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苏代劝燕王攻打齐国

苏代劝燕王攻打齐国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8-01 04:52:17
阅读:

苏代要燕王攻打齐国,燕王说:“我是想攻打齐国的,但是燕国弱小,如果你能以燕国现有的力量攻打齐国,那我就把燕国托付给你。”苏代就说:“现在天下强国只有七个,燕国是比较弱小的,,单靠打仗是不能取得胜利的,我们要有所依附,那么声望就能提高。如果我们依靠谁,谁就能提高声望,我们也就提高了声望。

苏代劝燕王攻打齐国

齐国的国君现在年老固执,他们攻打楚国,秦国和燕国都没占到便宜,还要去攻打宋国,但百姓和士兵都疲惫了,齐国又怎么能获胜呢?大王可以派王室后裔去齐国做人质,接着用财物去贿赂齐国国君的亲信,那么齐国就会友好地对待燕国,然后齐国就会去攻打宋国,这样就很容易灭掉齐国。”燕王听了苏代的话后,很欣喜,就派了一位燕国公子去齐国做人质。

苏代劝燕王攻打齐国

苏厉也跟着去了,但是齐王很恨苏秦,就要把苏厉关起来,燕国公子就向齐王请罪,齐王就让苏厉做了齐国的臣子。由于子之与苏代有姻亲关系。就派苏代去齐国侍奉在齐国做人质的公子。不久,苏代就会燕国复命,燕王问:“齐国会不会称霸?”苏代说:“不会。因为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

苏代劝燕王攻打齐国

这样燕王哙就放心了,把王位让给了子之,结果燕国内乱了,齐国就攻打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燕昭王就继位了。苏代和苏厉就不敢回燕国,最后他们都留在齐国了,齐王对待他们也很好。

(ps:苏代和苏厉在齐国又发生了什么事,请看下篇文章。喜欢历史就请关注头条号:肖邦老师的课堂)


文字:肖邦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链接:

苏代和苏厉要效仿苏秦

齐国和苏秦为什么要帮助燕国

相关推荐

  • 苏代劝燕王攻打齐国

    苏代为燕说齐,苏代就说:“现在天下强国只有七个,燕国是比较弱小的,,单靠打仗是不能取得胜利的,我们要有所依附,那么声望就能提高。

    文章阅读
  • 苏秦和苏代兄弟的人品恕我不能苟同

    苏代为燕说齐,一说到战国纵横,不得不提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挂六国相印,合纵攻秦的苏秦,一个是凭一张巧嘴干掉楚怀王,连横三国的张仪。

    文章阅读
  • 成语典故800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苏代就给赵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张开贝壳,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连忙收紧贝壳。

    美文欣赏
  • 苏代周旋于秦昭王和齐王之间,甘茂的承诺,苏代终于实现了

    苏代为燕说齐,甘茂处在人生最低关的时候,想到不是放弃,而是不放过任何一丝可利用的机会,去积极的争取。即强调了甘茂是难得一个贤才,也从齐国的利益方面着手,这样让齐王就很快做了决定,同样授甘茂上卿的高位。

    文章阅读
  • 苏代巧论鹬蚌斗

    苏代为燕说齐,见到赵惠王后,苏代先不提这件事,却对赵惠王说,他在易水河边看到一件新鲜事——有一只很大的河蚌张着壳在河边晒太阳,柔和的阳光照在它白嫩的肉上,真是舒服极了。

    文章阅读
  • 「写作干货」论说文干瘪无力?写作素材安排上了

    论说文,最近同学们都是大力抓中文写作,写作模板固然是一大问题,但是从同学们最近的作业当中看出,“写作素材”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尤其是在论说文当中,不少同学只会空口论证,没有举出让人信服的事例或者道理,因此整篇论证干瘪空洞,自然也不可能得到高分。

    佳句赏析
  • 燕王哙自比尧帝,禅让乱国祸事起,灭齐自削唇亡齿寒

    苏代为燕说齐,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但是看战国历史的时候总会觉得燕国实在太弱小了,似乎在争霸中没什么优势。但是燕国曾经也很强大,它打败过称霸的齐国,也算是辉煌一时。但是辉煌过后变成了昙花一现,被秦国歼灭。纵观燕国亡国过程,可以说是燕国能被秦国消灭,必先自己国内混乱。到底燕国是怎么自取灭亡的呢?

    文章阅读
  • 齐湣王:一手好牌被打臭,寄人篱下还要摆谱,开局王者最终却出局

    苏代为燕说齐,这是头条号“懒龙说”的第52篇文章作为一个历史领域创作者,必要的历史储备当然是一定要有的。而作为二十四史第一史,《史记》更是写文必备。《史记》中记载了很多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人物,他们每个人在太史公的笔下都让人感觉栩栩如生。

    文章阅读
  • 燕昭王为什么召回苏代

    苏代为燕说齐,有一天,苏代去宋国经过魏国时,魏国逮捕了苏代。齐王就派人对魏王说:“齐国要把宋国的土地给泾阳君。如果齐魏两国产生了严重矛盾,那么秦国就会相信齐国,秦齐联合,泾阳君就会得到宋国的土地,这对魏国不利。

    文章阅读
  • 苏秦的“成功学”人生,即是中国的传统价值观

    苏秦以连横说秦,01无论你愿不愿意去思考,最终都会遇到关于人生目的的终极问题:此生为何?我们忙碌、奔波、操劳、享乐、放纵、思考……到头来终归逃不过死亡。当死亡来临,我们是不是能够参悟出一些道理?是不是能够看透人生?是不是知道此生为何?很多人用他们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写出他们的答案。答案各有不同。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