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二十四史之《宋史》经典名句23条,字字珠玑,精辟有内涵

二十四史之《宋史》经典名句23条,字字珠玑,精辟有内涵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1-17 03:20:42
阅读:
二十四史之《宋史》经典名句23条,字字珠玑,精辟有内涵

《宋史》为诏右丞相托克托(脱脱)总修三国历史,始开馆修撰。记录了上自宋太祖建隆元年,下迄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共320年的历史。《宋史》23条经典名句,字字珠玑,精辟有内涵。

01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

【出处】《宋史·太祖本纪

【释义】谁认为自己有做皇帝的天命就可任意去做,我绝不禁止。

【赏析】史称,宋太祖为人“质性自然,不事矫饰”,在登基之初,常常微服出行。有些大臣担心他的安危加以劝阻,宋太祖说:“是否能够成为皇帝要看天命,从前周世宗见诸将中长得方面大耳的就要杀掉,而我整日陪侍在他的身边,却没有受到伤害。”自此以后微服出行的次数更加频繁,再听到劝谏之语就正色答道:“谁认为自己有做皇帝的天命就可任意为之,我绝不禁止。”此语一出,再无人敢言,一个关心国事、英勇无畏、充满自信的帝王形象跃然纸上。

02朕以天下为忧,岂直一方耶?

【出处】《宋史·真宗本纪

【释义】我忧心的是天下,难道仅仅是一个地方吗?

【赏析】真宗为太宗第三子,据称出生时红光照室,左足指的纹路成“天”字,姿态特异,就学受经能一觉成诵。继位元年二月,臣子吕端等预言在齐、鲁之界当有彗星出现,而古人以彗星为凶兆,真宗当即答曰:“我心忧天下,难道仅仅在齐鲁之地吗?”于是传诏释放轻犯。这句话表明了真宗着眼全局的眼光。

03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出处】《宋史·寇准传》

【释义】我有寇准,就犹如唐太宗有魏征。

【赏析】寇准在太宗朝即官至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与帝语不合而敢于直谏,至事决乃退。太宗视寇准为唐太宗时的名相魏征,评价极高。及至真宗朝时契丹来犯,力请帝过问观战,以致声威大振,“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帝喜曰:“准如此,吾复何忧。”

04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

【出处】《宋史·晏殊传》

【释义】我曾私下做过这篇赋,请再选其他题。

【赏析】晏殊字叔同,七岁即能属文,在乡中有“神童”的美誉。真宗时应进士科,神态自若,援笔立成,帝甚为嘉许。过了两天,复试诗赋论,晏殊见题而上奏说:“我曾经私下做过这篇赋,请再选他题。”真宗深感其诚,称道其文。从此,晏殊的仕途便一帆风顺,频频升迁。及病逝之日,仁宗深为痛切,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

05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出处】《宋史·包拯传》

【释义】包氏子孙有贪赃枉法者,活着的逐出本家,死了的不得归葬。不听从我的教导,就不是我的子孙。

【赏析】此为包拯临终遗嘱,包拯一向刚毅,不徇私情,贵戚宦官深为忌惮,而百姓则认为他比黄河清,知名远甚。他为人俭朴,虽然官居显位,而衣服、器用、饮食还如布衣之时。他对后代要求极其严明,为官居家均铁面无私,令人敬畏之至。

0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出处】《宋史·王安石传》

【释义】天发生变化不值得害怕,祖宗的成法不值得仿效,别人的言论不值得顾虑。

【赏析】在王安石执政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行新法,但受到来自保守派的官员的反对,同时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用人不当的情况。最终王安石被罢免,变法失败。这句话在当时理学盛行的时代可谓惊世骇俗。

07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

【出处】《宋史·司马光传

【释义】我虽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平生所作所为,没有不可以对人说的。

【赏析】虽然司马光政见保守,但并不能因此就全面否定他的人品。史称“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尊奉既将八十岁的兄长如严父。他从小至老,说话未尝欺妄,诚心自然,没有不可告人之处,同时又对学术无所不通,编写的《资治通鉴》流传久远。

08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出处】《宋史·苏轼传》

【释义】得到人才的方法,在于了解人;而了解一个人,在于知道他是否名实相符。

【赏析】苏轼少年时代就怀有以身许国的壮志,主张针对现实,兴利除弊,可见他是反对维持现状,赞同实行改革的。王安石强调更新法度,而苏轼更重视择吏任人;王安石变法立说立行,认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而苏轼则认为应该求实,“欲速则不达”,“轻发则多败”,因此他对王安石的新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变法结果证明苏轼的预见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如能提出一些补偏救弊的办法,也许效果会更好。

09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让人。

【出处】《宋史·李纲传》

【释义】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赏析】当主和派大臣李邦彦向钦宗提议与金议和割地赔款之时,李纲义正辞严地坚决反对。一腔爱国之情在胸中涌动,闻之不禁使人热血沸腾,这鲜明地对照出投降派的无耻嘴脸,他们贪生怕死,卑劣至极,完全无视国家的主权尊严,苟且之态令人作呕。钦宗听完李纲的话后表示嘉奖,擢升他为兵部侍郎。但不久投降派得势,发生“靖康之难”,北宋统治土崩瓦解。

10敌未灭,何以家为?

