇刺

宋教仁,字钝初,湖南常德人,被誉为中国“宪政之父”,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与孙中山、黄兴并称。宋教仁早年不满清政府统治,与黄兴等创建华兴会。留学日本时又与孙中山等合组同盟会,是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东京政法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期间,他广泛阅读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社会制度方面的书籍,为他的宪政理论和之后的党政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次革命的导火索——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遇刺

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于1912年3月继孙中山之后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此之前,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由宋教仁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以进一步削减袁世凯的权力。1913年2月,宋教仁在上海的演讲中提出自己三权分立的宪政设想:“即讨论宪法,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并认为只有国民党出面组织内阁才能将民主进行到底。(时任沪军都督陈其美在听了演讲后对人说道:“钝初的理想太过先进,恐不能为人所容。”)

二次革命的导火索——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遇刺

不久后,国民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成为了国会第一大党,国民党可以凭借其绝对优势影响操纵参、众两院,进而彻底架空大总统袁世凯。正当身为国民党党首、代理理事长的宋教仁欲循欧洲“内阁制”惯例组阁之际。1913年3月20日,三十一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袁世凯指使的刺客洪述祖枪杀。在弥留之际,宋教仁还希望袁世凯若能够竭力保障民权,自己则虽死犹生(可惜老袁并不想放下手中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