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泌,你了解多少?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泌,你了解多少?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21 02:09:41
阅读:


随着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雷佳音饰演的桀骜不驯、侠肝义胆的男主张小敬的形象深入人心。同时,由易烊千玺饰演的、总是手拿一柄拂尘的靖安司丞李必,他的沉着冷静、运筹帷幄同样显得光芒四射,圈粉无数。英俊潇洒的他坐镇于一隅,谈笑间,即令樯橹灰飞烟灭。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泌,你了解多少?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泌,你了解多少?

实际上,在马亲王的原著中,李必就写作“李泌”。熟悉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李泌是真实存在的得道高人,他也是剧中人物的原型。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他的传奇人生。

1.少年天才,光芒四射。

李泌,祖籍辽东郡襄平县,公元722年出生于京兆府(即今天的陕西西安)。说起他的家世,那也是不一般,祖上李弼在南北朝时期曾任北周太师,典型的名门望族。

显赫的家世,让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况且,李泌自幼天资聪颖,酷爱经史。七岁时便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妥妥的神童一枚。

他的才学,引起了一众望子成龙的父母们的艳羡。这别人家的孩子,难道天生自带光芒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他声名鹊起,甚至传到了皇帝那里。

唐玄宗闻说,也不禁有些好奇,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神童呢。于是,便有意召李泌进宫,一瞧究竟。

李泌入宫觐见时,玄宗正和宰相张说下棋。于是,便让张说出题考考他。

张说看了看棋盘,随口来了一句:“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然后,要求李泌也用“方、圆、动、静”四个字作赋。

小李泌倒也不怯场。他略加思索,张口就来:“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这番关于棋子的比喻,张说的当然很妙,形象而浅显易懂。李泌的比喻则是抽象的,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两相比较,李泌更胜一筹。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泌,你了解多少?

在场者无不为他喝彩,玄宗更是赞不绝口,认为此小儿果然天赋异禀,将来必定是可造之材。于是便将他留在宫中,成为太子李亨的伴读。这也为这两个小朋友打下了坚实的友谊基础。

李泌虽小小年纪,却十分正直、有思想,这也得到了宰相张九龄的喜欢,两人俨然成了忘年交。

有一回,张九龄准备提拔一位善于谄媚钻营,却没有多少才干的官员。当时,李泌恰好在他身边,听说了此事,便很严肃的指出:“相爷您也是平民出身的,正因为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走到了今天的位置。如今手握大权,怎么反而把正直无私的品质给丢了呢?”

一席话,说得张九龄面红耳赤,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差点犯了个错误,于是,马上纠正过来。从此以后,他更是称李泌为“小友”,对他可一点都不敢小觑。

2.精研学问,看淡浮华。

李泌潜心向学,长大后更是学识广博。他尤其喜欢钻研《老子》、《易经》等书籍,经常往来于华山、嵩山、终南山等地,求仙问道。

天宝年间,唐玄宗忽然想起了这位当年的神童,遂召他进宫,封为待诏翰林,东宫属官,陪在太子左右。并请他开课,讲解《老子》。

不料,皇帝的喜爱却引起了权相杨国忠的嫉恨,他想尽办法要排挤李泌。李泌呢,原本就将荣华富贵看作浮云。于是,他挥一挥衣袖,自动请辞,去过自己云淡风轻的日子。

3.运筹帷幄,平定祸乱。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无奈之下,出走川蜀。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在天下大乱之际,肃宗时常感慨,要是有李泌在身旁,自己必不至于如此焦头烂额。

而此时,隐居山林的李泌,早已料到了皇帝的窘境,他主动来到灵武,给了皇帝最有力的支持。针对天下之大势,李泌立即制定了全盘计划。

他认为,安禄山、史思明等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无需过分忧虑,但必须彻底肃清,以绝后患。

于是,他部署了具体的作战计划:建议大将李光弼率军驻守太原,命郭子仪部队攻占冯诩,进入河东地区,阻断范阳与关中叛军的联系。并且故意放开华阴一线,让叛军沟通关中。

如此一来,叛军既要北守范阳,又想西救长安,在长达千里的战线上来回奔波,不用别人动手,他们自己已经被拖得精疲力尽,毫无战斗力可言。此时唐军只消以逸待劳,反复截杀追击,便可消耗其精锐力量。

此后,唐军再会师扶风,与太原朔方军联合攻击长安。再派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使,屯军长城一带,与李光弼互为犄角,以攻取范阳。如此一来,叛军就丧失了老巢,最终必将一网打尽。

按照李泌的策略,战争果然势如破竹。只可惜由于唐肃宗太急功近利,没有完全按照这个策略,以至于河北留下了后患。

在这场平叛中,李泌立下了赫赫大功。皇帝欲封其官爵,然而他却坚辞不受。虽然他没有任何官职,但却权逾宰相,皇帝有大小事情都要和他商量。李泌也是尽己所能,为朝廷出谋划策。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泌,你了解多少?

4.调停矛盾,辅佐四朝。

唐肃宗身为太子时,曾遭到奸相李林甫的多次陷害,自然是对他恨之入骨。当他地位稳固后,便产生了将李灵甫的遗骸挖出来焚烧以泄愤的念头。

李泌赶忙劝阻,他认为,身为人君,首要的条件是胸怀宽大,如此才能让天下人心归一。再者,唐肃宗倘若真的这样做了,岂不是打太上皇的脸,暗指唐明皇当年用人不察吗?如果因此而让太上皇愧疚不安,也会让世人认为圣上是不孝之子呢。如此一来,父子俩以后也不能融洽相处了。

肃宗听闻这番言语,又羞又愧又委屈,不禁搂着李泌痛哭一场。

肃宗对建宁王李倓颇为喜爱,准备立他为兵马大元帅。但这样做,势必会动摇太子李豫的地位,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李泌于是又私下劝说肃宗,澄清利害关系,打消了他的这个念头。最终立太子为元帅,把军政大权交付于他。

李泌这些举动,完全出于为江山社稷稳固的考虑,并不带有任何私人的感情色彩。如此,也更赢得了皇帝的尊重和信任。

当天下太平之际,李泌又自动归隐,进衡山修道,继续自己闲云野鹤的生活。

后来,唐明皇和肃宗相继去世。太子李豫登上帝位,是为代宗。值此用人之际,他首先想到的是李泌,于是将他召回,封为翰林学士,还硬是给他娶了个老婆。这次,李泌并没有推辞,照单全收。也许,对于修道达到一定境界的人,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表现形式。

他的忠心耿耿和四射的光芒,总会让小人抓狂。这时,当朝宰相元载又非常嫉妒他,千方百计寻了个机会将他外放。即便如此,千里之外的李泌仍时常向代宗提出建议,皇帝也必定采用。

至德宗年间,朝廷发生泾原兵变。危难之际的德宗也想起了李泌,又将他召在身边,任为宰相,并封为邺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身处什么位置,李泌总是能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为大唐王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泌,你了解多少?

看了李泌的真实人生,你是否会觉得剧中的“李必”,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了呢?的确,这样一个感悟大道、淡泊宁静的人物,他已经达到了无我无己、顺应万物的高深境界。他的一生绝学,也为后人所传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