【出处】《宋史·岳飞传》

【释义】敌人还没有被消灭,凭什么成家。

【赏析】岳飞侍亲至孝,母病,必躬亲奉侍,母卒,则三日水米未尽。岳家无姬亲,吴玠素来仰慕岳飞,特赠以名姝,岳飞辞谢道:“为今之际,岂是大将安乐之时!”吴玠闻之益发敬服。高宗曾欲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答道:“金兵未灭,怎么能先为自己安家呢?”这些事件,处处表明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赤子之心。有人问他何时才能天下太平,答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真至理名言。

11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出处】《宋史·岳飞传》

【释义】摇动大山容易,摇动岳家军难。

【赏析】岳飞精通兵法,所到之处,有胜无败。金帅乌陵思谋素来狡黠,亦不能控制他,只得传谕士兵“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金兵中亦有言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其威名震慑如此。

12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出处】《宋史·陆九渊传》

【释义】六经注解我,我注解六经。

【赏析】当有人劝陆九渊著书时,他说“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并不主张一定要广读圣经贤传,而是“以求放心”,复其本心,“万物皆备于我,在何欠缺?”陆九渊的学说在当时影响较大,自号象山翁,学者尊称为象山先生。

13吾亦以为儿戏耳。

【出处】《宋史·李煜传》

【释义】我也以为这是小孩子的游戏。

【赏析】李煜为南唐后主,“少聪悟,喜读书属文,工书画,知音律”,他的词作别是一家,深为后人喜爱。但他艺术成就虽高,治国安邦之道却不足。当宋太祖派兵在长江上搭浮桥准备进攻时,他正在宴饮娱乐,听到后问臣子张洎。张洎说:“载籍以来,长沙无为梁之事。”于是他放宽心,笑着说:“我也以为这是小孩子的游戏。”这种以国事为儿戏的为政态度导致了国家覆亡,自身被囚的结局。

14. 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宋史·李垂传》

我现在年龄大了,看到大臣们不能公正做事,便会当面指责,不给他们留面子。我现在可以说是疏狂至极,怎么可能去依附别人,看别人的眉睫做事情,以求得他们向皇帝举荐我呢?

15.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岳飞传》

摆好阵势再去作战,这是兵法上规定的。至于想要灵活、巧妙,全在于个人问题的考虑上。

16. 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宋史·文天祥传》

文天祥创作法天不息的文章,其文字有一万多,不打草稿,一动笔就写成了。

17.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元·脱脱、阿鲁特等——《宋史·岳飞传》。

先布好阵然后出兵作战,这是兵法中的常规;但对战术运用得精妙与否,就在于内心里对兵力部署、出击时机等要素能否谙熟掌握、融会贯通了。

18.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元·脱脱、阿鲁特等《宋史·王安石传》。

恤:顾虑;忧虑。天象的变化没有什么可畏惧的;祖宗的规矩和前人的规制不一定都要效法;人们的各种议论也不需要顾虑、担心。这句话是北宋时期王安石推行变法改革。时,针对各种反对的意见和顾虑提出的口号,这也是王安石厉行变法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武器。

19.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元·脱脱、阿鲁特等《宋史·董槐传》。

在外部存在敌国的形势下,最重要的国策是自我努力奋发图强。我自己强大了,就会是别人惧怕我,而不是我惧怕别人了。这句话指出自强应是根本性的国家战略;自强也是一个集体和一个人自立于世的根本准则。

20.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元脱脱《宋史·岳飞传》。

文臣们不喜爱钱财,武将们不吝惜生命,这样国家便会和平安定了。

21.监之先朝宣和未乱之前、靖康既败之后,凡前日之日近冕旒,朱轮华毂,俯首吐心,奴颜婢膝,即今日奉贼称臣之人也;强力敏事,捷疾快意,即今日畔君卖国之人也。——《宋史·陈仲微传》

先朝宣和年间没有战乱以前、靖康之役败北以后,凡是当时富足显贵、一副奴才谄媚相的人,都是现在向外贼顺从称臣的人;而那些真正为朝廷做事、敢于揭露朝廷昏聩之处的人,却都成了违抗君主、出卖国家的人。

22.名者由实而生,非徒好而自至也。——元·欧阳玄等《宋史·田况传》

声誉的获得并不是只凭个人的意愿,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功绩。

23.长风破浪会有时。——《宋史·宗悫传》。

宗悫年少时,有人问他志向,他说:“我相信总会有一天,能乘着长风,踏万里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