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苏东坡的七首诗词,写尽人生,看透世事

苏东坡的七首诗词,写尽人生,看透世事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28 02:03:39
阅读: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大概就是对苏东坡最好的诠释。苏东坡的诗词一向旷达,潇洒,透出对人世的思考,富有人生哲理。

苏东坡的七首诗词,写尽人生,看透世事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象什么样子呢?该是象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飞向何方,哪里还去考虑南北东西!因为这个比喻非常生动而且深刻,所以后来便成为“雪泥鸿爪”这个成语,用以比喻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

苏东坡的七首诗词,写尽人生,看透世事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苏东坡的七首诗词,写尽人生,看透世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苏东坡的七首诗词,写尽人生,看透世事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苏东坡的七首诗词,写尽人生,看透世事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是全诗的“诗眼”,给人无尽的思索玩味。何谓“清欢”?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走进山林,感受农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清欢”者,清淡的欢愉也,不是大欢、狂欢,更不是贪欢。无可否认,苏轼的“清欢”论有一定的局限性,隐含着他经受险恶仕途官宦之后,产生的一种隐退的消极思想和旷达的人生态度。然而,苏轼的“清欢”论仍给我们某些有益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中,难得“清欢”。不要说官场上的送往迎来、生意场上的接洽交易,大都在灯红酒绿的“狂欢”中完成;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婚嫁喜庆、亲友聚会,有哪一个不追逐时髦,讲究热闹排场?连中小学生在节假日都躲进游戏机室去潇洒“狂欢”。似乎缺少了大欢、狂欢,就淡薄了人情、世情,跟不上潮流!更有甚者,有一些人就在这种追求世俗的“狂欢”中迷失方向:鲸吞的贪官在“狂欢”中倒下,无餍的奸商在“狂欢”中落网,纸醉金迷的暴发户在“狂欢”中破产,贪欢之士在“狂欢”中堕为阶下囚……今天,我们赞赏“清欢”,未必要一定远离城市走进山林、拒食人间烟火。而是要面对社会人生,少一些炒作的热闹,多做一些尽心的实事;少一些虚伪的笑脸,多一些坦然的真诚。得意时不“尽欢”,想到成功只是预告新一轮的开始;失意时不丧气,感受挫折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进则能廉洁自律,知足常乐;退则能不忘忧国,与民同乐。即使是“清欢”的倡导者苏轼,在当年,也不能完全走进山林忘却人间。他虽遭受打击排挤,然而为官一任,仍造福一方:任徐州太守,黄河缺堤,他身先士卒与民共战抗洪涛;在任杭州太守,带领民众疏通西湖,筑堤防洪;晚年贬谪荒蛮澹州,仍将先进耕作技术与文化传播给黎族同胞,以造福于民为乐。“清欢”,确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

苏东坡的七首诗词,写尽人生,看透世事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苏轼看来,人之所以要对人间万事超然旷达、随遇而安,是因为人生太渺小、太短促了。那”破荆州,下江陵,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周瑜,”如今安在哉?”曹操、周瑜这些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随着的推移,早已成为历史的烟云,如今到哪里去寻觅他们的踪迹呢?人生百年,不如意事常八九,超然于逆境之中的固然是达者,而那沉迷于旧梦的不也是对生命的执着么?仙佛的境界是人们渴盼的,却没有人真的成仙或成佛。得失之际,谁能无动于衷呢?歌笑歌哭都是人生种种境界,人生本来就是这么实实在在,要哭就哭,要唱就唱,只愿那不慎摔倒的人能尽快站起,掸掸衣襟上的泥土,微笑着继续前行。

苏东坡的七首诗词,写尽人生,看透世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相关推荐

  • 苏东坡的七首诗词,写尽人生,看透世事

    苏轼的诗句,**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飞向何方,哪里还去考虑南北东西!

    文章阅读
  • 五首诗,道尽骨肉亲情,每一首都让人掉泪

    关于亲情的诗,1古诗中写到友情和爱情的诗句很多,写到骨肉亲情的很少。下面五首诗,有的写给儿女,有的写给兄弟姐妹,无不感情真挚,感人至深,读来几欲泪下。

    诗词赏析
  • 苏轼《前赤壁赋》,无缝高清长卷!

    苏轼赤壁赋,各位书友,本期书法第一网为您推荐被董其昌称赞为“是坡公之《兰亭》”的苏轼行楷作品《前赤壁赋》,此作用笔锋正力劲,欲透纸背,赏之令人醉心其中、心无旁骛犹如“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前赤壁赋》卷 局部 纸本 行楷书 23.9×25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章阅读
  • 苏轼最豁达一首词,结尾五个字,豪情又洒脱,惊艳千年,爱煞后人

    苏轼词,词从唐、五代发展到宋,内容多以爱情为主。词的本色就是以爱情为正宗,风格婉约,用悲悲切切的语气,倾诉着百转千回的爱情体验,这就是宋代初期词坛的主流。

    文章阅读
  • 苏轼,吃货的一生

    苏轼生平,阿莫西林苏轼,吃货的一生公元1082年,北宋元丰5年长江岸边的湖北黄州赤壁苏轼面对滔滔江水,苏轼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文章阅读
  • 苏轼的三首词,读懂一首,你便读懂了人生

    苏轼词,文|青衣砍柴书院专栏作者有用的东西能帮助我们谋生,而无用的东西能够使我们终生快乐。人生不过三万天,年华易老,岁月易逝。

    文章阅读
  • 盖世国宝,苏东坡行书《九歌》作品欣赏

    苏轼的作品,苏轼,是北宋时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苏轼一生成就辉煌,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业绩,他在书法史上,为[宋四家]之首。

    文章阅读
  • 苏小妹这一形象是如何出现的

    苏小妹,文/煮酒君 苏小妹,多认为她是苏轼的妹妹,正史未载其名,野史称其名“轸”。苏小妹在当时颇具才名,民间盛传她是秦观的妻子,有诸多传奇故事传世。 “苏小妹”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无名氏的《东坡问答录》,“东坡之妹,少游之妻也。

    文章阅读
  • 苏门四学士——双擎劲张 耒厉风行

    苏门四学士,张耒,宋代诗词大家,把传统唐音和现代宋律揉和的极为得力的文学干将。与宋DM类似,集传统能源和创新能源于一身,擎情澎湃的力量型选手。

    文章阅读
  • 看苏轼如何以狂放之醉笔来诠释大江东去之波澜壮阔!

    苏轼大江东去,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人。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