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文章阅读 > 【唐诗鉴赏】桃花溪 张旭

【唐诗鉴赏】桃花溪 张旭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4-06 13:44:40
阅读:
【唐诗鉴赏】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我们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长”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象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何庆善)

相关推荐

  • 在江宁,遇见桃花溪

    桃花溪,近日,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升级改造完成的桃花溪景观带正式面向游客开放,游客可前往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桃花溪体验生态之美。

    文章阅读
  • 【唐诗鉴赏】桃花溪 张旭

    桃花溪张旭,“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文章阅读
  • 桃花溪桃花溪

    桃花溪,迎面红花罩大地千朵万朵出高低它年若得美人面恰是眼前桃花溪

    文章阅读
  • 王维的《桃源行》,才气横溢,完美再现了一代文宗的超强文采!

    桃源行,一样的文学宗师,一样生活在盛唐,一样经历过安史之乱,甚至出生和去世的年月几乎一致。可以说,两个人出生在同一年,唯一不同的是,李白比王维多活了一年,王维60岁去世后,李白也便在第二年的61岁驾鹤西游。

    文章阅读
  • 探秘世人皆羡的酉阳桃花源

    桃花源,2016-4-7 重庆酉阳县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文章阅读
  • 和您一起读经典|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的翻译,​初中和高中,我们曾学过很多古文,其中很多都是我们当时所痛恨的“背诵全文”。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

    文章阅读
  • 王羲之行书《桃花源记》

    桃花园记,[]。

    文章阅读
  • 魏晋时期大文学家、大诗人、辞赋大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的翻译,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文章阅读
  • "桃花源"究竟在什么地方?

    桃花源,陶渊明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鸡犬相鸣的安详世界。自此之后,多少文人墨客甚至武林高手都在费尽心思地寻找文中的桃花源到底在哪。我们甚至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之中也可以看到”桃花源“的影子。我们先来说说,《桃花源记》讲得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文章阅读
  • 何焯楷书《桃花源诗》简静疏朗,清雅古穆,为书迹中的上上之作

    桃花源诗,何焯,初字润千,更字屺瞻,号茶仙,世称“义门先生”,长洲人。尤喜蝇头小楷,书名极盛,与汪士鋐并称“汪何”,“康熙四家”之一。

    文章阅读