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我命由我不由天,卫州吁之乱,一个庶子的抗争

我命由我不由天,卫州吁之乱,一个庶子的抗争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13 19:32:24
阅读:

说明:本文系春秋杂谈系列,曾在个人公众号(文史纵横)发布,喜欢的话请点赞关注本号!

​春秋时代周礼开始逐渐崩塌,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弑君的事情经常发生。鲁隐公那种遵从礼制,甘心接受命运安排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会选择抗争,拼死的抗争。比如前面写过的郑国的共叔段,比如郑厉公,再比如今天要讲的卫国的州吁,就是他开了弑君的先河,树了一个很坏的榜样。

又一个庄公,不过这个有点菜

卫国在经历了卫武公的高光时刻之后,开始走向衰落,继承卫武公事业的是他的儿子卫庄公,在位23年。按说“庄”这个谥号是美谥,不过他一辈子好像没干什么正经事,就是不断的娶媳妇,和郑庄公相比,实在是天渊之别。

卫庄公先是娶了齐庄公的女儿庄姜 。庄姜可不一般,不但贤惠,还是出了名的大美人,《诗经》的中的名篇《硕人》就是写的她出嫁时的场景,其中第二节如下: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中这几句成了后世形容美人常用的词句,尤其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更是神来之笔,被很多后世诗人借鉴。

我命由我不由天,卫州吁之乱,一个庶子的抗争

在那个时代,美和贤对一个女人来说当然重要,但这和生儿子相比却只能是浮云了。美且贤的庄姜没有生育,卫庄公只好再娶,先娶陈国女为夫人,陈女早死,又娶了她的妹妹戴妫。戴妫很受庄公宠幸,生了个儿子,取名完。不过戴妫很快也死了,庄公就让庄姜养育公子完,并立完为太子。如果事情到这里,也算两全其美,太子完可以弥补庄姜无子的悲痛,可问题是庄公还有个宠妾,生了个儿子叫州吁。《左传》中提到州吁是这样写的: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不知道美丽的庄姜和庶子州吁有没有过冲突?不过从庄姜的立场来看,他厌恶州吁简直是一定的。自己生不出儿子,一个劈人的儿子会让他嫉妒,自己有了完这个当太子的儿子,那么州吁自然又成了儿子的最大威胁。

我命由我不由天,卫州吁之乱,一个庶子的抗争

州吁从小没别的爱好,就是爱打架,庄公也不含糊,既然他喜欢打架就让他带兵试试吧!一个嬖人所出的孩子,按说折腾不出什么水花,不过这孩子却不信那个邪,仗着老爹的宠爱,竟然谁都不放在眼里。最近大大火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有句台词叫做“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州吁差不多也是这个心态,整个就一平头哥。

我命由我不由天,卫州吁之乱,一个庶子的抗争

卫国有个老头叫石碏,是个上卿,看出州吁这孩子是个不省事的,就对庄公说庶子将兵必然为乱。《左传》记载了石碏的劝谏言论,如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老头这番六逆六顺的忠言可谓是鞭辟入里,不过卫庄公枕边风听多了,竟然一点也不听,就这样亲手给太子完挖了个大坑,而太子完竟然真的就完了。

弑君自立

公元前735年,卫庄公薨,太子完即位,是为卫桓公 。卫桓公当然也不傻,早就看出了州吁这个弟弟的狼子野心,不过他是由庄姜养育长大的,心地比较善良,第二年找个借口把州吁赶走了,并没有要他性命。俗话说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你爹偏心给你挖坑也就算了,你还给自己挖坑那就没办法了。

公元前719年,此时卫桓公已经即位15年,可在外流浪十几年的州吁却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初心。州吁在外与郑国的共叔段结交,又收拢卫国流亡之人,终于找机会弑杀了卫桓公,并且自立为君。于是卫桓公成了春秋时期明确记载的,第一个被弑杀的国君,州吁给那些不甘心的庶子们带了一个好头。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这场政变之中州吁就有个好帮手,那就是曾经劝谏卫庄公的上卿石碏的儿子石厚。在石碏眼中,石厚肯定是个不孝子,不但不听话,还专门跟他对着干,国君不听自己的也就罢了,自己儿子也不听,真是岂有此理!他丢不起那个人,选择告老回家了!

州吁的第一把火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像州吁这种弑君上位的,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更需要烧几把火来稳定局势,他把第一把火烧向了郑国。

此时的卫国应该是有实力和郑国扳手腕的,而且之前已经有过几次交手了。卫桓公十三年,郑庄公弟共叔段发动叛乱,率军攻打郑庄公,不胜外逃,还在流亡的州吁与之结交,后来共叔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被卫桓公收留,并以其名义出兵攻郑,还占领了郑国的廪延。卫桓公十四年,郑庄公出兵攻打卫国,讨伐公孙滑。

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

州吁隐忍15年之后弑杀卫桓公,而且一击必中,必然是个有心机有耐心也有执行力的人,可这第一把火真的烧错了地方,毕竟此时的郑国是庄公在位,跟郑国对着干不是没事找抽型吗?当然也不是,个人认为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州吁刚刚成功上位,一个是内心应该比较膨胀,没把郑国放在眼里;第二是大哥卫桓公之前和郑国干了两架,但是没讨到便宜,如果自己能够打败郑国,就说明自己比大哥强,自己的君位也就稳固了。

不过州吁错了,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郑庄公的实力。在春天的那次军事行动中,郑庄公没有正面出击,而是采取防御为主的策略,州吁领着几国诸侯在郑国东门外转悠了几天就回去了。不过他并不甘心,等到秋天再次领兵伐郑,不过这次却被出击的郑军打败了,不死心他有样学样割了郑国的稻子,算是给他两次出兵无功而返找了点脸面。

州吁的第二把火

州吁和石厚跑郑国折腾了一通,但是白忙活一场,没捞到什么好处。国内那些大佬本就不服他,现在更加看不起他了。州吁没办法就找石厚商量,石厚想来想去,突然想到了自家老爷子了。心说你以前看不起我,现在我们哥俩都成事了,你不能在反对了吧?为了咱们石家自己的未来着想,你也得出来给想想办法帮帮忙呀!

石厚的逻辑是没错,但他碰上了石碏这么个倒霉催的爹就没办法了,如果说卫庄公坑儿子那是因为爱的过头,是无心之举,那么石碏坑儿子那才叫赤裸裸的坑呢!石厚到家之后,石碏很痛快的给他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跟周王朝觐,如果周王能够正式册封他,那么国内舆论就能缓和下来。

我命由我不由天,卫州吁之乱,一个庶子的抗争

石厚和州吁听了都觉得有道理,就按照石碏给的计策,打算通过陈桓公打点关系,向周王朝觐。不过两人刚到陈国就被分别软禁起来了,因为石碏已经提前写信给陈桓公,让他步下了全套。石厚毫不犹豫的派人杀了州吁和自己的儿子石厚,成语大义灭亲就是这么来的。为什么陈国这么听石碏的,因为陈桓公姥姥家是陈国,杀掉州吁也算给卫桓公报仇了。

州吁,是不是真的该死?

石厚大义灭亲的行为,在历史上多是被称赞的,毕竟州吁确实得位不正,上位之后又穷兵黩武,他的下场是可以预见的。在鲁国的朝堂之上,鲁隐公就和公卿大夫们讨论过这事:

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州吁被杀之后,卫国贵族选择了卫庄公的另一个儿子晋当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卫宣公,不过这个卫宣公更让人一言难尽,因为抢儿子媳妇把卫国搞得大乱,彻底衰落。

都说成王败寇,州吁虽然最终失败了,历史上对其评价也不好,但作为一个庶子,他活的够努力了,假如卫国人选择支持他,卫国的发展是不是会更好呢?


我命由我不由天,卫州吁之乱,一个庶子的抗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